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大,安全性高 神州准新车GL8成“二胎家庭”最抢手
3755 2016-05-23
杨志刚:下面有请圆桌论坛嘉宾:苏院士、蔚来的黄总、汽车城的荣总、斑马汽车的周总,同时还有辛军总和顾总。我们这个论坛主题是“畅想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第一个问题,共享汽车这件事,如果真的成功了,这个汽车工业会变的多大,你刚才讲了共享单车的模式,从某种形式下有参照作用,他对整个汽车行业有多大的影响?
荣文伟:这个问题很专业,大家都在讨论,上午赵福全谈到的,如果按照千人保有量来说,中国的数值低,是一百的水平,美国八百,欧洲七百,日本也将近六七百,韩国都三百到四百,如果中国到这个量,中国的保有量大概要七八亿,现在5亿多一点,所以这个对中国的能源要求很大。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和不需要车的地区还需要,他有一个结论,按照千人保有量,可能到七八亿,但是有了共享汽车以后,可能只要4亿,3亿私家车1亿共享汽车,共享汽车能替代多少。我们的想法,如果是个性化,还要显示身份的出行还是私家车,未来哪怕二三十年以后共享汽车发展非常好,私家车也存在。如果只是为了出行,不一定要自己买车,因为共享汽车的成本非常小,而且非常方便。所以这一点来讲,家里第二辆车被替代的概率非常大。慕尼黑一个公司做了一个研究,这个城市目前多出1500个停车位。第二个数据,慕尼黑在前年整个城市车的数少了,在路上跑的车少了车速更快了。原因是这个共享汽车使公交的出行比例上升将近一倍,私家车出行比例降低10%。
杨志刚:如果推到极端,一辆共享汽车大概五到六辆私家车,那中国5亿辆就够了。
荣文伟:可以这么说,但是有很多人要显示身份,家里要有一个保障。尤其在共享汽车里有一轮车很难替代,就是妈妈车,妈妈车里装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摇椅等等这些东西,这个共享汽车很难替代,长租可以短租不行,所以我们70%是男生,杨教授的计算是对的,我们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做的调查,我们替代潜在用户活跃用户33.7%的人说不买汽车,最后算下来,一辆车替代6辆,这个比例差不多。
杨志刚:其他嘉宾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观点?因为这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对我们行业是起到颠覆性作用的,他决定我们国家的汽车竞争市场,今天上午徐主任谈我们是4亿辆还是6亿辆,现在由于共享汽车的存在我们要掉到1亿辆,这个对行业是本质上的影响,所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希望在这个场合下大家有一个交流。
黄晨东:我比较同意荣教授讲,第一辆车是有钢需的,家里有上班,现在城镇化越来越大,可能很多公司设在城镇周边,对于上班的人群来讲,这个时候肯定是需要的。这是共享汽车替代不了的,因为大家都是在同一个时间上下班,所以这个是上下班。
杨志刚:刚才周总讲的非常好,到现在为止我们听的都是技术人讲故事,周总讲的像汽车设计的人讲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到现在为止,基于斑马的阿里OS给我们的客户,刚才说的这些东西,我们都懂,好处也懂,到现在为止,你是不是看到,他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好处,或者在体验过程中听到客户的反馈,这些反馈里是不是隐含了一些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以前没想到的事情?
周平:应该有很多,比如我们发现13个月里有55000个人远程控制打开后备厢22万次,他用手机远程控制,我们就问为什么,这个背后一定有原因。平均每个人按四次,我们就了解是什么样的场景,有一些收快递的也有中间物品要给家人,还有一个用途是用来求婚的,一打开鲜花钻戒什么的,各种各样的都有,然后就发现它真的帮助我们了解现在我们的产品需求库里用户闭环的需求,87%是来自于斑马的,全是用户反馈给我们的。还有一个是看数据,看到数据里,这到底是为什么,原来用户有这样的需求,用户在7楼看着快递跟他说你送到那辆车里,当我把后备厢打开的时候看到快递小哥惊讶的神情我心里爽极了。我们看到用户车停了,其实他已经回到家里了,车熄火了但是不熄屏,超过两分钟以上屏幕还在动,超过84%,我后来说赶紧查查,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很有可能在听音乐,听什么样的音乐,果然接近一半在听音乐,还有30%在听广播,在听什么音乐,那个音乐歌单和平时在路上的歌有很大的不同,车其实是一个连接工作状态到家庭状态中间的第三空间,你下班之后待上几分钟,可能从总裁角色回去之后变成父亲和丈夫的角色,在这中间需要过渡,这段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里他最真实最自我,所以我想知道他在听什么音乐,这个歌单都是你和我的爱情故事,他要回到家里碰到老婆之前在想小三,其实他在回忆他自己的情感,他进入了自己非常私人的情感世界,这个洞察可以回答你提的问题,到底是共享还是私享车。摩拜单车、OFO也是共享,我会告诉他,当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这段时间是他非常私人的时间,摩拜和OFO没有办法提供这个体验,让他做生活中的内心世界的场景切换,他需要有这么一段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摩拜和OFO做不到,最终用户买这个车,很有可能和内心深处最深层次的东西有关,而用户就需要这个,这是通过数据来告诉你的。一定有用户说我一定需要一辆私家车解决我这方面的需求问题,而90后,互联网人群他们更把这个车看成我的伙伴,就是我的好闺蜜好基友他赋予很多情感,而更年长的人更多看成交通工具。大家知道维多利亚的秘密,是内衣,大家看这辆车的内衣属性更强还是共用雨伞属性更强,看到内衣有很多情感和欲望产生,但是雨伞没这个情感,这辆车有内衣属性的时候只能我用,不能跟其他人分享,所以一定有很大的基盘我要私享不能共享。
杨志刚:有数据吗?主要当做交通工具,还是当做一个家,或者当做一个私密的空间?
