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2661 2016-07-03
新闻生涯65载 笔耕不辍谱华章
▲《高兴烈65年新闻作品选集》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
编者按
《高兴烈65年新闻作品选集》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套拥有上中下三厚本的大部头作品集,是高兴烈同志从事新闻写作长达65年的心血结晶,也是这位老报人新闻人生的足迹展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同志,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同志为该书作序。本报今日刊登《高兴烈65年新闻作品选集》的这两篇序以及高兴烈同志的文章《追求·激情·“吾道”》,向这位新闻生涯长达65年的老报人表达敬意,并与读者分享。
——本报《文化广场》编辑部
序(一)
李小甘
《高兴烈65年新闻作品选集》出版,适逢兴烈同志80华诞、从事写作65周年,可喜可贺!
兴烈同志一生与新闻结缘,似有一种天生的情结。他上初中时就对写稿有兴趣,是母校新闻社记者、三家报社和电台通讯员。后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以至退休后一直笔耕不辍。这本文集,写作时间从1950年到2015年,跨度超过一个甲子;题材广泛,军事、工业、医药、农业、交通、商业、文教、体育、旅游、媒体,以至改革开放、城乡开发、民族团结、关心下一代事业等,涵盖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体裁多样,消息、通讯、评论、杂文、专访、摄影等,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兴烈同志也称得上是深圳新闻界的开拓者之一,当年办《深圳商报》,诸多建树。关于新闻业务、报业管理的论文,正是他对报业发展作实证性研究的成果。其中多篇获全国大奖,如《报业崛起三基点》获新中国新闻事业50年优秀论文奖、《发展新闻生产力的十大机制》获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扩版五原则》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确是实至名归。这些新闻作品,可以说是作者站在时代潮头对历史风云的忠实记录,是作者毕生心血的结晶。
兴烈同志的新闻作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了新闻采写的方方面面,其思辨的深度对于怎样从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这些新闻作品折射出他新闻人生的轨迹,其境界的高度清楚地回答了如何做人的问题。
我认为,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传播信息、净化社会、引导国民等重要职责,应具备优良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兴烈同志忠诚党的新闻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敬业情深,执著专一,坚持眼勤(多读)、耳勤(多听)、脑勤(多思)、腿勤(多跑)、手勤(多写),永不疲倦地追求;广闻博察,视野广阔,见识高远,命笔成文,给后来人做出了好样子。兴烈同志作为老报人的实践,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值得借鉴。这正是《高兴烈65年新闻作品选集》出版的价值所在。
是为序。
序(二)
陈 寅
深圳6月的荔枝园,丹荔飘香,熟果满园,丰赡之感,令人欣喜。《高兴烈65年新闻作品选集》的出版,亦如此。借此机会,谨表祝贺。
高兴烈同志14岁即涉足新闻工作,65年来,笔耕不辍,佳作迭出,从通讯员到高级记者,从部队新闻干事到深圳商报复刊出任总编辑,执着奋进,为党的新闻事业、为深圳的新闻事业贡献卓著。高兴烈同志是深圳新闻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这部书,为我们了解他不平凡的新闻工作历程,体味他献身新闻事业65年的酸甜苦辣,学习他的文风、作风和精神,提供了重要机会和“窗口”。
60年,一甲子。对于个人,无论人生,还是事业,都是一个不小的跨度。一个人,能够站在这样的时间坐标上,回望来路,点检足迹,汇集成一本厚实的著作,这在国内新闻界是为数不多的,在深圳新闻界则绝无仅有。
跨度往往决定广度。
大跨度,既是时间上的,也是领域上的。由书中作品可见,高兴烈同志视野开阔,涉猎广泛,干啥学啥,干啥写啥,是―位地地道道的、多产的新闻杂家。从行业上分,其作品涉及军事、经济、工业、医药、农业、体育、新闻等十多个类别;从体裁上分,包括消息、通讯、评论、论文、散文、摄影等6大类型。
记者是社会船头的瞭望者,必须时刻走在社会最前沿、时代最前列,知识与见识不广博何以胜任?任何领域,都可能有新闻,不广博就难以及时辨识、捕捉到真正的新闻。做一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新闻杂家,才可能随时对瞬息万变的各种事物的最新动态具备高于非新闻专业人士的敏锐度,以及迅速作出专业性判断与回应的能力。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网络传播环境中,面对媒体转型的严峻挑战,记者的这一素养,更显得重要。
显然,高兴烈同志的广博,在多行业、多体裁上的拓展,不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而是探幽析微、潜底究根式的。因而,他的多种作品获得了众多褒奖。可以说,高兴烈同志将广博度与专注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他无论从学生到战士,从战争到和平,从北方到南方,从一线到二线,对新闻事业从未离开,从未懈怠,痴心不改,笔下总有写不完的文章,总萦系着对新闻的热爱。一个人,可以对一项事业如此投入、如此专注、如此热爱,着实难得。
