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长江生态保护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448 2019-09-2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刘光瑞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龚紫陌 10月14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在杭州盛大开幕。
在下午进行的分论坛一会场,《小康》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殷云,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金佩华,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导、教授张冰,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何文义,美国体育学院休闲管理系副教授董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刘光瑞,(智元)上海浠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音平,德欣达医疗合伙人丁宏作为主要对话嘉宾,共同围绕“大健康与休闲生活”这一主题分享智慧,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关于休闲和健康养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刘光瑞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
以下为刘光瑞演讲速记稿整理。
刘光瑞:
我们由休闲行为联系到健康养生,而健康养生就是我国传统中医一贯强调的“养”。中医历来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即没有生病的时候就开始预防。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医的发展是很尴尬的,可能大家都知道前几年一系列的人反对中医。不过目前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在全民大健康概念的发展中,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正视。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而养生保健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自古已然,于今为盛。二十一世纪是崇尚休闲、注重健康的时代,休闲和养生相结合,可以满足人类对身心健康的的全方位要求,已经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按摩洗脚”经营在全国已经很普遍,形成了一个行业。这不是我们中医推动的,而是社会推的。但是这个产业里面也利用了一定的中医技术,从业者们非常懂得把中医拉到里面去,在一系列按摩中提出养生、保健的概念,所以这个产业在改革的30年中蓬勃发展,甚至还形成了国家标准。这个现象以后怎么走?我曾经跟他们讲过,如果要走得远,就要把“医”和“疗”区分开来看,医是治病,疗是疗养。目前一些经营模式比较成熟的美容院和保健店,已经开始把关一系列的东西。
我在休闲和养生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和探讨。休闲养生,休闲与养生两不误,休闲养生利于生,一定要从养生的层面来讲。我们现在怎么样才能吃得好,吃得休闲和健康?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要心理强大,要有“慢生活”的思想。所以我曾经在重庆对媒体讲“人类面对的是四大力量——我们的国粹中医的力量,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工业文明中知识的力量,目前我们所处的科技文明中知识和思想的力量。这种思想要从休闲开始。”慢生活是休闲的必须,是养生的必须,也是人心归属的必要。人类在休闲方面的追求,以及生命起点和结点,都体现了人活着的价值。休闲是一种状态,休闲是一种反思,休闲也是一个台阶,是人生阶段很重要的调整。当一个人劳累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调整,用休闲消除疲惫,提升人体自愈能力,得到健康的新生。人的自愈力增强,生命力自然就得到了延长。浮躁和烦恼,不属于休闲,失败和愚笨,也往往没有休闲的伴随。古人有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定要静下来。休闲是一种“淡”,也是一种意境。人的身体在每一个季节对于养生的需求都是会有变化的,因此我们在选择休闲养生方式时也应该有所差异,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确的休闲方式可以让我们顿悟到平时的忙碌和浮躁,达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思想史上基本的信念,同时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风物长宜放眼量。休闲不是无所事事的休止,无趣和懒散只会造成身心不良。休闲是生命中的加油站,灵魂中沉淀和感悟,因为这个“闲”不但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中国人不懈追求追求的思想和理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