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中华文明的伟大转型

Admin 2016-09-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7岁生日。67年来,我们取得了许多成就。如果把这些成就集中于一点,那就是成功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经过67年的奋斗,我们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取得伟大成果

  67年来,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集中表现为传统的统一国家成功地实现再造和新生,传统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延续和升华,传统的家国命运共同体获得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全新经济基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把确保全体人民的权利与权力、确立人民治理国家的主体地位作为现代国家的根本特征。由此,我们基于中华民族已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这一客观实际,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于中国人口数量特别庞大、区域差异特别显著这一客观实际,建立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多党合作相结合、中央统筹与发挥地方积极性相结合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渠道不断拓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发挥,使国家真正服务于人民,而不再为少数特权阶层所垄断、被他们用于谋取自己的特殊利益。国家制度的这一全面转型,结束了晚清以来整个国家割据分裂、内战不断、动乱不已的局面,使中国在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团结。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新民主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代表的新价值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衔接,创造出新的现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而不是神的世界,注重的是个人对群体、对国家的责任担当而不是个人之间无休止的博弈。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占据支配地位的核心价值包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伦理,“以义制利”的经济伦理,“兼相爱,交相利”和“中为大本,和为达道”的社会伦理,“由小康而至大同”的发展伦理,等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国家发展的目标,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社会进步的标志,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立身做人的根本。这一核心价值观将十几亿中国人紧密团结凝聚在一起,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从传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历史性飞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文明向现代转型的又一方面,它为中华文明向现代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中华文明过去一直建立在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耕经济和以氏族、部落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游牧经济以及山林农牧经济基础之上。近代以后,产生了现代工业经济,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但直到1949年,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极低。经过67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代工业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已被称作“世界工厂”。同时,中国正和世界主要大国同步向以信息革命、绿色革命等为标志的新文明迈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开始广泛应用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知识、文化、科技、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社会治理成为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全面实现现代转型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1   

   1   

上一篇:首届丝绸之路(嘉峪关)国际房车博览会盛大开幕
下一篇:吴亦凡亮相《爵迹》首映礼 七度王爵演技获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