在外人看来,文字工作是个苦差事。而处于分秒必争的巨大时间压力之下的新闻工作,则是苦上加苦,其中办报尤甚,一字一句,呕心沥血,长年“黑白颠倒”,“白加黑”已很平常,堪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可很多像高兴烈同志这样的报人,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乐在其中,乐此不疲,经年累月,激情燃烧。靠什么?最根本的是热爱,以及由之而生的责任。“因为爱,所以爱”,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佳诠释。
网络条件下,人们的注意力极度分散,专注力大幅下降,兴趣点频繁转换,与之相伴,一个人对―项事业的忠诚度、热爱度,也不像以前那么深了。特别是报业,当前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不少报人心里动摇了、迷茫了。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像高兴烈同志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衣带渐宽终不悔”。对报业发展,保持坚定的信念,就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开创出报业发展的新天地。
痴心、恒心,缘于初心。
高兴烈同志认为“今天这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了,明天的版面还要从零开始”,“做报纸工作,没有成功的一天,只有一天的成功”。这表达了一名报人所应具有的初心。
每天都要有从零开始的心态。今天的报纸可能有很多精彩的亮点,但那只是昨夜的烟花,已在历史中定格,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报纸亦会如此;今天的报纸可能有个别疏漏,不少地方仍可完善,但新闻本就是“遗憾的艺术”,曾经的遗憾已不可改变。无论精彩,还是遗憾,都将之归零,既不因精彩而自满,也不因遗憾而自卑,面对新的一天、新的版面,让自己如同一位初学者、一只空杯子,谦虚、敏感、清新。
永远当个办报新手。不去追求成功的―天,而是沉浸在当天的成功、当下的喜悦之中。把每天的报纸办到最好,把每天的版面编到最好,把每天的稿子写到最好,“力争每日之成功”,以每日的点滴之功,汇聚起―年、十年、百年的成长。或许,这才是办好一份报纸、做好一名报人的奥秘所在。
报业转型,同样要有从零开始的初心。《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深圳报业集团的报纸,都曾创造过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高兴烈同志的作品中对此既有充分的展示,又有独到的分析。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参考和镜鉴,作为新闻界的后辈,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千万不要陶醉在过去的辉煌之中,沾沾自喜,不思进取,以致对发展环境、竞争情势的变化麻木不仁,应对迟缓,错失机遇;也不能被过去的辉煌禁锢头脑,绑住手脚,在老路上亦步亦趋,不敢创新突破,陷入了严重的路径依赖,日益在新的传播格局中束手无策。
报业当前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之中,旧的传播模式和经营模式正遭到巨大冲击甚至颠覆。面对新的传播技术、渠道和用户,报人本就是初学者,即使在传统的新闻采编、广告经营等方面,报人也必须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去创新。所谓转型:必须是一次重新出发。
一位老报人65年的心血集成,能够带给我们很多东西。读着《高兴烈65年新闻作品选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相信广大读者从书中能得到更多的收获与启示。
是为序。
作者简介:
高兴烈,1936年生,辽宁省海城市人,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50年入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干事。1985年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部干部培训处处长、国内部副主任;1987年任中国医药报社社长;1989年任中国开发报社第一副总编;1990年起任深圳商报社编委会主任、总编辑,兼任深圳市记协第一副主席、广东省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2001年退休,现任深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高兴烈曾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新中国新闻事业五十周年优秀论文奖”、“中国新闻摄影活动特殊贡献奖”、广东省和全国总编辑“慧眼奖”,被授予广东省和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理)工作者,深圳市、广东省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深圳市杰出专家,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