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收购美国保险商
3895 2015-11-26
近期,与利率相关的一系列举措受到市场关注。先是一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降低5个基点,随后是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4年多来首次调降,接着1个月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投标中标利率下降2个基点。备受关注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第四次报价发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了5个基点。如何看待这一连串的“下调”,市场中出现多种解读。
有人认为,这些“下调”有利于形成良好预期,有效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下行;也有人认为,从实体经济需要来看,引导利率下降还需加大力度;还有人关心,在欧洲重启量化宽松、美联储降息、其他主要经济体纷纷跟进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将会如何。
直观看,这一系列“下调”意味着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也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顺畅。过去,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存在阻碍。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是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相关利率下调幅度大体一致,表明央行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的传导机制更加明确。传导机制打通了,有利于政策“组合拳”更好地发挥作用、落到实处。
往深处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下行压力。这些利率变化的背后,正说明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又应形势所需、解市场之急。这也是加强逆周期调节的题中之义。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预调微调。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工具种类多,政策空间较大,利率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低位,融资成本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近年也基本实现稳中有降。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国货币政策仍有实力和基础保持定力。货币政策稳健取向没有变,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
就今年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而言,注重把握力度和节奏,不搞“大水漫灌”,是一个显著特点。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企业融资成本对市场利率变化予以更多反映。央行也表示,将推动银行更多运用LPR,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5个基点的调降幅度,显示出监管层稳健前行的态度。只有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精准施策、把好力度,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要让政策效应更多释放,还应继续坚持深化改革,用改革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难看出,无论是疏通政策传导,还是丰富政策工具,都离不开“改革”二字。央行负责人近日表示,“进一步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用改革的办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可以预期,用好“改革”的办法,政策“出拳”定能招招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