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体育工作会议召开
3174 2018-03-19
新华社记者8月底到9月上旬,天津与杭州,南北两座城市各举办了一场参赛年龄段不同的全国性体育运动盛会。随着第十三届全运会闭幕和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临近尾声,学校体育怎么抓、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如何互动……围绕这些话题,两个竞技场穿越时间、空间,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话题一:关于学校体育
【全运会声音】我们的后备人才,源于学生的广泛参与
“学校体育是后备人才培养的源头。”山东橄榄球队总教练卢晓辉表示,橄榄球运动在美国学校开展得较好,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基础,国内学校也可以尝试,特别是有条件的学校作为特色推广,增加曝光度,慢慢就会普及开来。
辽宁女垒主教练白春政坦言,由于参与青少年少,垒球运动在国内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全国比较成熟的职业队伍仅有8支。“我想对学生运动会上的老师和孩子们说,中国学生很适合参与垒球运动,其实用不着全运会这么好的场地,哪怕是足球场的一角就能开展。国内正大力推广软式棒垒球,目的就是广泛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希望到东京奥运周期,垒球能在国内普及推广开。”
游泳名将汪顺和徐嘉余、江苏女垒队员王兰等表示,校园不应该只有枯燥的学习,希望学生运动会的弟弟妹妹们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能够开心享受比赛,并让竞技精神、团队精神对人生成长有所帮助。
【学生运动会声音】学生参加运动,不是为了都去当孙扬
从事体育教学20多年的浙大附中体育教研组长夏晓忠认为,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土壤,学校体育搞得好,更利于选材;同时,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掌握1-2项运动技能,有助于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是为了都去当孙扬。杭州市启航中学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之一,校长蒋海明在本届学生运动会上对记者说,自己早年曾把主要精力用于抓竞赛,但近两年开始转到普及上。“同拿奖牌相比,我更愿意通过运动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不过,我们也会把好苗子推到更大平台上,比如叶诗文就是从启航中学走出来的。”
17岁的浙江代表队女排队员金禧越正读高三,她11岁练习排球,现在每天上午在校上课,下午到体校训练。她说,校园体育主要目的是传承体育精神,让人变得沉着、智慧,落后不放弃,大逆转时要有平常心,目前自己还没有参加全运会的具体打算。周卉、尤俊贤也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教育,学校体育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素养,锻炼体育技能,培养意志品质。比如田径,就要教导学生起跑前不能偷步;武术,就要教导学生不能用身体去解决问题。
话题二:关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
【全运会声音】要为群众打开更多“竞技场的大门”
全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说,本次全运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群众项目的预赛,有7600多人到天津参加决赛,这一改革为全民健身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阔舞台。
全运会排球竞委会主任助理、天津市排协秘书长李珊认为:“现在群众越来越不再满足于在场外当观众,有参与热情和需求。比如群众参与度高的气排球项目进入全运会后,决赛被安排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这是天津女排的赛区主场。从硬件到软件,我们都很重视,把群众体育项目跟专业赛事一样安排对待。”
【学生运动会声音】没有群众基础,怎么可能培养出竞技人才
“我非常赞成加强群众性的全民健身,要不然过几年后,竞技体育就没人参加了,更谈不上会培养出专门人才。”尤俊贤说。他注意到,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的身体机能反而退化了,喜欢宅在家里,通过手机按键就完成要做的事情,有的参加竞技体育的孩子越来越不能吃苦,报名人数也在减少。
据夏晓忠介绍,他一个大学同学体育系毕业后,没有进入体育行业,但前不久代表浙江参加天津全运会男子气排球比赛,还拿了冠军。“这两年,浙江气排球运动发展迅速,各地都组建了队伍,相关比赛也特别多。正是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才给了这些爱好者竞逐、展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