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新人”众生相:为何热衷“体制内”?
3922 2015-10-26
9月8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贵州站采访团来到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下的板桥镇。
当年战火硝烟,如今美丽乡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著名的词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句子。恐怕很多人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其出处,更不知道娄山关。娄山关位于遵义和桐梓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侯之担欲调兵反扑。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红军在此与军阀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这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取得的首次大捷。这首为人熟知的《忆秦娥·娄山关》正是战斗胜利后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感慨而作。
9月8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贵州站采访团来到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下的板桥镇。板桥地处大娄山脉之间,当时红军与贵州军阀激战时,正是在这里消灭了敌人一个前哨排。当初红军长征在遵义留下了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的宝贵精神。遵义人继承并发扬了这样的长征精神,将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用到了经济建设中。时隔80年,采访团到板桥,看不到当年的战火硝烟,而是看到了一个美丽乡村。
记者团在板桥镇返乡农民工创业一条街采访当地负责人。
把藤编由一门技术做成一个产业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有力的规划和引导,近年来,遵义市汇川区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注重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发挥各地优势,以点带面发展经济。娄山下的板桥镇最好的资源就是娄山关的青藤和竹条。板桥的藤编还有长久的历史积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的人就开始学习藤编技术,产生了一批批优秀的藤编匠人,当地很多居民都一藤编手艺维持生计,有的甚至做了一辈子的藤编。
藤编是一门技术,技术需要创新。然而需要创新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工作模式。为此,板桥镇于2004年成立了“遵义市娄山藤编协会”,协会的成立和运作有力带动了板桥镇藤编产业的发展,藤编不限于背篓和菜篮子,还扩展到了沙发团椅、花架茶几、幼儿玩具等。板桥的很多群众都靠藤编手艺走上致富路。
为了壮大板桥的藤编产业,让藤编惠及更多的当地居民。2013年,板桥镇成立了“娄山关村藤编支部”。藤编协会和藤编支部成立后,板桥镇采取“村委+支部+产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产业大户接下生产定单,分到农户加工,产业大户计件付费,负责销售,这种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规范了市场经营行为,避免了恶性竞争,大大的增强了协会凝聚力。
汇川区委、区政府给予了板桥的藤编产业极大的支持。据了解,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板桥镇打造了藤编一条街升级版,对板桥镇街道的居民住房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造,帮助农户进行藤编产品的研发、帮助藤编销售户装修门面和展厅。如今走在板桥,街道虽小,但由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构筑而成的黔北民居却看着让人格外舒适。
现在板桥镇从事藤编加工的有120余户, 其中有6大户是发展得比较好的,都创办了自己的藤编加工厂,藤编产业共解决就业300余人,年均销售额850万元。
记者团参观板桥镇藤编一条街的各种藤编家具。
雁归兴贵,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
79岁的老人李耀明(音)面带微笑坐在家门口,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老人说,最近几年这条街的变化很大,家家户户的房子都重新装修过了,路上也很干净。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妇一直在浙江的塑胶厂打工,最近几年在外打工的行情不好,而贵州倒是发展的红红火火。上个月,夫妻俩都回家了,准备在家里找事做。
老人的儿媳妇曾经也做过藤编,现在回到家里也准备从事藤编工作。记者问起藤编产业的发展对老人生活的影响,老人说:“我们家做得少,生意不多。对面那一家的生意很好,他们在外面有订单。”
65岁的刘阿姨和其他几个阿姨走在路上谈笑风生,乐呵呵的。她说:“我23岁嫁到这里没多久就开始做藤编,现在已经做了40年啦!”刘阿姨并不是专业从事藤编的,平时在家有很多家务和农活要做,不过抽空做做藤编活儿,每个月也有1000多的外快。
随着板桥经济发展势头日益高涨,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 2010年,全镇有6100余人外出务工,其中娄山关村就高达1200余人,近几年,党委、政府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并制定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外出农民工也是积极响应,纷纷返乡,做藤编、豆腐干,开乡村旅馆、农家乐等等。
截止目前,板桥镇外出农民工就减少了近3500余人,其中娄山关村减少了700余人,娄山关村从原来的一类贫困村变成了贵州省小康示范村,汇川区委、区政府投资近3000万元打造的板桥镇“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这条街很好地展示了当地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成果。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见习记者汪枭枭编辑 | 冉阿建编审 | 袁燕 彭奇伟 当代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