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成员国同意今冬削减天然气用量15%
1485 2022-07-27
观点地产网 在那个被称为国内房产代理公司“巨无霸联盟”正式宣告终结后,陈劲松转身快速引入“金主”。
6月28日,深圳世联行(002285.SZ)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购买同策房产81.02%股权事项。
三天后,世联行再度透露,收到控股股东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通知,获悉世联中国与珠海大横琴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其中,世联中国向大横琴转让2.01亿股世联行股份,占世联行总股本的9.90%。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这场股份转让价款约为5.65亿元,每股受让价格为2.80元,股份转让价并未明显折价,接近世联行10日均线价格2.81元,以及20日均线价格2.89元。
转让完成后,世联行控股股东世联中国持股比例将由原来的39.51%降至29.61%左右;实际控制人陈劲松合计持股比例则降至29.71%左右。
另悉,此次交易是世联中国时隔多年首次转让所持股权,转让后将不会导致公司控股权发生变更。
对于转让股份的影响,虽然世联行集团在公告中称,实为响应发展规划与转型机遇,优化公司融资渠道和完善股东结构,有利于维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但短时间内连续的弃购与引资操作,背后或许是一场典型的“自救”。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3月初世联行2019年度致投资者报告中,曾简单透露与同策合并进展。其中,世联行表示这是一场最终实现1+1>2价值的合并,并测算出双方合并后,一年交易GMV便可达6000+亿元。
而在战略考量上,世联行更透露,与同策的合并不仅将巩固新房代理市场第一排名,还将突出双方的优势互补,贯通新房代理的发展新模式。
但仅仅是过去4个月时间,就已经“时过境迁”。
引资珠海国资背后
一直以来,上市企业引资国企,一方面突出了资本对其价值认可,利于后续资金扩展打开渠道;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资源共享,促进双方更多合作。
此次世联行引资珠海大横琴,在“自救”之余,也是对“新出路”的探寻。
资料显示,珠海大横琴成立于2009年,由珠海市横琴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股100%,业务涉及项目投资及投资管理,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等。
截至目前,珠海大横琴总资产为811.28亿元,净资产397.58亿元,项目总投资约2760亿元,拥有11家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公司、6家参股公司及29家成员企业。
作为珠海市国有产业发展平台,珠海大横琴一直定位于横琴新区的“城市运营商+产业发展商”,致力于横琴新区全岛工商物业和城市配套设施的集中运营管理,并拥有建设开发、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的城市发展全链条服务业务。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得知,珠海大横琴除投资建设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之外,还开发建设了横琴科学城、粤港澳物流园、环岛东路立交工程等一批对澳重点工程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表示,世联行成功引入珠海国资入股,日后将在资源、产品以及各类服务上有所融合,合作想象的空间十足。
反观弃购同策一举,似乎早也有迹可循。
2019年12月,世联行一纸公告透露,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同策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彼时,陈劲松直言,这是一场代理行业的“强强联手”。
但事实却是,世联行与同策在业务上的同质性,成为了市场“诟病”所在。
最突出的在于,世联行与同策重心都是一手市场的新房业务,而当前国内房地产存量市场加速来临的背景下,对着力盘活存量房源的二手房业务并不具备优势,若一昧地并购扩大同质市场份额,简单的“大鱼吃小鱼”,很大程度上无法带来突破性的业绩增长。
因而,短暂半年过后,曾预想与同策的“抱团取暖”终究散场。
这不禁令人回想到四年前,世联行也曾终止4.2亿元收购Q房网15%股权。彼时,世联行曾委托机构对Q房网进行调查,最终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决定终止。
转型难题与业绩压力
近两年“渠道为王”的压力之下,世联行代理业务颇受冲击,而此前转型金融、产业地产以及长租公寓的投入,也并未一帆风顺,传统代理业务进入“瓶颈期”,新业务发展受限,盈利点不突出,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2019年8月,世联行曾联合58同城与同策,共同规划在分销渠道服务方面的合作,并积极推进“互联网+”,打造“新房联卖平台(PMLS)。
有业内人士表示:“世联行此举旨在进入新房渠道分销市场,将纯代理改为销渠一体,提振业绩。”
陈劲松于1993年在深圳创立世联行,前身为“世联地产”,后于2009年上市,成为境内首家登陆A股的房地产综合服务提供商。
一直以来,世联行都主营“交易+顾问策划”双轮驱动业务模式,目前拥有69家分支机构,服务遍及中国200多个城市。
2014年更名后的世联行,启动祥云战略,开始探寻转型;两年后的2016年,世联行覆盖交易、运营、投资等涉及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业务,核心板块基本成型。
截至2019年底,世联行的业务分为交易服务、交易后服务、资产运营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四大板块,业务占比分别为64.89%、11.26%、14.14%、9.71%。
事实上,自上市后的世联行,多年处于“一路顺意”,直到2018年,国内房地产行业调控趋严,行业整体进入“寒冬”后,世联行业绩也迅速下滑。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2018年全年,世联行营收与利润双降。其中,营收缩减至75.34亿元,同比下降约8.26%;净利润则缩水至4.16亿元,同比下滑约58.59%。
进入2019年,世联行的境遇并未改善,依旧处于明显下滑趋势。截至2019年12月底,世联行实现营业收入66.5亿元,同比下降11.73%,归母净利润8194.23万元,同比大幅下滑约80.29%。
此外,世联行2019年全年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12.69%,归母净利润率缩水为1.23%。截至2019年年底,账面货币资金为25.8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22.14%;总资产约116.16亿元,较期初减少了12.14%。
对此,世联行公告中解释道,一方面,由于交易服务业务受政策调控和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收入下降影响当期利润;另一方面则为金融服务业务严控风险、主动控制规模,导致收入下降所致。
虽然不断加大新业务投入和摸索,尝试减少对基础代理业务的依赖,在2020年疫情冲击叠加行业下坠的双重影响中,世联行依旧持续面临亏损。
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世联行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录得亏损15500万元至17050万元,去年同期录得亏损2465万元,亏损幅度扩大528.8%至591.68%。
面对转型困难与业绩缩水,如今世联行在多个层面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7月2日,世联行股价于A股市场开盘后一度涨停,涨幅10.03%至3.18元/股,或与近期事件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