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年轻港人不爱娱乐八卦,在小众论坛找价值定位

Admin 2018-03-25

香港人,尤其是香港学生、年轻人都聚在网络的哪里?内地论坛永远最火的一个板块是娱乐八卦,香港也同样应景,只不过换了种板块化说法——— 吹水闲聊。同样是90后,内地人特别好奇,当他们在热火朝天讨论“星星”剧集时,香港年轻人又在做什么?翻看香港各处人气很旺的网络论坛,充斥版面的全是时事、历史或者学习和旅游,这些讨论内容总会令人诟病,香港年轻人怎么生活得那么不接地气?香港的娱乐八卦杂志资源那么丰富,可罕见香港论坛彻底曝光某某明星的八卦,反倒是内地论坛常有惊人爆料,时时准备震碎围观者的三观。在香港制造、Lalu和

原标题:网络上的年轻港人不爱娱乐八卦,在小众论坛找价值定位

网络上的年轻港人不爱娱乐八卦,在小众论坛找价值定位

网络上的香港年轻人与现实颇有相似之处,依据趣味寻找自己的小圈子,不热衷娱乐八卦和灌水。

网络上的香港年轻人与现实颇有相似之处,依据趣味寻找自己的小圈子,不热衷娱乐八卦和灌水。

秩序感也是香港年轻人在网络上的一个特点,哪怕发表再无聊的内容,也谨守版规。

秩序感也是香港年轻人在网络上的一个特点,哪怕发表再无聊的内容,也谨守版规。

第叁佰玖拾陆期

香港年轻人的网络生活

香港年轻人社交圈中有很多小众论坛,他们习惯性把论坛称为讨论区。换了一个名词说法,也就更换了他们在论坛的存在基调。在内地论坛时,香港年轻人是严谨不愿用过多文字表述自己的保守派,他们从骨子里觉得论坛里鱼龙混杂,大可不必因为一个话题而去和他人争执讨论,从而浪费掉过多精力,而在香港小众讨论区,他们几乎很少用网络ID以及网络化的语言修饰,直接使用自己的英文名或昵称,通过发布话题,找寻一种观念上的价值认同。

香港人的保守和严谨,也同样在本地年轻人身上得到延续,他们默默遵守着一套网络讨论区的行为准则,他们似乎很少“越界”,更是很少受到指责或者行为约束,他们的网络嗅觉空前灵敏,总能因为某事、某人、某项爱好迅速找到自己的讨论区小圈子,难得的是这些小众讨论区并不是此长彼消,它们总有渠道更加细化功能设置,从而引导更多香港年轻人参与到网络讨论区的生活中。

A年轻人聊时事、历史或旅游,香港论坛少见对娱乐八卦的热衷

两年前,内地生鞠景茂在接到香港理工大学汽车工程设计研究生的面试通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搜索香港论坛,为了区别于其他功能类论坛,他又特意在“香港”与“论坛”两个词组之间加入“类似天涯”和“类似豆瓣”之类的关键词。搜索到的结果令鞠景茂有些失望,因为几乎所有的问答都告诉他,天涯或豆瓣本身就有香港论坛分舵,并且活跃着不少在香港生活的网友。

鞠景茂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加入了豆瓣的“我要去香港”小组和“狂爱T V B”小组等香港同城本地网络社团,希望通过网络,能够打开自己在香港的社交渠道。经过近半个月时间的打探、交流和分享,甚至还参与了几场香港音乐节的线上活动,鞠景茂再次失望地发现,活跃其中的人几乎都是赴港学习或工作的内地人,真正有香港人参与的活动少之又少。

香港人,尤其是香港学生、年轻人都聚在网络的哪里?内地论坛永远最火的一个板块是娱乐八卦,香港也同样应景,只不过换了种板块化说法——— 吹水闲聊。同样是90后,内地人特别好奇,当他们在热火朝天讨论“星星”剧集时,香港年轻人又在做什么?翻看香港各处人气很旺的网络论坛,充斥版面的全是时事、历史或者学习和旅游,这些讨论内容总会令人诟病,香港年轻人怎么生活得那么不接地气?香港的娱乐八卦杂志资源那么丰富,可罕见香港论坛彻底曝光某某明星的八卦,反倒是内地论坛常有惊人爆料,时时准备震碎围观者的三观。在香港制造、Lalu和香港全城讨论区等论坛几乎都有“吹水闲聊”的板块,但相比内地论坛“娱乐八卦”井喷式的高猛人气,香港论坛讨论区呈现均衡分散的人数浏览状态。对比几家香港综合性论坛讨论区后,南都记者发现,除了八卦谈资,香港人显然更爱谈历史,在香港制造论坛有一处“中西历史讲场”板块,里面讲述的专业内容不逊于专业的文史类网站,所谈话题从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到古巴比伦的性文化,网友话题讨论的专业程度直指学院级科班出身的学生。

