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高报告十大看点
1961 2020-05-26
“都说万象是个慵懒的城市,可我却觉得每天的时间都过得很快!”夏初的第一印象还记忆犹新,如今眼前已是秋天的景象。转眼间,第八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援老挝服务队已经扎根老挝三个多月,在汉语教学、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汉语新闻播音等各个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蚂蚁骚扰下录制节目、在烈日或暴雨中冲回宿舍、在培训学习或例会后就寝……来不及想念亲人,每个志愿者都是“召之即来,来即能战”。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本职任务,更在志愿外交舞台上成为中国“闪亮的名片”。
无私奉献
来不及想念亲人 投身志愿岗位
老挝国家广播电台里,陈欣晖对着播音间的同事张鹏做了个手势,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播音设备,忘了身边还有飞舞着的蚊虫在干扰。
作为第八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援老挝服务队的队员,他俩在老挝国家广播电台承担汉语广播新闻播音,以及新闻资讯的搜集、翻译、校正、审稿工作。每天播音30分钟,约12条新闻,需要整理编辑6000字的新闻稿件。有时工作到夜间结束后,他们需要穿过几条漆黑的街巷才能回到驻地。
他们也是来到这个岗位的首批中国志愿者。他们服务的中文广播组今年4月刚刚成立,志愿者们的到来让老挝人感到惊喜。作为播音员,两位志愿者的工作并不轻松。每天从找选题开始,翻译校对稿件,直到录音剪辑,都需要他们自己来完成。张鹏说,老挝人对中老关系的新闻特别青睐,“希望我们的电波能够传遍老挝各地”。
今年6月,包括陈欣晖和张鹏在内,11名来自上海的青年志愿者告别繁华时尚的申城,来到仍欠发达的老挝从事志愿服务,岗位涉及汉语教学、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教学、汉语新闻播音等领域。“这些岗位的需求是由老挝方面提出的,都是当地实际需要帮助的领域。”队长张昊告诉记者。
据了解,受团中央和商务部委托,上海团市委与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从2002年起组建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累计已有8批87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服务,对中老两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老挝这片土地上,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之歌,续写着中老友谊篇章。
张昊介绍说,志愿者报名异常火热,仅线上报名点击量就突破10万次。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才挑选出11位来自上海各领域的青年志愿者组成了这支服务队。来不及想念亲人,来不及调整情绪,一到老挝,全新的环境就要求他们做到“召之即来,来即能战”。
洒下无数汗水 收获信任和尊重
在老挝武警总医院,有一本特殊的笔记本:头痛、发烧、头晕、吃饭、餐馆……中老双语常用词汇密密麻麻,还用老挝语字母注了发音。“这是10多年来中国志愿者留给我们的,有了它,我们就能交流了。”珍藏这本笔记本的老挝护士说。
在该医院中医科,第八批中国志愿者常常都是忙到停不下来的状态。志愿者中医师王丽莉说,虽然这里医疗条件欠佳,药材匮乏,但当地人非常认可中医,她现在每天接诊约20位病人,工作非常充实。由于这所医院的护理条件不足,另一名志愿者护师周睿的日常工作也转向了中医治疗,从国内带来的耳穴、刮痧的工具,都派上了大用场。这所医院的名气逐渐打响,许多患者慕名而来。周睿说:“这里的病人虽不富裕,但总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带给我们,临走时还会用中文说‘感谢’,我们的职业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周睿看来,工作感受可以总结为四个词:简陋,整洁,热情,尊重。因为环境和天气的原因,医生都在走廊看诊,轻轻地问,轻轻地答,看完一个,下一个自动上前,后来的人会自觉排队等候。“科室物资很贫乏,医院对我们能够带来物资表示极大的感谢,同时这些物资也激发起当地医护人员强烈的学习兴趣。因为是部队对口医院,这里的病人很多是军人和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普通人,但是这些病人也经常带些小零食、小点心送来感谢我们。每天穿过坑洼的土道去病房,迎接你的是整洁的环境和热情的同事,每天洒下无数的汗水去治疗,迎接你的是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楼下的外科,志愿者江潮胤正在跟老挝同事交流技术。这位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一到老挝,就被当地人的热情打动了。他说,这里的人们始终面带微笑,喜欢握手,“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江潮胤所在的医院得知老挝武警总医院的困难后,主动提出对口援助,价值300多万元人民币的骨科医疗器械正准备运往老挝。“我们来这里做志愿者,就是要为当地多作贡献。”
