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音乐自拍App风靡全球 国内鲜为人知
3422 2016-08-31
2016年暑期档,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较去年同期零增长,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国内电影票房每年增长30%甚至更高的人们来说,确实有点突然和意外。与此同时,也有人指出,中国电影市场增速放缓与国产电影质量不高关系密切。
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当人口红利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张趋于平缓,电影产业和市场发展方式的转型也迫在眼前。多年来的市场培育,观众阅片经验的不断丰富,都让观众对国产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电影应当往哪里走?中国电影的质量究竟如何提高?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起举办“聚焦创作质量,赢得电影未来”系列座谈会,国内部分电影从业者在会上就如何提高国产电影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本刊将对此进行独家报道。
中国电影增速放缓,是否意味着中国电影的黄金发展机遇期已经过去了?
2016年1月至8月,国内电影票房增速约13%,而2015年同期较2014年的增速超过了45%,其中的落差让不少人发出疑问——中国电影增速放缓,是否意味着中国电影的黄金发展机遇期已经过去了?
事实上,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生产力仍然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截至8月31日,2016年国产故事影片立项近3000个,预计全年国产影片产量较去年有所上升;国产电影投资主体约1500个,最高峰时达到2000个,其中可持续从事电影创作生产投资的主体超过300个;影院建设仍高速运行,全国银幕总数突破37700块,每日全国市场排片多达21万场;全国观影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2%,高于同期票房增幅。中国电影强势进步的趋势不可阻挡。
“作为创作人员,我们对市场和资本的活跃度可能感受更深。”导演陆川说。去年,他执导的《九层妖塔》上映,整部影片的后期特效制作也由他带着17位年轻人完成。而就在今年,他在为影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寻找国内特效制作人员时,却惊讶地发现这17位年轻人分头成立了6家公司,手上均已合约满满了。
同样的问题,导演徐峥也有所感触。几年前,他执导的《泰囧》让整个拍摄团队都成为行业里炙手可热的人物,转眼之间,影片中的主演、摄影师、录音师都做了导演,编剧也开了自己的公司。“我感觉力量被分散了,尽管都合作过一次,但当我再需要去聚拢他们的力量时,大家都在各自发展。资本面前,所有人都忙着自立门户、各占山头,成为相互提防的竞争关系,沟通成本高了,行业的聚合效应突然就变弱了。”
曾几何时,国产电影在资金匮乏的困顿中一筹莫展,而如今,当充裕的资金为中国电影人创造了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条件时,新的焦虑却悄然而至。一边是资本的疯狂追逐,一边是行业生产力的超负荷运转,恰恰暴露出当前国内电影行业人才短缺之甚,而人才储备直接关系到电影行业的发展后劲。
创作者在面对资本时的心态也引人深思。《滚蛋吧!肿瘤君》导演韩延发现,当下一些青年创作者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作品,提高所谓的创作效率,往往习惯于闭门造车,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他们没有直面过观众的感受,就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面,他们也不观察生活了,过早地变成了写作机器,这让他们离观众越来越远。”
“我有一个特别深的担忧,如果我们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资本快速注入电影市场,那么高速的增长或许并不能给电影工业积累下更好的操作规则,也不能孕育出更多热爱电影的从业人员。面对资本,如何避免冲动、保持理性,是我们首先要想明白的事。”陆川说。
如何平衡票房所代表的经济利益和其作为文化产品的艺术诉求
在一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平衡票房所代表的经济利益和其作为文化产品的艺术诉求,一直是行业内外普遍关注的话题。
“我们的电影评价系统除了票房没有第二个标准,这其实让每一个导演都很困惑。”导演宁浩说。几年前,他到美国好莱坞交流,临行时获赠了一套光盘,“他们说,这是我们得过奥斯卡奖的影片,送给你收藏,我们也拍过《变形金刚》那样的大片,就不送你了。”这次交流让宁浩感触颇深,“我们的电影人不能没有票房之外的精神追求,这不应该是我们拍电影的意义。”
徐峥也认为中国电影亟须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评奖制度和激励机制。“我们原有的评奖系统基本已经失去了信任度,大家不认为得到某一个奖真正是一种行业内的尊重和荣誉,但实际上一个权威的评价系统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一种对主流价值和创作水准的评定,代表了大家都应当去追求的标准和境界,没有了这种标准和机制,大家都会在商业和艺术的周旋中感到纠结和焦虑。”
事实上,在电影创作中,艺术与商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来都不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诉求,但二者的有机结合也必须建立在专业化和有充分机制保障的基础上,而这也恰恰是尚且年轻的中国电影产业与历经上百年产业积累的好莱坞之间的差距。
“在《我们诞生在中国》的拍摄过程中,与迪士尼同行的合作让我想起了十年前进北影厂的经历。我当时在北影厂先当场记,再给谢铁骊导演当副导演,学到那些电影的规律,在如今热热闹闹的行业里被很多人遗忘了,但这些规律,小到具体的拍摄制作细节,大到一个人的培养和成长过程,在好莱坞的片场里都还在,这是电影人对创作应有的认真和尊重。”陆川说。
对此,《惊天大逆转》的导演李骏也表示:“电影是一个工业体系,它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充分的机制保障。如果放弃了这些规律和机制,对电影本体的认知就会逐渐流失掉,电影会变成一个单纯的商品媒介,而不再具有特殊的艺术性。”
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当前,电影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今年国内电影市场增速放缓,尤其是暑期档较去年同期零增长,让电影从业人员意识到观众对电影类型、题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国产电影与进口影片的角力逐渐升级,2018年开始,进口影片的数量将更多,发行渠道也将更多样。那么,中国观众究竟想看什么样的电影?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我一直认为中国电影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本土化。”宁浩说,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电影人在进入行业之初,尤其是在学习类型片创作的过程中,都是从国外书籍和电影开始的,但他逐渐发现,文化创作并不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平移。“我觉得必须从自己的文化当中寻找有可能呈现的结构形态和故事形式,美国白菜萝卜到了中国不能还按照美国那个办法种,它转移了一块土地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是非常大的变化。
同样的道理,美国的类型片到了中国也不能直接移植不改变。”他提出,电影创作者要坚定自我文化意识,并且从传统文化和当下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这种意识。“对于我个人的创作而言,相信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和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发现的事情,这是特别有意义和价值的出发点。我觉得只有坚定了这个认识,我才能创造出比较符合我们本土观众口味的东西。”
《寻龙诀》、《画皮2》等影片的导演乌尔善以擅长创作与世界一流电影工业水准接轨的影片著称,但他仍然强调电影创作中的“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他认为,面对好莱坞的优秀经验时,最应当学习的是他们尊重观众的创作态度。“好莱坞商业片所有的创作和生产都是跟市场密切结合的,创作对他们来说需要不断地跟观众交流,而不是某一个创作者一厢情愿的事。”
“中国电影的发展靠的是创新。我们既要坚持创新的勇气,也要坚持质量和水平的追求;既要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也要用更大的力度在电影形态、电影语言、电影类型、电影模式等方面去走出我们自己的步伐。这是时代给中国电影的严峻挑战,更是中国电影人肩负的重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
- THE END -
电影票房微信号:dypfboxoffice聚焦电影产业、关注电影市场
这里是第三方票房统计机构,圈内著名公众号@电影票房投稿、合作或者其他事宜可直接回复本微信,或者加小编私人服务号:piaof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