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群普通人主动加入抗击疫情一线
535 2020-02-01
几天前,鹿晗短短一句“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 @关晓彤”,就把微博给弄“瘫痪”了,让人不得不佩服当今顶级流量小生的巨大市场影响力。
巧合的是,上一次微博平台因短时间内大量访问而造成的“瘫痪”,也是因为娱乐明星。2016 年 8 月 14 日凌晨,王宝强通过个人微博宣布将与结婚七年的妻子马蓉离婚,曝光了后者与自己经纪人宋喆的婚外“不正当关系”。
当时,微博上有关此事件的帖子阅读量累计超过了 50 亿,就连英国 BBC 也专门进行了报道。
可以说,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明星和娱乐内容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扛把子。绯闻、八卦、爆料、炒作,有明星的地方就会有关注度,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江湖。
和其他的江湖一样,这个演绎着明星动态的八卦江湖,也一样的沧海桑田、风云多变。
蚊子、狗仔与《苹果日报》
我在回家路上,看到路标指着演艺圈,如果选择往前走,我就必须强壮,走着走着,莫名其妙,冲出来好几只狗,我心想我什么时候,认养这么多只狗,他们摇着苹果,手里拿着长镜头,好像要对着我诉说什么阴谋……
当年巅峰期的周董用一曲《四面楚歌》,直接怼了偷拍他和侯佩岑的狗仔队。歌火了,这些早就让明星们烦恼头疼的狗仔队,也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狗仔队”这一概念,据说最早于 1958 年出现。意大利著名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在电影《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中塑造出了一个专门拍摄名人隐私的记者角色,后来这个角色名字的复数形式“Paparazzi”,就成为了狗仔队的代名词。
(图片来自:电影《甜蜜生活》)
说起来,Paparazzi 在意大利语中还指代“蚊子”,可以说是非常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狗仔们烦不胜扰的特征了。
一说起狗仔队,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香港和台湾的娱乐八卦杂志了。根据端传媒的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壹周刊》在香港上市之后,香港才开始有了职业的狗仔队。
因拍到王祖贤与当时已婚的绯闻男友林建岳的约会照片,《壹周刊》由此一炮成名,正式开启了香港娱乐圈的狗仔队时代。后来,晚几年才成立的同门兄弟《苹果日报》也加入了狗仔娱乐新闻的队列,逐渐成为香港狗仔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们的特点就在于,跑得快、选题新、表现方式震撼。比如说在《苹果日报》的头版,经常会出现丝毫不加掩饰的凶案现场照片、明星出轨偷拍等等,标题和图片越耸人听闻,销量就越好。
而考虑到八卦新闻所带来的极高的经济价值,这些媒体机构也丝毫不吝于投入重金来换取更多的独家消息。狗仔们的追踪专车、用来偷拍的各种长枪短炮、甚至于针孔摄像机这样的设备,都离不开公司的鼎力支持。
一位资深狗仔回忆到,在鼎盛时期,专业狗仔非常抢手,刚入行的月薪就能达到 2 万港币;而当时普通的娱乐新闻记者,也就能拿他们的一半薪资。
后来,狗仔队文化进一步通过《壹周刊》和《苹果日报》传到了台湾,逐渐成为台湾媒体的一股主流。
只不过,尽管在港台地区早已变得习以为常,在政策和文化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下,狗仔队和娱乐八卦文化在国内一直比较小众。但是小众归小众,只要有需求、有市场,就一定会诞生弄潮儿。
内地第一狗仔卓伟:从“周一见”到“再也不见”
被称为“中国内地第一狗仔”的卓伟,原名韩炳江,最开始在天津的《每日新报》做娱乐新闻记者。那个时候,大部分媒体并没有娱乐新闻,有的只是更加正经的文化新闻。
但是这个喜欢阅读各种野史秘闻、擅长挖掘内幕独家的娱乐新闻记者,偏偏怀着一种独特的“新闻理想”:
我自己觉得要做独家新闻,得用非常规的途径和方式——就是偷拍和跟踪。
后来他便跳槽到了另一家专门做娱乐新闻的周刊《明星 Bigstar》,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狗仔生涯。
在这里,卓伟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他和同期加入的摄影记者冯科组成了“文字+图像”的完美搭档,还拍到了刘晓庆出狱的大新闻。
尽管后来两人曾短暂分道扬镳,但 2010 年成立了大风行锐角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就是风行工作室)的卓伟,再次把冯科拉来,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大干一番。
这一次,两人所面对的市场环境跟之前完全不同。
彼时,中国的文化娱乐市场方兴未艾,社交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也刚刚兴起,正是传说中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有矛盾”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想要看娱乐八卦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却没有那么多八卦可看。