与医护志愿者不同,有些志愿者的服务岗位与本职工作并不一致,但他们同样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来自上海气象局的王德旺被分配到万象白云碧国际学校教游泳和计算机,来自上海申能集团的吴倬尧被安排在老挝团中央信息部教中文。他们都觉得,无论小学生还是政府公务员,都对中国志愿者抱有好感,也非常乐于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展示风采
服务东盟外长会议 志愿者成会场亮丽风景
作为一名国际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之外,还肩负着志愿外交的重要责任。今年7月下旬,第49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外长会议及系列会议陆续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志愿者们迅速转型,在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的安排和指导下,参与此次会议中方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于是,连续一周的时间里,从晨光熹微到披星戴月,在老挝国家会议中心、在代表团入驻的酒店、在大会临时工作间,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伴随着辛勤的汗水和热情的笑容。
志愿者吴倬尧、张昊和张鹏负责的是礼宾协调、驻车联络、会议中心双边会见厅保障等工作。从确保中方代表全部上车,到引导他们第一时间奔赴会议室,每一个环节都要衔接有序、恰到好处;从双边会见厅的茶水、桌旗的确认,到听会室提供各项保障工作,每个细节都要反复确认、细致缜密。给大家感触最深的就是每场会议结束,写报人员需要赶回使馆写稿,这个时候就需要志愿者主动对接、确认接送机动车、引导写报人员上车,因为机动车只能停在会场外,身着正装的志愿者在烈日的炙烤下,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
而江潮胤则要负责住房联络、酒店双边会见厅保障、协助临时工作间等工作。会议期间,代表团在酒店举行了近十场双边会见,通常一场会见刚结束,另一个国家的外交使团已经坐在了双边厅的桌椅上。在短短不足5分钟的时间里,会见厅的清洁布置、桌旗确认、同传设备调音,都需要江潮胤来完成。在他看来,每一刻都要绷紧自己的神经,不容丝毫松懈。
严格要求“0”错误 亮出最闪亮的“名片”
文件复印发放、工作手册制作、协助临时工作间……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志愿者王丽莉和胡佳佳实际操作起来却充满了挑战。
“0”错误是她们对自己的要求。从代表团成员信息确认,到入住酒店的后勤保障,她们都会多次核对,确保万无一失。为使中方代表团和会议保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日程安排和工作手册,每天夜里11点,拿到定稿的电子版日程安排和工作手册后她们便开启了深夜工作模式,投入紧张的印刷制作工作中。
与此同时,负责新闻接收和印发等工作的陈欣晖和沈静远每天五点半就要伴随着朝阳走进临时工作间,接收从国内送来的新闻稿件,寻找重要时政新闻,然后打印、封装,最后悄悄地送到代表团各房间。
而负责酒店双边会见引导、媒体秩序维护等工作的黄璐,从前期就参与到代表团手机租用的准备工作。别看小小的手机,设计手机使用温馨提示、根据名单分配手机号、打印并粘贴标签贴纸、制作代表团手机信息一览表,还要对每个手机充值、充电,最后根据代表团成员到达时间将手机交给接机人员,不能有任何纰漏。志愿者周睿和王德旺的志愿服务岗位工作虽然琐碎,但每件事情都会往前多想一点多做一点,让工作更加完善。
一周后,东盟外长会议以及系列会议成功落下帷幕。东盟外长发表的联合公报没有提到南海仲裁案,媒体感叹“中国赢得了毫不含糊的外交胜利!”能够参与会议组织保障工作的志愿者们无不为之振奋和骄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正是因为强大,祖国在国际舞台上才会备受关注,才能在外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赢得胜利。我们亲眼目睹了王毅外交部长和中国代表团的风采,也深刻感受到他们为我国外交事业奋斗的艰辛和不易。王外长在与我们合影时还指出:志愿者是我国一张最闪亮的名片。这将成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更好地担负国际青年志愿者使命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