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志出任公安部党委书记
3655 2017-11-01
从传媒大学男生强奸女同学未遂将其杀死,到和颐酒店女住客被袭、丽江女游客被殴打,再到几天前北京公交上女乘客反抗性骚扰被割喉,针对女性的暴力伤害事件时有发生。
每每伤害事件发生后,最常见的声音是,“女性要保护好自身安全”——不要独自出门喝酒、不要孤身走夜路、不要去偏僻无人处、不要单独和异性出门、不要穿着“暴露”举止“性感”……各种“为你好”的“安全小贴示”面面俱到。如今,又有了“女性专用车厢”。然而这些言行举措,看似“贴心”,却治标不治本,况且,它们以挤压女性生活和公共空间参与为代价,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安全。
当我们设立“女性专用车厢”,试图以此应对公共交通性骚扰时,我们忘了:性骚扰的受害者不仅限于女性,而女性遭遇性骚扰的场合,也不仅局限于公共交通设施。如果指望靠隔离来保证女性安全,那么设立了“女性专用车厢”的下一步呢,是设立“女性专用酒店”、“女性专用餐厅”、“女性专用办公室”吗,是在学校、职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男女两性物理分隔吗?
当我们不断规训告诫女性遵守“安全小贴示”,试图以此“保护女性”时,我们不该忘记:“自我保护”更需明确权利边界,否则就进入了陷阱——当我们过多地、单方面地,把避免危险的责任转嫁给可能受害者,我们恰恰忽视了真正的施暴者。甚至,“注意安全”规训的硬币另一面,往往是对受害者的挑剔和指摘——是一声声“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为什么不骚扰别人就骚扰你”、“这么晚还出门咎由自取”、“穿成那样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活该。”
说起来,本意是要保护女性,我们的社会却不断告诫女孩“不要挑逗诱惑、注意安全,否则被侵犯活该”,如今更甚一步,要将女性的身体从物理和空间上于男性隔离开来——且不论什么算挑逗诱惑,标准本就可疑;且不论针对女性的种种暴力,并非是因为女人还是“不够小心”、只要再多注意安全一点就可以避免杜绝,在这样的规训、教导、隔离的背后,隐藏、默认、不断常态化的逻辑是,男性性冲动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女性必须隐藏自身,回避关注,否则受到伤害就是咎由自取——这是对被害者的二次伤害,更是为施暴者的纵容和开脱。
对女性真正友好的社会,不是设立两性隔离的“女性专用XX”,而是能够让她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由地穿梭于公共空间、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而免于担忧恐惧。对女性安全真正的保障,不是给她一条条“贴心安全贴士”让她必须遵守,而是能够在应对伤害事件时,从各个环节都摒弃会造成二次伤害的“谴责受害者”逻辑和性别偏见。对女性康乐真正的重视,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育女儿如何“自我保护”,而是我们能够以同样的重视、 热情、紧迫感,教导儿子如何平等尊重地对待女性。
比起让“女性专用车厢”,我更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周韵,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布朗大学人口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