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音乐自拍App风靡全球 国内鲜为人知
3422 2016-08-31
东北网8月3日讯 连日来,生活报“直击手游热成瘾问题多”系列报道,引起了省内外读者的高度关注。7月31日,生活报社召开了座谈会,专家、学者们就青少年手游问题各抒己见,认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是导致手游成瘾的主要原因。另外,读者们日前也参与到报道中来,纷纷向生活报记者讲述自家或是身边的青少年手游成瘾的事例。
事例1
打一天挣15元 13岁男孩要辍学代打游戏
某初中13岁男孩小悦是一个手游的铁粉儿,他玩《王者荣耀》已经有了半年了,每天无论是上课还是放学,只要是有机会就会拿出手机来玩,家长和老师多次发现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是没有丝毫的效果。最近,小悦的爸爸发现儿子身上有钱了,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小悦现在有了一个业余职业,那就是因为他玩得好,有同学花钱雇他玩游戏,如果升级多就是20元,如果升级少或是没升级,就付15元。“这孩子本来就喜欢玩游戏,已经到了不想吃饭,不想睡觉的程度,现在又有钱可以挣,他现在所有的时间都在玩游戏。”为了挽救儿子,小悦的爸爸将他送到了哈尔滨市普宁医院心理科。
面对医生,男孩仍然不改口,他说:“我不想再上学了,我要去当《王者荣耀》的代打员,照样能挣钱养自己。”孩子的父亲欲哭无泪:“15元钱,那只是一碗面条的钱,你长大了也不能每天只吃一碗面条啊。”但是小悦仍然不改变自己的决定。谈话中,孩子的父亲说他和妻子每天工作特别忙,有时候就会把他送到亲戚家里去住。“当然,我们不忙的时候,就会把他接回来。”孩子的父亲补充说。
专家说
张海燕主任表示,在众多病例中,多数手机成瘾的患者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认可,而当他们的空缺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后,就陷进去不可收拾。小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现实生活中他没有固定的住处,在长辈亲属的轮流照顾中,他感觉自己是一个不被需要的人。而当接触了手机游戏之后,在游戏中他成了英雄,成了能被大家依赖的人,所以与其说是他依赖游戏,倒不如说他依赖的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
“对于这种手机成瘾症,家长需要给他以极大的关爱,让他认识到现实生活中他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也是一个被需要的人,才能将他从手游中唤回来。”张海燕说。
事例2
15岁男孩给母亲打电话“不让我玩游戏就跳楼”
小强是一个15岁的少年,他妈妈来找到张主任,说了几天前惊险的一幕,那天她正坐在窗边的时候接到了电话,小强在电话里说:“妈妈,我在你对面。”小强的妈妈向前望去,面前就只有窗户了,而当她再仔细看的时候,吓得手机几乎从手中掉出来!原来小强此时正站在对面楼的楼顶。小强在电话里说:“答应我,不再干涉我玩《王者荣耀》,并保证说话算数,否则我就跳下去了。”
小强是一个手游上瘾的少年,每天除了勉强上学以外,所有的时间都在玩游戏上。因为成绩不断下滑,小强的父母亲轮番劝说,在劝说无效后就打骂、断网、摔手机,可是等来的却是这样的一幕。在记者近半个月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家长在诉说的时候都说出了断网、打骂、夺手机这样的经历,而孩子除了抢手机、偷钱,有的甚至还手打父母。“他在玩上这个游戏以后,几乎就变了一个人。”父母们众口一词。
专家说
张海燕主任说,多数少年其实在被发现玩游戏的时候,还都不成瘾,恰恰是家长表达爱的方式有了偏差,在发现问题以后没能做到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而是以家长的绝对权威去压制孩子,结果不信任势必换来不信任,主观高压多数会换来强烈反抗。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和孩子商量并约定规则。比如,可以玩游戏,但是要约定一个时间,如果越过了规定时间,家长就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每当到规定时间时,家长要提醒孩子。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游戏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伤害。”张海燕说。
事例3
16岁男孩扬言自己是王者“我可以改变身边的一切”
在心理医生的病例中,还有的患者目空一切,这已经接近精神病中的幻想。“有一个16岁高中男孩目空一切,觉得自己可以领导并改变身边人。”张海燕说:“这个少年就比较接近生理方面的心理疾病了。”
“那是一个重点高中的男孩,一年前玩上了《王者荣耀》,级别还挺高,在游戏里他是一个核心人物,大家都听他的指挥。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孩子就变得狂妄,经常说自己可以带领身边的人去做事,不愿意听老师的话,也不愿意听家长的劝告。经过我们诊断,这个男孩已经出现了幻想,属于精神疾病的前兆,目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张海燕主任说。
专家说
张海燕主任表示:“一些家长总说,我儿子太喜欢玩手机,现在都得精神病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游戏不能导致精神病,而是这些人原本就是这样的潜质,手游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果过分自大或是过分自卑,生活习惯过于懒散,已经超过了正常人的认知范围,就应该到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去检查一下了。”(徐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