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专题报道“地金联盟年会” 引起全社会关注
4944 2016-01-21
高考、中考已尘埃落定。人们在津津乐道中考状元、高考状元的时候,可能忘记了另一个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两后生”。“两后生”是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很多“两后生”处于焦虑之中,他们看着同年龄人进高中,上大学,不禁自问:“我的明天在哪里,我的未来怎么办?”
本报记者 陈千恩
某技校学生在上技能课。
成绩不理想,家长很苦恼
康江是一名“两后生”,但今年22岁的他,已是北京“美国爱玛客餐饮(中国)有限公司”的培训师了。
康江是恩施市芭蕉乡人。2009年,从芭蕉中学毕业后,没有读高中。说起没读高中的原因,他似乎有难言之隐,不愿详细透露。
看着同学们纷纷走进高中的校门,他的内心曾十分痛苦,父母也是忧心忡忡。“那段时间,我最怕听到大人们议论谁上了一中,谁上了二中。”康江说。
后来,在一位热心人的介绍下,他到一家职业技术学校报了名,学厨艺,掌握一门“混饭吃”的手艺。开始,他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了学校。让他没想到的是,进了职校后,反倒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
毕业后,他被送到北京实习并留在了公司,几年后由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培训师,公司负责食宿,扣除“五险一金”后,每月可领现金5000多元。
康江说,初中毕业,人生才刚刚开始,没有什么好怕的。
小丽(化名)今年的中考成绩一团糟。家长十分着急,认为女儿上最普通的中学的话丢了他们的面子,于是准备将她送到外地一所私立贵族学校,3年费用约40万元。但父母的苦心,没有让小丽感激,反而让她反感:“你们当年不也是初中毕业吗?还不是照样养活了我……”为此,小丽的家长也很苦恼。
毕业季,我州曾经的“两后生”,经过培训合格后启程前往用人单位。
我州每年“两后生”约4000人
其实,对于孩子学习成绩差,许多家长很苦恼。
记者从州教育局了解到,我州每年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约5.5万人,毕业后继续入学率在92%左右。也就是说,每年高考、中考后的“两后生”约4000人。“谁不想成为学霸,但不可能人人都成学霸;谁不想上一中,但不可能人人都上一中……哭过了,痛过了,现在回想中考落榜,也只能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了。恰恰有了这段经历,我更懂得了机会的重要!”今年19岁的廖平芳这样回忆。前几年,她也是一名“两后生”。不过,落榜后,她没有盲目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一家技校学习劳动技能。两年后,她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进入北京一家单位实习,现在已是能独当一面的部门经理了。她说:“我们餐饮公司每天有1000余人就餐,我负责的部门深受公司领导好评,并且还经常代表公司与兄弟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廖平芳说。
成为“两后生”,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有的是因为自身原因……但不论是什么原因,他们都应该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两后生”就业受社会关注
从学校走向社会,“两后生”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为此,记者采访了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该局局长向定山介绍:“两后生”就业已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州人社局于前几年就下发了《关于做好“两后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和培训工作,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对于特困对象,还要实行重点帮扶。“两后生”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
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职业指导科科长陈康介绍说,州劳动部门设有“两后生”窗口,凡登记并符合条件的“两后生”,可获得免费培训、免费就业指导等帮助,如果“两后生”创业,符合条件的还可以获得无息贷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两后生”离开学校后,一部分选择外出打工,一部分在家待业,更大一部分选择进技校深造。与盲目外出打工相比,选择技校学习一技之长是很多人的选择。
据就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技校是“两后生”继续学习的一条“绿色通道”:首先,,技校招生的对象没有文化课的分数“门槛”,初、高中毕业生及社会青年,都可以入学;其次,部分技校采用“校企合办”的方式办学,学生毕业后有定向企业接收,就业压力小。“有的学生在技校还没毕业,就被企业要走了。”这位工作人员介绍。
虽然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两后生”面对社会仍然有不小的压力。那么,如何缓解这种压力呢?记者采访了恩施市舞阳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梅昌孝,这位有着20多年办学经验的校长说:“首先,‘两后生’要树立人生自信,克服‘落榜生’的自卑心理,勇敢面对现实;其次,掌握一门劳动技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劳动者,然后在自已的领域发挥一技之长。”
(网络编辑:刘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