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数据是“金矿” 看谷歌是如何“掘金”
2505 2018-11-10
你的朋友圈里是否看到过爸爸妈妈发来的养生帖?相信大家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养生保健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有的追看电视养生节目,有的到书店买一些中医保健的书籍自己研究,更有不少老人热衷转发微信朋友圈的养生帖。网络让原先一些生僻难懂的养生知识传播得更容易、更迅速,然而各种养生帖五花八门,多种食补偏方被传得神乎其神,老人们真的可以靠这些“看病不求人”?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养生帖、养生书并不靠谱,一些内容自相矛盾,误导读者。
现象:
微信“养生帖”成保健准则
“这9种常见病其实不用治,别吓了自己还瞎花钱”“按压这个穴位,降服29种疾病”…… 不知从何时开始,打开手机微信朋友圈最常见的就是各类养生帖子。养生、保健、医疗、防病类图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版。与养生书籍和帖子同时受宠的还有众多的“养生专家”,养生讲座常常座无虚席。
家住福州三坊七巷附近的齐依伯,就是“养生知识”的狂热“粉丝”,他每月都会前往市内的多家书店,为的是购买中医理论读物,平日的爱好就是在电视、书本、网络上搜寻一些养生知识,然后“如法炮制”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谈起养生,老人说得头头是道,吃什么能抗癌、防心脏病、降胆固醇,在他多年来记录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中,都能找到谜底。“微信朋友圈的一些食疗养生知识很好用,收藏查找也方便。”自从学会使用微信,老齐现在一有空就捧着智能手机不停地刷屏,而且生活习惯也变了:吃山芋不再去皮,只要咳嗽就摘枇杷树根熬水喝。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老人之间传播的养生信息大多紧跟生活热点和饮食习惯,这也是这些信息如此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比如,近日老齐看了“醋泡食材能治很多病——醋泡黑豆能降血压”的帖子后,立即照方试验。采访中,像老齐一样,多数榕城老人都表示或多或少地关注以及转发过微信“养生帖”,并认为其中的不少健康知识很贴心、很实用,有些甚至已成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保健准则。
调查:
部分养生书粗制滥造误导读者
进入各大书店,养生保健类图书都摆在显眼位置,“在这些养生书籍中,八成都是讲实际操作,是老年市民最钟爱的书籍之一。”鼓楼区一家书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民之所以会相信养生书籍也大有原因:与一些专业的医疗书籍相比,那些介绍可以自行在家中操作的养生方法的养生书籍更为简单易学、经济便捷。一位正在新华书店购买养生书的依姆告诉记者:“我现在这个年龄了,最重要的就是保养身体。这些书很便宜,从书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当记者提及养生书出现的错误会带来严重后果时,依姆说:“一般常识性的和好操作的东西,我们才会去做,高难度和有风险的,什么针灸、放血等做法还是比较谨慎的。”
记者翻看发现,数量众多的养生书良莠不齐,部分粗制滥造。有的宣传伪科学,很多观点没有什么根据,比如“西瓜和香蕉是人们身边的隐形杀手”“海产品皆有毒”等等。还有的观点矛盾,同样的事在不同的书中观点完全相悖,比如一本书提到“常喝豆浆有利于中老年人延年益寿”,而另一本书却说“常喝豆浆会导致男性公民早衰”;一本书说“洗脸最好用冷水”,另一本书则说“洗脸要用温水”。此外,有些书还误导读者,宣扬有病自己治。
发现:
微信养生帖为营销运作
记者发现,被广泛转发的微信朋友圈“养生帖”多数标签都为“健康养生保健常识”,其内容有诸如“糖尿病奇方”“神奇的民间秘方”“中医养生奇方”等。“拿柠檬水来说,淡柠檬水虽然维c含量高,但并非能够防治各种癌症,最多只能算‘抗癌伙伴’,因为任何饮食疗法都只能对治病起辅助作用。”一位资深营养师向记者解释,齐大爷所说的“醋泡食材能治很多病”的帖子,把醋的好处讲过头了,适当吃醋对身体是有益的,但认为醋能降血压、治疗冠心病,这些说法夸大了醋的作用。此外,“醋泡黑豆”并非不能吃,而是起不到根本疗效。
比如——每天8大杯水保健康,记者也曾仔细阅读并转发过。相关中医专家表示,每个人所需要的水都不一样,喝多了不但无益健康,还会造成肾脏的负担。人体摄取的水分除了经由排汗或呼吸时排出外,仍需经由肾脏来代谢,如果水喝得太多,肾脏排水量增加,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易让肾脏功能衰竭,反而影响肾脏的健康;而且,体内的电解质会因为被太多的水稀释,引发电解质不平衡的危险。
据相关权威统计,网上流传火爆的偏方往往有以下特点:投入少、材料随处可见、效果难以衡量、副作用不明显。
许多偏方都偏向于调理,补气益血,滋阴补阳等等,许多服用过后的患者表示,好像吃不吃没啥区别,更有人把没效果推到服用时间不够长上。由于偏方的材料普通,大部分偏方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在许多患者看来,所谓的偏方根本不是药,仅仅是食谱的细微变化。
记者发现,许多被疯狂转发的微信养生帖背后有公共账号为了赚人眼球引关注的营销运作嫌疑。仔细阅读手机微信朋友圈的此类养生帖子,不少文章的最后会附上公众账号或是网址一类的信息,并且提醒转发、关注账号和网站。于是,很多不懂养生知识的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加上只要点击几下就能轻松传播,使得很多不太靠谱的信息四处传播。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些服务性的文章,有可能最终的目的是将粉丝吸引来,参加后续举办的各种销售活动,从而把“粉丝”转为客户。
专家:
识别养生“伪科学”切忌自行“开方”
那么多的养生帖,如何判断它可信不可信?专家总结了三个“凡是”,帮长辈们识别各类目前盛行的养生知识。凡是宣称某一样食物能“抗癌”的,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伪科学”;凡是看到“一项研究在老鼠身上获得××结果”这种文字就要长个心眼儿了,大量的“伪健康”帖喜欢拿动物实验来说事;凡是只说食物的好处,不说剂量、副作用和禁忌的,也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老年人是否真能通过自学来养成正确的中医思维呢?专业人士建议他们应注意学习方法,以避免产生观念上的误区。一些中医专家表示,没有医学专业功底和古文基础的老人应阅读内容不太艰深、带有大量注释的中医学教材,或购买一些通俗易懂的权威读物,从而对治未病、病因和病机等知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切忌自行“开方”,而是应当请教中医专业人士。
一些知名中医专家建议,相关出版机构及时回应这些喜欢中医养生的老人的学习需求,创作整理出更适合他们阅读习惯的中医理论读物,以确保他们真的能学以致用,并且达到养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