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股东通过鸿海投资案,将全球裁员7000人
1097 2016-06-29
中投“十岁”成绩单曝光 未来10年将挖掘“中国视角”机会
欧阳晓红 胡艳明
839
2017-09-25
148
欧阳晓红 胡艳明
如果一定要给十岁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画像,这些关键词或可勾勒她的大致轮廓:如“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累计年化收益率4.76%、‘1+3’组织架构、全谱线投资能力”等。
“自2007年9月成立以来,中投的国有资本增值率达14.08%,资产总额超过8135亿美元,这较国家分两笔投入的2490亿美元资本金,增长逾两倍,相当于十年内再造了两个中投。”9月19日,一位接近中投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十年前,成立中投的最直接驱动力是——高额外汇储备亟待保值增值,但现在外汇储备已过了大幅增长期,甚至逐年下降;其时是“资金荒”+贸易驱动投资,彼时是“资产荒”+投资驱动贸易。
站在十年的历史门槛上,提及下一步发展,这位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目前中投正在编制十年规划,尽管具体内容尚未定稿,但方向上已形成共识。如,从“中国视角”深度挖掘投资机会。按照中投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此前的话说,背靠中国市场是中投有别于其他国际机构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把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深度融入世界的历史机遇,将是中投未来十年发展的重要动力。
那么,只做境外投资的中投如何将境外投资与境内发展对接起来呢?
中投副总经理祁斌也曾表示,公司未来要强化直接投资战略和能力建设,重点关注与中国相关的跨境投资,服务于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依托于中国消费者的巨大市场潜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于发达和发展中市场,有效支持“一路一带”建设。
特殊时刻,也许有必要去梳理中投十年资产配置路线图、投研能力建设以及组织架构变迁等;在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视角下总结与展望,发现机会且甄别风险。
十岁面孔
从现金为王到满仓操作,从公开市场到直接投资、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和不动产领域、资源/大宗商品等,10岁中投正在走向一条逐渐成熟的蜕变之路。
中投自2007年成立以来的累计年化收益率达 4.76%(截止 2016年),该数据背后是中投投资战略的谋变。尽管无甚可比性,但该表现在主权财富基金中大致处于中上水平。
回顾中投十年投资路,其2010年的表现最为突出,交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看的一张成绩单——6.4%与11.7%,前者是2010年境外投资累计年化收益率,后者是境外投资组合收益率。而最新的2016年此组数据是4.76%与6.22%。
十年磨剑,投资收益方面,中投十年交出的成绩单显示:2008年至2016年间,中投公司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1%、11.7%、11.7%、-4.3%、10.6% 、9.33% 、5.47% 、-2.96% 、6.22%。
与之对应,中投累计年化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1%、4.1%、6.4%、3.8%、5.02%、5.70%、5.66%、4.58%、4.76%。
迄今为止,中投已出炉九份年报。伊始,中投的首份年报很简单,全年投资总和仅48亿美元,且组合中绝大部分为现金及现金产品;2011年、2012年之后,则实质性进入了满仓运作。
但细究起来,中投十年来的投资收益率波动都很大,作为长期财务投资者,如何才能平滑投资收益率呢?尽管早在2012年1月,中投董事会就将投资考核周期调整至10年。
其实,市场有周期,有的策略曾经给中投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也会在一定时期因市场周期下行业绩承受一定的压力。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中投从总组合角度规划投资策略,开展资产配置和组合分析、进行组合管理,保证总组合的完整性、纪律性和稳健性。
诸如,中投当前组合中包括公开市场股票、债券、对冲基金、风险均配和多资产策略、泛行业私募基金、私募信用机会、泛行业直接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资源/大宗商品、现金等。“可以说,经过十年的发展,中投已经具备了全谱线的投资能力。”上述人士称。
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公开市场股票占中投公司境外投资组合的比例为45.87%,另类投资的占比达37.24%,。据学者统计,剔除国内资产,非流动性资产占比约三成;某种程度上,这或是中投对外投资回报率波动较大、不够高的原因之一。
不言而喻,金融资产在中投的资产占比一直较大;即中投的资产组合仍以公开市场为主,怎样才能提高或加大直接投资力度?与之匹配的体制机制建设,包括人才队伍是否能跟上呢?这十年,中投的资产配置策略发生了哪些变化?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借鉴捐赠基金模式,具体组合构建过程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方式:在总组合层面,根据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市场容量等制定合理的配置比例;在各资产层面,结合公司优势、配置意图,制定各资产的投资策略。此后,中投随着自身投资实践经验的不断增强,也在探索和创新符合自身特点的模式。
2015年可谓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中投国际引入参考组合(ReferencePortfolio)配置模式,配置框架由“战略配置—政策组合—战术配置—实际组合”,调整为“参考组合—三年政策组合—年度政策组合—实际组合”,为组合构建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引。此外,中投国际还通过组合再平衡机制控制因市场波动引起的实际组合与政策组合的偏离,保证逆向投资的纪律性,维持总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所谓参考组合由公开市场股票和固定收益构成,可以被动方式低成本地实现,因而成为组合的长期相对业绩基准。
那么,在新的配置模式与绩效评估指标考核之下,中投的投资步伐是否日趋成熟?
