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火灾事故:4名事故责任人已被控制
3835 2016-05-24
原标题:刷新闻赚现金 部分新闻资讯APP诱导推广暗藏糟粕
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记者李行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一批打着“读资讯,赚金币”、“刷刷新闻就能赚零花钱”、“刷新闻赚现金”等噱头的新闻资讯类APP来到大众视野。操作形式不难,大多以现金补贴鼓励用户分享链接到朋友圈,以及邀请朋友注册来赚金币。这种“赏金为王”的新闻传播模式,会让内容的质量靠边站么?所谓“推荐好友”的“收徒模式”又是否合规?
“同样看资讯,每天有钱赚”,这是某新闻资讯类APP的广告语。
用户张女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看新闻分享朋友圈还能赚点零花钱,赚不出来零花钱,也能赚个公交地铁钱。
在一款名叫“惠头条”的APP中,几乎所有的用户行为都被“明码标价”。按照平台目前规定,无论是看新闻、看视频、签到、分享还是把链接分享到朋友圈,都可以得到平台数量不等的金币,比如阅读资讯5分钟可以得到100个金币,观看视频5分钟可以得到50个金币,分享新闻资讯可以得到50个金币等。按照其兑换原则,1万个平台金币约等于现实中的1元钱,用户至少积累1万个金币才能在微信或支付宝提现。用户必须在惠头条上连续阅读8个多小时新闻资讯,或者观看近17个小时的视频,才能挣1元钱,如此看来,这个零花钱似乎没那么好赚。
业内人士龚先生透露,“补贴+收徒”已经成为目前一些新闻资讯APP的主要商业模式,所谓补贴是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获得现金奖励,而收徒模式更为重要,通过邀请收徒,用户可以从徒弟的收入里获得持续的分成。类似收徒“传销”,一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扩展到三个人、五个人、十个人,有一定的等级体系在里面。
“想要来钱快,可以收徒弟”。通过分享邀请码“收徒”之后,如果徒弟长期没有阅读、分享或继续“收徒”行为,师傅还可以通过“唤醒”功能,提醒徒弟阅读资讯,进而持续获得奖励。记者打开一款名叫“趣头条”的新闻资讯APP,其公开的排行榜显示,目前总排行第一的用户,总收入超过了93200元,收徒数超过了4万。
业内人士龚先生介绍,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相当于把这部分现金流当做一种投放新方式,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能有稳定的用户新增,二是能有稳定的活跃度。
然而投资市场眼中的“香饽饽”,在法律视野下却充满了争议。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师傅、徒弟、徒孙构成了上下层级,师傅能从徒弟、徒孙处获得收益。这样的收徒模式符合传销的构成要件。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明祥则表达了不同观点,如果平台上的用户从收徒模式中所获得奖励全部来自平台,并且平台上投放的广告全部为正当合法广告,尽管其模式看起来符合传销特征,但由于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钱财损失,就不能认为其涉嫌传销。
尽管声音质疑不断,但却并不妨碍这类新闻资讯APP衍生出新的“生意”。甚至淘宝店家中还出现了名为“趣头条、淘新闻收徒”的店铺,店家声称,所有徒弟均为有效徒弟,非虚拟手机号注册,纯人工操作5元一个。
当新闻让位生意,当“内容为王”遭遇“赏金优先”,这类新闻资讯类APP所推送的新闻,留给用户的又是什么?
在趣头条所推送的资讯标题前有一个“框”,框里写着“阅读+10金币”,有时遇到篇幅比较长的内容,这个数字也会是30金币。
这样的模式并不是趣头条独有。打开淘新闻APP不难发现,几乎每一条推送下方都标明了阅读这篇文章所对应的金币值。记者打开了其中一篇文章,发现只要将文章的从头拖到尾,停留数秒之后,就会跳出“10金币已入账”的字样。
一款名叫瞎转的APP将“补贴+收徒”的模式几乎做到极致。打开APP后,没有新闻推送,只有转发赚钱和邀请赚大钱等选项。点击“转发赚钱”页面,每篇文章的阅读单价都有标明,将其转发至朋友圈,有人阅读就能获得相应奖励,每次阅读收益在8分钱到1毛钱不等。而这些标题及文章内容大多粗俗污秽,充满挑逗性。
独立互联网评论人洪波表示,这样的“赏金优先”模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在这样的模式下打低俗内容的擦边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通常大家会认为,高雅的东西很难获得用户,低俗一点更容易获得用户。从这些产品本身来讲,希望以小额的激励手段让更多人参与到内容的阅读,没有太大问题,而运营平台趋向拿一些比较夸张的东西来抓眼球,这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