B 网络里的香港年轻人兴趣极其多元,分散于各个小众讨论区

在谈及香港年轻人的论坛时,香港自由撰稿人任与丽提到M yLittleA irport这个音乐组合,它由阿P林鹏和主音N icole区健莹二人组合而成,在年轻港人心中很有影响力,“他们第五张专辑《香港是个大商场》,通过里面歌曲所描述的一切其实可以用来窥探香港小众论坛、讨论区的现状。具体怎么讲?香港的论坛其实也就像是一个大商场,年轻人试图在大商场的影响下,过着各式小人物的小日子,香港并没有一个可以独占全港地位、有话语支配地位和强大粉丝群体的综合性大论坛。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论坛也只会像歌里演唱的商场一样,表面繁荣,但是内里可能会存在各种问题和烦恼琐碎事……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香港年轻人喜欢的论坛,应该是类似有个性定制的色彩,根据某一类有共同交流意愿和兴趣的人划分出单独的社交区域。香港年轻人真正需要和喜欢的论坛并不是大、多、全,而是小、巧、精,这是香港年轻人在网络社交层面与内地年轻人的最大不同。如果非要分析原因,那是因为论坛社交这个概念在香港成熟的时间比内地晚,香港年轻人接触到已经是一个视觉体系和呈现方式上成熟的论坛,他们会更看重参与论坛的体感体验,就如同下载一款手机A PP软件一样,会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社交欲望的内容,至于其他大而全、没有特别针对性的内容,则一律通过主动意愿,自动删除”。

漫画犯罪心理学的讨论区,就是新近在香港小众论坛范畴很受年轻人追捧的一类讨论板块,这些小众讨论区并不固定集中在某个论坛的具体位置进行讨论,常常是要小组粉丝们像追剧一样,跟着版主的心情转场各处。香港95后的学生E in就因为漫画犯罪心理学的社区讨论话题参与了香港新城电台的节目话题讨论。以Ein为代表的一批香港年轻学生,通过漫画展或电影论坛结识到彼此,因为相互都非常迷恋漫画里描述的犯罪推理,于是私下在香港本地论坛开辟出单独的话题讨论区,登陆在内的每个人都是实名制,参与话题讨论的学生主动把ID改换成中文名简写或英文名,热血沸腾地讨论《北斗神拳》、《无限住人》和《杀手阿一》等漫画。Ein对记者这样描述小组一起进行话题讨论的场景,通常他们会由版主在某一论坛确定版聊的时间,最少要提前一周进行通知,小组讨论成员们再各自转达这条信息,等到约见时间到,E in会集中把所有人都拉到一个单独的聊天页面,有时是聊天软件,也有时是论坛某处冷僻常年无人问津的板块,时间一到,网页版讨论就是出现集体刷屏的场景,很多误入版聊的香港年轻网友也会趁机加入到话题讨论中,从而成为他们的新成员。

C年轻港人的参与口味———爱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和正能量的小众事件

背包客栈讨论区,相比香港的高登论坛、H KForum等高人气的潮流论坛,它绝对是属于小众范畴内的网络讨论区。与漫画犯罪心理学讨论区相比,背包客栈这个主导旅游讨论内容的网络社区,总是会显示出很强烈的正能量,同好此道的香港年轻网友会在网讨论区分享W orkingH ol-iday时的种种泪点故事,比如新西兰摘猕猴桃、澳洲果园摘生果、德国农场牧羊、法国葡萄园摘葡萄,网友们总是有本事把一件看起来很普通的农家活形容得生动有爱,极富生活气息。香港90后网友A pril Cheung就是通过话题讨论、分享信息资源,借由背包客栈完善了自己WorkingH ol-iday的申请表格,甚至还在国外找到了一份华文媒体的兼职工作。

任与丽曾经参与香港电视台关于“港青年网络生存生态”的一档纪录片节目的拍摄,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和数据分析,她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香港年轻人在参与网络讨论事件时,会有一种集合归属感,香港年轻人乐于从网络事件、讨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通过分享观点,参与讨论区的活动,结识更多的同伴,从积极意义上看,香港年轻网友是很有正能量和责任感的一批人。

比如,2013年年底,香港特区政府成立消除歧视性小众咨询小组,取代原有的少数性倾向人士论坛的职能。ID为T eeeoo的网友就在香港社区论坛参与到这个话题讨论,讨论时很多参加过香港彩虹组织活动的人都在讨论区对港政府的这一举措表示欣慰,据说这个咨询小组将会就性小众被歧视的问题向香港特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提供意见,内容包括性小众在香港受歧视的范围和严重性,以及消除这些歧视的策略和措施。当次讨论结束后,很多网友就通过话题交流私下组成线下交流小组,准备定期开会,敦促港政府促进这项举措的推进和发展。

香港另外两个年轻人乐于参与的小众讨论区还有香港诗词论坛和宠物港论坛,任与丽曾经参与过几次这两个论坛的线下活动,每次都有不同高校,如港大、理工大等学校学生组织参与。年轻学生在参与线下活动的讨论时,任与丽发现他们并不是像内地媒体所想象的那样过于激进或者过于自闭保守,香港年轻网友对于网络事件或追踪话题的流行取舍,显然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D 港人的契约精神体现在论坛里,再无聊的内容,都遵守论坛规定