具体投资领域上,面对全球资产收益预期下调、下行风险不断凸显的投资环境,中投注重从强周期行业转向稳定收益及新兴产业。一方面,根据资产配置策略,持续关注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长期稳定收益类资产,以增加组合均衡与稳定性。
另一方面,关注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投资机会,这既包括传统产能合作相关领域,也包括与经济转型与科技升级换代相关的投资机会。同时,目前全球正在酝酿形成的几大投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创新科技、健康养老产业等,中投亦一直保持密切跟踪与关注。
就这样,中投的十年资产配置路线图无不昭示,其投资策略时常在公开市场上腾挪空间;另类投资与公开市场的自营组合方面也是初试牛刀。中投财报显示,其外包业务已从2014年的67.7%降至2016年的66.11%。
注资,怎一个“愁”字了得
诚然,十年资产配置路线图的背后还关乎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词“注资机制”,目前为止,中投尚未建立一个长效固定的注资机制,而该机制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中投的投资风格?
的确,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支持公司业务拓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中投组织架构业务规模的稳步发展,早已进入满仓运行阶段。但随着一些投资项目有计划地实施退出,投资组合也逐步回收了一些资金。
然而,中投海外的实有资本金数量与其业务目标相比,确实还有不少差距。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项目,中投应也在研究多种筹资方式的可行性。
即便这样,中投官网仍显示,2017年来,有三宗与投资相关的资讯。如,3月31日,中投海外联合麦格理基础设施和实物资产投资基金(MIRA)、安联集团旗下投资公司、卡塔尔投资局(QIA)等机构完成了对英国国家电网配气管道资产的61%股权收购。
4月5日,中投海外联合布鲁克菲尔德等机构投资者从巴西石油公司手中收购了巴西东南部天然气管道公司(NTS)90%的股权。
当然,中投2017年以来的对外投资可能不止上述项目。因不触及披露事项,中投官网未必会详尽显示。
得与失
而今,逾8135亿美元总资产、国有资本增值率14.08%……如此十岁面孔的模样在全球主权基金中,规模排名第二,昭示其受托资产得以进一步保值增值。
此外,由于国际同业机构财务报表中使用的财年区间(日历年年底或次年3/6月底)、计价币种(美元/本币/一篮子货币等)、收益率汇报方式(毛收益率/净收益率/股东回报率等)等不尽相同,导致各机构公开披露的——收益率数据之间的简单横向比较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同时,单年来看,不同的投资机构因为投资策略不同,相同的市场环境下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我们需要从更加深入、全面和长期的角度来看待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业绩,既不能简单地进行表面上的数字比较,更不能仅拘泥于某一时段的投资收益情况。中投与其他长期机构投资者一样,追求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财务回报。”上述人士称。
走过十年的中投收获颇丰:
其一,机构的搭建。如,建立起“中投公司:中投国际+中投海外+中央汇金”的“1+3”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母子公司职能明确、术业专攻,实现境内外不同业务分工的更加专业与细化。
时间线来看,2007年9月29日中投挂牌,中央汇金全资注入;2010年11月,设立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2011年9月,成立中投国际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月,创立中投海外直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其二,制度的健全。摸索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投资管理流程与运营体系,实现了对投前、投中、投后全过程的有效、规范管理。
