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宣布普京“身患绝症或已经死亡”,拉夫罗夫的回应
3241 2022-06-01
【】 【】
融通基金邹曦:中国经济有望在二三季度筑底作者:李豫川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从2016年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出现复苏征兆,市场主流的解读是短期刺激导致,中国经济还在走老路,因此复苏属于阶段性脉冲,不可持续。我们的观点是,逆周期刺激政策当然在发挥作用,但是更主要的力量在于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已经初见成效,中国经济已经开启新的周期,进入了结构性温和复苏阶段。融通基金研究总监、融通行业景气(161606,基金吧)基金经理邹曦近日指出,2016年二、三季度将形成中国经济的底部,这个底部的有效期可能会达到2-3年。
改革+转型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国企改革正在落地,财税体制改革基本厘清了地方政府的权限,金融体制改革初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已见雏形。这些体制改革的效果,都会体现在“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上。
邹曦认为,就去杠杆而言,2013年“钱荒”对银行体制的倒逼,优化了资金供给结构;2014年-2015年地方债务的清理,抑制了无效融资需求;目前进入第三阶段,即允许债务违约对政府信用进行切割,从而逐步形成风险收益匹配的资金定价机制;不良资产处理正在启动。
就去产能而言,2015年开始推行国企改革,通过强调“党管国企”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国企的管制力,从而为2016年开始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地方国企合并奠定基础,下一步顺理成章将对过剩产能进行大规模关停,加速完成过剩产能去化。
就去库存而言,2014年-2015年货币政策放松并未在当期产生明显效果,只有在2015年上半年地方债务清理机制形成之后,无效融资需求得到有效抑制,才在2015年下半年看到社会融资成本的有效下行,从而推动房地产销售好转。
他说,政府主导的新基建和鼓励大众创业成为主要选项。专项建设基金和PPP将成为新投融资体制的主要形式,其核心在于国家资本与民营资本的有效结合,具体表现为新兴产业的“国家PE”与基础设施的“官督商办”,从而通过市场化机制提高投资效率。预计由于2015年四季度开始的房地产复苏为改革留出了空间,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速度会远超市场预期,有助于夯实中国经济的底部。
转型效果将渐次体现
邹曦指出,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来看,主要推动力的见底都有很强的经济转型的结构性因素在发挥作用,因此经济见底复苏的动力是可持续的。就房地产投资而言,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房价上涨,带动二三线城市去化加快,反映出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全国普遍城市化阶段进入“大都市圈+郊区化”阶段,符合城市化演进的客观规律。新的房地产周期由此启动,表现形态与过去15年有很大区别,因此当前销售好转带来的房地产投资改善具有很好的持续性。
就基建投资而言,在投融资体制改善的前提下,投资方向与传统的“铁公基”有很大的区别。能带来消费的投资、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补课的投资,将成为政府主导推动的主要基建投资方向。这样的投资既不会造成新的过剩产能,又能为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启动的新基建投资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就居民消费而言,以影视娱乐、旅游、电商等新消费形态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增长迅速,“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进一步改善消费供给,对于中长期促进消费增长具有明显的效果。就出口贸易而言,随着“一带一路”的大力推进,中国政府将以ODI为推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动服务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实物产品的出口,有助于稳定中国在全球出口贸易中份额,具体效果可能会在2016年-2017年体现。
改革和转型初见成效,,对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是有实际作用的。首先,政府主导的投资应当具有“逆经济周期短期不经济,顺产业周期长期经济”的特点,目前新基建项目基本做到了顺产业周期。其次,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产业领域划分初见端倪,有助于各展所长。第三,PPP机制的大力推广,简政放权力度加大,企业经营活动的游戏规则越来越符合市场化的方向。
总之,邹曦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在目前水平附近形成中长期底部的概率很大。如果说“新5%比旧8%好”,那么比“新5%”更好的就是“新6%”。
相关新闻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