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会
3272 2017-05-20
摘要:近年来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但由于网络传播的低门槛和随意性等特点,肆意标签化甚至丑化与恶搞事件当事人的现象愈演愈烈。本文将以最近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五道杠少年”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不同的网络传播平台对该事件的传播内容来探讨网络传播标签化的特点和成因,并对未来网络传播的规范性秩序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网络传播的标签化;“五道杠少年 ”;社交媒体
作者简介:王勇,男,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主要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刘娜,女,作者单位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发展,广大网友成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活跃者。然而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众多便捷的同时,其负面效用也不容忽视。
一、“五道杠少年”事件回顾
这一事件时隔五年后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早在 2011年5月,一组“武汉市少先队总队长”黄艺博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据媒体报道,黄艺博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起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且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黄艺博身上笼罩着“全国五星雏鹰奖章”“全国十佳少年提名奖”和湖北省“十佳少先队员”、湖北“首届美德少年”等诸多光环。①与此同时因为其所佩戴少先队臂章为五道杠而被广大网友标签化为 “五道杠少年”。从此以后围绕“五道杠少年”为中心的话题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曾有网友爆料黄同学并没有考上武汉的示范学校水果湖高中,是经所在初中学校大力推荐后,被水果湖高中破格录取的;也曾有网友调侃黄艺博长得有点“官相”、文字有点“官腔”;甚至还有网友用儿歌《读书郎》曲谱重新作词的恶搞歌曲《五道杠少年之歌》也在网上热传。这则《五道杠少年考进武大》的文章近日再次刷爆了微博、微信以及各大网站的头版,文章中提到“‘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已经通过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主招生面试,只要高考成绩超过湖北一本分数线38分,即可录取。”于是正在高考的黄艺博再次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网络媒体乐此不疲地炒作与消费着这个少年:“‘五道杠少年’考进武大 引发国人关注”、“‘五道杠少年’黄艺博高考多少分”、“‘五道杠少年’重出江湖考上武大”、“‘五道杠少年’黄艺博高考成绩距离本省一本线相差80多分,未能顺利进入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