最后是投资能力的培养。中投聚集与培养了一批专业性投资人才与支持团队,形成了一批业绩良好的投资策略与项目。
不过,挑战也不小。不只是国际投资界目前面临诸如:投资需求与“资产荒”的矛盾,以及投资策略、资产配置调整与金融市场发展生态“相悖”的矛盾;国内外宏观形势亦发生了剧变:外汇储备规模增长承压,这与中投成立之初“外储急需保值增值”的驱动力,截然不同。此外,中投只做境外投资,但“中国视角”下全球投资可能是一种趋势。
如此,过往习惯于全球公开市场的中投怎样转身?尤其全球公开市场的主动投资已趋势性下降。
按照祁斌曾经的话说,近年来,全球公开市场股票的主动投资比重持续下降。在美国,主动投资的占比从过去的80%-90%降到现在的60%-70%,而机构投资者调整规模和净流出的资金比例更为显著。
接下来,目光似乎需要投向东方,向中国看?
“中国视角”
现在,深度挖掘具“中国视角”的投资机会俨然成为中投的新十年使命。
具体而言,中投将致力于成为最了解中国的国际机构投资者,最了解世界的中国对外投资机构,深度挖掘具有“中国视角”的投资机会,连通境内外企业和市场,在国内国外之间搭建纽带和桥梁。“目前中投公司资产仍然以公开市场投资为主,未来要加大直接投资力度,尤其要关注‘中国视角’的投资机会。”屠光绍曾经表示。
祁斌亦公开坦承,中投在公开市场、另类投资和直接投资都有较大布局,要在三者间进行动态调整,直投能力加强后资产更多从公开市场向直投市场转移;要加大被动等指数化投资方式,未来要强化直接投资战略和能力建设,重点关注与中国相关的跨境投资,服务于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无疑,“背靠中国,联接全球”是中投有别于其他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最大优势,据此,中投如何让自身的价值最大化是一项大课题。
诚如他们所言,当下“一带一路”建设将带来很多投资需求,中投的资金属性与“一带一路”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回报期长契合。而中投如何从中把握机会,以及怎样控制风险不容小觑。
也许可以从细节中看出些许端倪。在6月中投论坛2017“‘一带一路’与跨境投资CEO峰会”上,屠光绍致辞道:要发现好投资项目。“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大量的投资需求,为跨境投资创造了良好机遇。中投要利用这一巨大机会,在坚持商业性、市场化和可持续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司全球化布局的有利条件,扩大项目来源。要利用好中国因素。中国市场巨大,产业优势明显,增长潜力大。中投要发挥这一有利条件,能够将境外的投资,促进中国国内的经济和市场对接。这样就能够将中投投资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相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此外,是寻找好合作伙伴……“实现好投资目的、收益目标和商业性是中投投资过程首先考虑的,但投资也必须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屠光绍曾经如是说道。
此时,接下来的思考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主权财富基金,同时又是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的中投如何重新定位自己?以及可以怎样通过对外投资——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变化,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来说,过去主要由贸易驱动投资,现在更强调以投资驱动贸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对外投资、特别是跨境并购比重不断加大,这与中投在全球的资源配置需求和国内转型升级方向密切相关,这应当是中国对外投资上升的长期、基础性原因。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投公司在国际上建立起良好声誉与形象,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与尊重,积累起遍布全球的国际合作网络与资源。中投理应更多发挥自身专业平台优势,探索与更多国内优秀企业加强互动与合作,把大家的行业优势资源和管理经验,同中投的金融资本和全球投资平台有机结合,共同走出去,促进产业升级和资本输出,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