周平:这个数据不够全面,以荣威的用户来看,他更愿意偏内衣的,我们去问吉利的用户和荣威的用户,带斑马的和吉利的用户是完全不一样的两批人,荣威的说更像一个伙伴,而吉利的说更像一个助手,这是差别很大的两件事。助手是手上这个文件帮我复印一下,帮我订一下机票,伙伴是我人生中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他能够跟我在一起共同度过。所以在切换场景的时候,我愿意花三分钟知道在车里,他更像伙伴而不是助手,他跟他内心世界的情感有更强烈的代入,我们看到新的90后他对车的情感超出我们赋予的情感。
杨志刚:我们是学工科的,听了您的话很有意思。我想问黄总一个问题,您刚才讲您的车这么好,卖的比特斯拉便宜,你企业怎么赚钱?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真的做一个电动汽车的产品来说,它在市场上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不再用政府补贴和其他方式,就是靠市场发展起来?
黄晨东:今天我讲的第一页就讲到,作为电动车也好,或者将来的汽车也好,最关键是给用户的全程体验,这个体验从他买车开始到用车到最后的服务,车本身有一些增值服务,包括刚才的思想和梦想,对于我们汽车来讲,为什么性能跟特斯拉差不多又比他便宜,一个是我们的团队虽然分布在欧洲美国,但是核心研发团队在汽车城里,所以研发成本比较小。特斯拉从2003年到现在经历了很多试错,我们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我们试错的时间跟成本相对少一点。第三,因为现在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汽车供应链,很多国外品牌在中国有主机厂,在零部件方面的成本也可以控制,我们最关键打造怎么让这个车的体验更好,所以我们现在从服务做起,产品设计到后装服务,整个一套体系做下来,让用户达到满意的程度,从而使电动车进入一个正循环,企业从中赚钱。
杨志刚:还是没讲清楚怎么赚钱,我们大概说卖产品赚钱,卖服务赚钱,但是最后总是要把所有的收入减去成本,发现是正的。
黄晨东:肯定是要赚钱的,有可能一开始没有那么正,后来流量大起来是赚钱的。比如我们的NIO House,我们不会建很多,上海就建两个,你把研发和服务做好,供应链也比较成熟了,特别是传统车厂,核心部分也可以把成本降下来,通过多个方面把细节抠掉,就可以达到正。
杨志刚:那我问一下内燃机的事,刚才您把内燃机的很多技术都讲了,我们看到45%的热效率,甚至有可能做50%的热效率,在量产的水平上大概做到什么量?
苏万华:目前在做产品方面还没有那么高的热效率,如果像马自达的G3,按照他们的计划2019年投资开发,现在的热效达到50%。
杨志刚:那现在有40%以上的空间了。
苏万华:如果算是40%,现在是44%最高了。
杨志刚:我们工信部角度有百公里油耗标准,比如5升油、4升油,您觉得按照以内燃机为主的动力驱动,再加上48V+混合动力,按照这样的一套思路,大概在哪个阶段用哪一种技术路线?
苏万华:如果按照我们国家发改委车的减排指标,2015年195克降到170克,每年降5%,但是他不是强制的,所以在车作为一个认证条件的时候,目前并没有这个检测,我们发改委需要每个车厂平均的燃油消耗。按照这种趋势,我的报告是根据各个厂家反映出来的技术水平,2020年以前不会大规模产业化的使用这个技术,主要是出于成本的原因。另外一个是内燃机自身的技术进步,现在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他已经满足了发改委油耗的要求。按照美国2025的阶段,大概做到54迈的数,基本上相当于每百公里5升。但是实际上丰田的车,他现在已经接近了这个数,他是5.1升。我相信通过内燃机目前的技术应用,在不采用混合技术的话,至少可以到2020年以后再使用混合技术,是完全有可能的。
杨志刚:如果采用混合技术有多大的提升空间?
苏万华:现在按照指标来说这个跟道路情况有关系的,如果在城市道路的情况下,在城市拥堵情况比较严重,这个时候可能提升空间稍微大一点,如果在小城市或者郊区公路上,这个提升空间相对小一些。
杨志刚:我们辛总也是这方面的专家,关于这个问题你怎么想?
辛军:第一点,油耗问题,2020年达到5升,2025年达到4升,2030年到3升,每五年油耗降低20%。至于对内燃机油耗的空间我非常同意苏院士的看法,内燃机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举几个数据,第一,上汽的车3缸机油耗4.8升,达到2020年5升的油耗,第二,中国目前做的好的自主品牌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水平跟全球大中产品的水平差不多,我们目前国内和欧洲大国,和通用和福特2012、2013年差不多。而且欧洲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发动机本身还有20%到25%的油耗节省空间,如果2020年目前中国的车油耗达到百公里5升,通过发动机的改进,油耗还可以降20%左右,传统动力总成C级车可以达到2025年以后的要求。
杨志刚:不用混合动力也可以。
辛军:在这个基础上再用48V到一百多伏和PHE,油耗更加明显的下降,还可以降低30%、40%都有可能。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2017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直播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