这正是卓伟们能够大展拳脚的时代。王大治与董洁激吻、姚笛文章出轨、王菲谢霆锋复合……一件件爆闻的诞生,正是卓伟作为“国内第一狗仔”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2015 年,卓伟和冯科用自筹的 60 万元开发了“全明星探” app。这个兼具短视频、直播、社交和粉丝爆料等功能的平台,在卓伟这个“金字招牌”的影响下迅速爆红,短时间内用户数就突破了 100 万,日活用户达到 8 万。
而在微博上开通官方账号的卓伟,在被封禁之前,粉丝数已经将近 700 万。
依靠独家和偷拍内容获得巨大流量优势的卓伟,此时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狗仔记者,而是逐渐搭建除了自己的娱乐八卦商业帝国。他的风行工作室规模迅速扩大,关联企业多达 6 家,还获得了由联创永宣和无穹创投给出的 1000 万元天使轮投资。
要说起卓伟的八卦商业帝国,绝不只是追拍明星照片再发布那么简单。根据腾讯娱乐的报道,卓伟的主营板块包括三个部分:风行工作室主要做内容跟拍,全明星探和直播团队负责运营。
其中,视频内容、直播以及图片分别以不同的价格价格卖给爱奇艺、乐视、搜狐、优酷等平台,虽然不清楚具体的交易价格,但收益不菲,据说每条小料的价格在 2000 至 3000 元左右。剩下的内容,也会不定期地出售给部分纸媒和境外媒体,明星高价买回偷拍自己的内容也是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卓伟后来还在微博上开通了付费的微博问答,虽然每条回答的打赏收益跟其他的收入相比微不足道,但也是他创收和扩大影响力的一条途径。
习惯于用“周一见”作为放料预告的卓伟,就这么打开了国内娱乐八卦产业的潘多拉魔盒,大家在这股内容流量红利的大潮中你争我赶,都想要分上一杯羹。
只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快,这股风潮很快便“夭折”了。
2017 年 6 月 7 日,北京市网信办依法约谈微博、今日头条、腾讯、一点资讯、优酷、网易、百度等网站,要求他们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用户的账号管理,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渲染演艺明星绯闻隐私、炒作明星炫富享乐、低俗媚俗之风等问题。
随后,微博社区发布《关于关闭炒作低俗追星账号的公告》,关停了包括“全明星探”、“中国第一狗仔卓伟”、“名侦探赵五儿”、“长春国贸”、“娱乐圈揭秘”等在内的 19 个娱乐八卦类账号。
其他诸如微信、一点资讯、优酷、网易等在内的主流平台,也都纷纷采取措施,对相关账号进行了封停处理。
一时之间,风声鹤唳,就连“南都娱乐”、“毒舌电影”这种跟低俗炒作明星八卦关系不算太大的大 V 账号也没能幸免,难逃封停的下场。内地第一狗仔,就这么突然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之中。当然,他的全明星探还在,只是,世间再无“周一见”。
在另一边,一股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娱乐八卦潮流,却早已经在蓬勃发展中。
天涯八卦版 vs 豆瓣八组
如今喜欢玩抖音、火山小视频的这代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但当年在娱乐八卦江湖中叱咤风云的,还不是微博上的各种营销号,而是传说中的天涯论坛。而要说起天涯八卦版,就不得不提到刷屏一时的“艳照门”事件。
虽然事件起源于香港的网络讨论区,但在相关的图片传入中国大陆地区之后,消息灵通的网友立刻把这个帖子放上了天涯论坛。2008 年 1 月 29 日,有关“艳照门香港讨论”的帖子在天涯首发,随后引发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评论。在最高峰的时候,帖子几乎每 3 分钟就可以刷新一页。
这个帖子因此成为天涯社区建站以来回复速度最快的主题。截至 2008 年 2 月 9 日,该帖的点击量超过 2100 万人次,产生超过 11 万条回复、730 页评论。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要知道,2007 年中国的网民规模仅为 2.1 亿人。
在那个 Web 2.0 的时代,天涯基本上相当于一战成名。后来,天涯社区中的“娱乐八卦”板块,因为汇聚了各类爆料大神和可信度极高的小道消息,成为了天涯论坛中最活跃的板块之一;据官方统计,在鼎盛时期,八卦板块的日活跃用户数多达 15 万。
被拍到沙滩艳照、后来又被爆出“诈捐门”的章子怡,可以说是被天涯八卦板块盯上了。在曝光了几次她的“独家消息”之后,天涯八卦版基本奠定了自己在娱乐八卦界的江湖地位。
据说,天涯八卦板块一直“藏龙卧虎”。除了有很多大神网民、娱乐圈记者在其中“卧底”之外,很多明星本人也喜欢在里面“潜水”。曾有传言称,台湾演员赵文瑄就用“文瑄”这个 ID 混迹于天涯论坛,还曾对包括凤姐等在内的多个热帖进行了回复。他还表示,“不少明星其实都混天涯”。
不过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操作界面老旧的天涯也逐渐开始走向衰落,活跃度早已大不如前。当初那批活跃在天涯上的“八卦”用户们,也开始转移战场,继续自己的“八卦”大业。
在移动互联网转型方面做得还算不错的豆瓣八组接过了这一面大旗。什么?你没有听过豆瓣八组?好的,这位同学你可以退学了。
