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卷款跑路频发!在线教育乱象多 呼唤监管“上线”

Admin 2019-02-18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实现“一对一教学”、签订协议赠送内部秘籍、考试不通过可退学费……在线教育因其跨越时空界限的便利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行业发展迅猛,种种风险与乱象也随之而来。

  “扯大旗”忽悠,诱导式消费

  禁不住客服人员热情推销,深圳市民曹女士于2018年2月在阿卡索外教网(深圳市阿卡索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为期半年的英语学习套餐——180节课共3388元。

  据介绍,阿卡索承诺由欧美外教授课,不满意可以换外教、换课程、退费,然而给曹小姐上课的却是菲律宾外教。

  课上了一段时间后曹小姐提出退款,客服回复退款可以,但要扣除300元档案费,以及每节课按40元课时费扣除。

  她十分生气:“报名时未提要收300元档案费,且平均一节课价格20元不到,为什么退款时就涨到一节课40元?”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北京的刘先生身上。2018年,他在嗨学网上报了二级建造师班,客服人员称,“考前做三套试卷、包含90%的考点”“考不过退费”。刘先生没通过考试,打电话去问客服却已无法接通。

  半月谈记者在新浪微博上搜索“嗨学网”,仅2019年1月以来就有接近30条相关维权微博,“嗨学网维权”主题的qq群人数已接近500人。

  近年来,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比达咨询2018年10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2670.6亿元;2011~2018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0%,用户渗透率达到21.4%。

  然而,“扯大旗”忽悠、诱导式消费、机构卷款跑路等问题频发,为这个“风口”上的行业蒙上一层阴影:2018年8月,网络在线培训公司“乐知英语”停止授课;2018年10月,主打在线1对1培训的上海理优教育停课跑路……

  行业蓬勃发展,风险正在累积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认为,非学历教育培训行业属于典型的预付式消费。由于预付款使用周期长,消费者与商家信息不对称,经营者一旦出现关门、停业、商家易主甚至跑路等情况,预付款往往很难追讨,消费者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2019年1月2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8年消费者投诉的两大热点之一即预付式消费问题。

  预付式消费模式已经从最初的美容美发行业,向健身、餐饮、教育培训等多行业、多领域发展。

  2018年8月,国务院《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在收费管理方面,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但实际上,包括职业教育、兴趣学习在内的在线教育机构,依然打出“购买的课程越多,优惠幅度就越大”的口号。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冯念文介绍,对于在线教育,法律并没有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标准、职责等作出具体规定,存在多头监管、监管不力等问题。

  调查显示,在绝大多数非学历在线教育培训经营者的合同文本中,仅有对消费者的义务设定,而少有对经营者的实质性义务设定。

  尤其对最为重要的培训质量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对消费者违约责任的设定既全面又严格,而基本没有对经营者自身违约责任的设定。

  整治乱象,须疏堵结合

  2018年11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助理研究员杨程表示,2018年,教育部门重拳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取得了显著成绩,2019年治理在线教育将成为重点。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魏奇认为,首先需把好源头关,重点完善在线教育行业认证和准入制度;其次要建立权威认证机构,为在线教育发展提供公平、良好的环境。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建议,制定综合性的预付式消费法律法规,提高立法层级,扩大适用主体和行业范围,加大处罚力度。

  明确相关部门权责,加大预付式消费的执法力度,将监管落到实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可利用地区立法权对行业问题的破解先行先试。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健建议,应引导在线教育发挥对学校教育的延伸、拓展、补充功能,利用后台沉淀的大数据优势,解决教育服务中的差异化问题。在线教育只有真正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才能步入发展的良性轨道。

上一篇:北京周日蓝天相伴宜出行 下周升温持续最高温10℃左右
下一篇:北沿江高铁力争“十三五”期间开工、2025年前建成,南通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