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速重回350公里 背后故事不是你想的那样
2371 2017-09-24
核心提示: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自觉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当前,大多数高职学生处于“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状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平台,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相对于面对面谈话等传统形式,学生更愿意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分享心情、表达意见。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遵循“学生出现在哪里,思政工作平台就延伸到哪里;工作平台延伸到哪里,思政工作队伍就出现在哪里;工作队伍出现在哪里,思政工作创新活力就迸发在哪里”的理念,积极探索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新媒体,搭建思政工作新平台。
及时 “微博”之力不微薄
以前,通过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学院在了解师生情况、倾听师生呼声、化解师生忧愁等方面的道路总有些不大畅通。而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成为学院提供优质服务、听取校园呼声、增加师生互动、化解校园矛盾的“最短路径”。
学院及时开通官方微博,尝试将校园论坛迁移至微博平台。同时,着力构建由学院官微、校园信息服务平台、校园互动平台、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组成的“一主双辅多专”的校园核心微博群,不仅能第一时间将重要信息进行扩散传播,还能把汇总后的问题第一时间分转给相关责任部门,使其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微博开通不久,学院出现一次大范围、长时间的停水,原因是冷水阀出了问题,严重影响了师生的正常生活,学生们情绪很大。一个网名为“熊猫没有公交卡”的学生干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院长王梅珍的实名微博下发了一条评论:“一根冷水管修了两天没修好却把热水也修没了,在学生利益和学院利益上,能同步吗?”留言刚发出几分钟,王梅珍就回复道:“断水的问题是设备出现故障,已请上海专家来抢修,会很快解决,抱歉!学校是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这样及时的沟通有效安抚了学生们的情绪,学生纷纷在王梅珍微博下点赞肯定。
方便 指尖上“一站式”服务
面对“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高职学生,学院及时搭上微信公众平台的“快车”,目前平台用户已超过2.5万人,基本覆盖了在校师生及近几年毕业的校友。在学院公众平台基础上,校内全部二级学院和与学生事务密切的职能部门都已开通各自的账号,建成“1+N+N”模式的校园微信群,形成较为完整的校园信息服务平台,立体化地开展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对话式服务。
如今,学生在校园里,只要动动拇指,就能阅读校园新闻资讯、搜索吃住交通、查询课表成绩。微信公众平台从师生实际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即时、实用、有效的信息和服务,迅速成为广大师生的新伙伴。
“真的很方便!”学生王泽海说,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服务都很贴近生活、十分实用,“以前充值校园一卡通要跑到后勤处,现在在线充值就可以完成”。
良效 助力“新常态”平安校园
在创建校园微博体系、打造微信服务平台的同时,学院还成立了浙江地区首个高校校内新媒体联盟,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健全有效的新媒体管理办法,线上与线下结合,校内与校外整合,思政与教学融合,助力平安校园建设。通过网络互动沟通交流和心理咨询,解决了师生思想认识和心理问题,使酝酿中的负面情绪得以及时疏导;畅通基层诉求表达渠道、倾听师生呼声、解决师生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师生关系。
在此基础上,学院还鼓励中层干部、班主任、辅导员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共同参与网络思政工作。学院遴选了一批坚持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传播技巧、具备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担任“微导师”,涉及纺织技术、服饰文化、法律知识、文化艺术等多个专业领域,借助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开展知识讨论与传播交流,以青年学生“听得进”的语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产生了积极的育人效果。
“多措并举使学院把握了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王梅珍说,学院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前瞻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学院及时获取学生对学院日常事务、基础设施、发展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促进学院的和谐发展,化解潜在的危机事件,有效地避免了突发性舆情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