“香港年轻人在选择论坛发言和话题讨论时,都以非常严谨的态度进行,这也是为何很多香港的小众论坛和讨论区始终不温不火,只在本地年轻人的小圈子传播,没有足够的爆点就不足以为外人所知。”漫画犯罪心理学的讨论区爱好者Ein这样对记者说,并且他解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众讨论区和论坛没有吸引大批内地客围观的最主要原因。

例如,LaluLalu香港论坛讨论区会有“闹爆你发洩区”。但是登录这个论坛讨论区,你会发现,几乎没有香港网友在这里吐露脏话,最多他们只是把这里当成“树洞”的性质讲述真心话。查看版规时,你却能发现,原来这个发泄区已经设定一系列版规。“闹爆你发洩区”版主“放船仔”就这样规定,发泄者可以用少许粗口去发泄心中的忿怒,但如果内容太不雅,版主有权删帖及扣积分,还规定主题内容不得过于简单或空洞无物。如果内容不适合儿童观看,要加上18+等字眼;不可以将被“投诉人或公司及地址”的全名写出;不能在此发放色情等不雅图片或者广告宣传等。

同样,在H K Forum相片贴图板块有个“出卖朋友”的栏目,但是仔细查看,根本没有人在这里真的出卖朋友,人们只是借由栏目取乐,相互打趣逗乐而已。在D 100电台因为调整停播三天时,很多年轻网友分别在各自的小圈子讨论社区感叹“已经习惯了再去听港台商台,落差太大了”。

很多香港年轻网友常常借由话题讨论,而成为小组成员,最后独立成单独的讨论区,他们的心情就像林奕华在《等待香港》里写的:“等待香港就是等待戈多,你明知等不到,却又不能不等。”香港年轻人借由论坛的小众讨论渠道聚合在一起,港人在论坛里品味小爱和大情,各处讨论区里都塞满着很多对香港爱恨交织的人,“年轻人们在论坛上的嬉笑怒骂,能够帮助香港连接、串勾起一幅完整的影像史略,成为一本温暖的社会百态的记录书。”任与丽说。

走上轩尼诗道上空的天桥,你开始进入香港的三维界面

美国建筑师乔纳森·D·所 罗 门(J o n a t h a n DSolomon)曾用海绵和珊瑚的结构来形容香港———这座在他眼中科幻小说般消失了地面的都市。他认为,论及三维发展,香港恐怕是最超前的,“比起香港,其他所有城市都是平面的”。

的确,从港澳码头穿过IFC和中环,经半山之上的香港公园,路过政府总署便可抵达金钟,再经由太古广场可抵达湾仔,七公里的路程竟可以脚不沾尘,完全不必离开天桥和商场。这种神奇的城市空间连接方式,不仅仅在中环金钟集中体现,连接旺角站和旺角东站的旺角空中长廊,以及以湾仔地铁站为起点、通往会展中心和湾仔码头的空中走廊均有完美体现。

所罗门认为,香港最“未来”与独特的一点,在于它抹去了地面的一切特权和特征,仿佛一座未来都市。“与蒙特利尔、休斯顿等城市不同,香港的城市建设并非简单在地下打通隧道或在空中修建高架桥,而是真正向着三维发展;地面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类似海绵或珊瑚的立体结构。”

从湾仔地铁站出来,走上位于轩尼诗道上空的天桥,便可开启空中漫游的脚步。从这一点开始蔓延,如同八爪鱼一般开始盘根交错,上下左右延伸交织的脉络让人摸不着头脑,又感到莫名其妙。你可以一直往前走,毫不理会脚下熙熙攘攘的骆克道和谢斐道,越过车水马龙的告士打道抵达香港入境事务大楼。继续往北伸展,你会经过一个很可能让你迷失方向的盘旋处,一边可去湾仔会展中心、金紫荆广场,另一边则可经香港展览中心、华润大厦、湾景中心抵达湾仔码头。

整段路程虽然道路宽阔,但因为人来人往脚步急促,让你如同血细胞一般自动流转,停不下来。就如同人们所说的,在香港你总是在去往他处的路上,而永远失去了停留的状态。

这种在城市上空分割连接空间的方式,甚至将不同阶层、职业、身份的人群也不自觉地进行了分流:在华润大厦、湾景中心平台的西餐厅里面吃午餐的,只有白领金领,而几乎没有蓝领阶层。

因此你可以说这种浮在半空的连接方式不接地气,然而谁又说未来城市是接地气的呢?

采写:南都记者 董馨 见习记者 林嘉文

网络上的年轻港人不爱娱乐八卦,在小众论坛找价值定位

上一篇:盘点追过的作文:不知娱乐八卦?小心失良机
下一篇:周立波开庭前发声明:只有冤屈没有过错 更无罪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