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桥水基金进中国 揭秘雷-达利奥的中国生意经

Admin 2016-05-31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虎财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桥水基金”最近被中国投资者广泛的谈到,因为这家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了中国公司。

  这是桥水要进入A股市场的征兆?

  桥水是个什么公司?简单地说,就是对冲基金界的富达。对冲基金比其它资产管理公司要短命得多,大致可以这么比划:比如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狗的平均寿命大概只有12-13岁;在这个意义上说,40岁的桥水基金比70岁的富达基金还少见。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桥水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达1690亿美元,数年来累计盈利达450亿美元。

揭秘||千亿桥水基金进中国? 雷·达利奥中国生意经(对冲巨头破冰)

  雷·达利奥1984年就开始和中国做生意

  雷·达利奥是个奇人,如果要在中国找一个对标的人物,老虎君觉得跟马教主真有一拼。1975年,26岁的雷·达利奥被一家小公司炒鱿鱼了,于是在纽约的一套两居室成立了桥水基金。

  另一方面,雷·达利奥在运营桥水的过程中写了100页厚的《行为准则》,也是桥水员工入门必读书籍。

  在内部管理上,他也同样是一个争议人物,他热衷于其“极端透明化”的管理理念,鼓励下属与上司争辩。他主张下属对他的主张提出质疑,对于下属提出的质疑他从不感到难堪。

  他认为被质疑正是让他始终对不断变化的世事保持警惕的原因。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忍受这种文化,新员工在入职前两年的流动率高达30%。

  桥水基金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大客户,养老金、主权基金,标普500公司,在起步阶段发展这些公司都是需要人脉的,这也可见雷·达利奥在“搞关系”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后面会提到他在这方面的长处。

  1984年,35岁的雷・戴利奥受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邀请第一次来中国,讲授有关国际金融市场的知识。这是他与中国发生的第一笔生意。

  其实从1975到1990年期间,桥水基金的核心业务之一是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这一项业务一直到现在都有。桥水发行一份“日常观察”(Daily Observation)的报告,目前仍然是机构投资者十分青睐的报告,但投资者目前仍然需要付费。

  虽然之前没有进入中国,但桥水是一直关注中国的对冲基金之一,因为雷·达利奥是一个宏观投资者,桥水可以视为一间宏观对冲基金公司,这意味着他投资经济趋势,类似于汇率变化,通货膨胀和GDP增长。桥水基金交易成百上千的金融产品,从日本的债券到伦敦的铜业市场再到巴西的货币期货,在这样的交易格局中,中国显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因素。

  1984年雷·达利奥在中国活动时,站在北京29层的“巧克力大厦”(日坛路口的国际大厦)里向外张望,青色的胡同一片片紧凑有序的向远处延伸。

  2010年接受《财经》(博客,微博)杂志采访时雷·达利奥说,“我对听课的人说,你们眼前的这些胡同很快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当时没人相信我,他们认为我不懂中国。我坚持说,你们不知道全球化意味着什么,开放国门意味着什么。”

偏好宏观策略 桥水不是土鳖的炒股公司

偏好宏观策略 桥水不是土鳖的炒股公司



  雷·达利奥的远见正是桥水赚钱的方式。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桥水都是高度的“宏观依赖者”。桥水引领行业的几项业务或者策略,依次是上世纪80年代的货币管理外包 (currency overlay management)、90年代早期的alpha与beta分离投资、通胀挂钩债券管理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桥水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货币管理外包”,即替其它投资机构管理汇率风险。

  管理汇率风险意味着对全球经济要有高度的敏感性。

  从1975年创立桥水开始,他拿到的第一笔大规模投资于股市的资金来自于世界银行。1985年,通过公关手段,世界银行的职工退休基金同意让桥水公司管理它们的部分资金,几年之后,处于鼎盛时期的柯达公司也看中了桥水公司。柯达公司当时大部分资金都在股票市场里。

  雷·达利奥是如何拉到这些“关系”的?除了正常的公关外,还与上文提到过的桥水一项业务有关,,那就是桥水的“每日观察”,因为对冲基金行业从没有人这么干。

  “当很多人的口风非常紧时,达利奥便会觉察到使某些事情公开化的价值,那就是,这些事能够吸引很大一笔钱。”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前高管罗伯特·约翰逊说。

  随后桥水获得了更多养老金、主权基金的青睐,但桥水的股票投资,也比别的对冲基金更倚重于宏观分析。

  桥水基金旗下最有名纯阿尔法基金(Pure Alpha Fund)是“风险平价”策略(risk parity)的拥趸,“风险平价”策略的核心思想在于分配给资产组合中不同资产相同的风险权重。如果股票的波动率为20%,债券的波动率为5%,那么债券就会被增加至4倍杠杆,来实现与股票相同的风险(举例,不同市场也被赋予不同权重)。

  简单地说,这一套策略中各个市场、资产类别的相关系数是相对确定的,比如投资经理假定美股和A股的相关性只有0.3,因此一旦全球市场或者各个资产类别出现风险共振,风险平价策略可能损失惨重。

  2016年年初的A股闪电崩盘过程中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桥水当时在两周内损失超过80亿美元。

  不过,与其它类型的对冲基金不同的是,桥水屹立30余年不倒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不曾大量使用杠杆,其杠杆率保持在3倍左右。

  因为桥水的这种特点,也有人说桥水进入中国的主要目标客户是社保基金。老虎君觉得,抛开那些“外国机构怎么能管理中国社保”的杂音,桥水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养老金管理者。

进入中国的对冲基金越来越多

进入中国的对冲基金越来越多



  桥水进入中国并非孤例。虽然资本市场的政策最近两年不是那么靠谱,但仍有不少海外对冲基金希望进入中国市场。

  2015年,腰缠万贯的对冲基金经理朱利安·H·罗伯逊(老虎基金创始人)宣布投资玉兰资本管理(Yulan Capital Management),玉兰资本主要关注大中华区的企业。

  管理着1600亿美元的桥水投资公司实际上持续关注A股市场。对于2015年的股灾,桥水公司在2015年7月写给投资者的报告中写道。“就连那些没在股市亏钱的人,也会在心理上受到影响,这些影响会对经济活动产生抑制,”

  但从去年开始,桥水就向国内监管机构申请一系列的外国投资许可(可能包括QFII在内)。

  此外,美国第三大对冲基金城堡投资(Citadel)也一直“潜伏”在A股,Citadel是在2015年暴跌中因涉嫌做空A股而被调查的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大股东;Citadel当时声明说,它们在中国已经投资了15年。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老虎财富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上一篇:长江产业基金再签三支母基金 总规模250亿元
下一篇:麦达数字拟设立企业级SaaS生态产业基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