“八组”是豆瓣八卦来了小组的简称,这个已经被豆瓣官方盖章是“最难进小组之一”的组织,可以说基本上承包了微博、微信上各类娱乐营销号的主要内容来源。在曾经红极一时的“咆哮组”、“逼组”等小组日渐式微之后,八组如今已经成为了豆瓣中用户活跃度最高的小组之一。
(图片来自:木林森火炎焱)
用户的活跃度越高,就意味着有越精彩的内容产出的可能。就拿最近的几次娱乐圈大事件来说,无论是王宝强马蓉闹离婚,还是吴亦凡小 G 娜事件,亦或是前一段时间的薛之谦劈腿和近期的鹿晗公布恋情,很多内幕细节都离不开八组大神们的“深扒”。
而八组极其严格的“准入门槛”(进组的获批率非常低,很多人想进也进不来,淘宝上因此还衍生出了“卖八组账号”、“代发帖回复”的生意,如今一个八组账号售价更是可能高达数百元),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帖子的内容提供了质量保证。最起码,想要雇佣水军刷屏的可能性低了很多。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如今的八组越来越低龄化,内容质量也大不如前,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八卦内容生产方式,以及八组一直以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在国内的娱乐八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做“八卦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
在这样的“UGC 八卦”发展趋势,以及越来越红火的粉丝经济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内容或者社交平台都争先恐后地开启了自己的泛娱乐发展之路。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市场,只不过,国内的八卦乃至整个娱乐产业,真的是一门持久的生意吗?
八卦娱乐产业将走向何方?
明星绯闻和八卦,向来是最吸引眼球的那类新闻。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高级讲师黄天赐分析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普罗大众喜欢看名人的丑闻,是因为能够远距离偷窥那些跟他们‘似远还近’的人物的私生活,满足好奇心八卦心理;此外,丑闻故事往往牵涉犯罪、婚外情、桃色纠纷、争夺权力及财产、家族纠纷等负面情节,如电影和电视的‘情节剧’(Melodrama)内容,曲折离奇,因此丑闻往往能吸引和刺激大众的追看意欲。
可以说,对于受众和普通消费者而言,只要明星和娱乐产业常在,则八卦不止。这种来源于人性本能的需求,不论经历怎样的时空变幻,都将始终根植于人心。
只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娱乐文化市场之中,传统的理论和市场规律并不能解释和说明一切。
卓伟们的“消失”就不是突然发生的。早在 2016 年 8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便下发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的通知,其中就提到,要“坚决防止追捧明星、大款、网络红人”,还明确表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不得超出许可证载明的业务和播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
2016 年 9 月,新浪召集 21 名微博娱乐大 V 召开“娱乐自媒体抵制低俗座谈会”,提出“不给低俗网红提供蹿红平台,并对抹黑明星的大 V 采取禁言甚至封号处理”。
今年 5 月 18 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一篇题为《别让“八卦”太嚣张》的评论文章,指出:
存在即合理,不该是八卦泛滥的借口。对隐私、八卦,更多的媒体应拿出应有的姿态,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应该为其提供平台、任其卖丑。
作为媒体的“失职”,被认为是这些娱乐八卦账号被陆续封停的主要原因。而这样自上而下的政策性“封杀”,为曾经被给予厚望的娱乐八卦产业的庞大想象空间,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娱乐至死》的前言中,曾有这么一段话: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繁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简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我们将毁于自己热爱的东西。
因此,你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从商业价值角度来看,娱乐和八卦一定会在人性和市场规律的驱动下,不断变换出新的玩法,继续搅动着这个娱乐的时代;而略显混乱的市场也确实亟待规范,因此“有形的手”也一定会存在,继续做该做的事情。
至于我们,可能只能算是这片娱乐八卦江湖中的一叶扁舟了吧。在嬉笑怒骂之后,薛之谦和鹿晗都会逐渐成为逝去的谈资,在等待下一个“靶子”出现的路上,会有更多的人担心“娱乐至死”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