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前沿科技 让未来触手可及 11-车展特刊-i时代报
4021 2016-05-04
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有这样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在今年获奖的291个项目成果中,由企业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的获奖成果有182项,占总获奖数的65.5%,说明我省企业正在挑起创新研发的“大梁”。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强调:“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其中大企业是创新的领导者和核心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在新经济时代和新消费社会,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在标志性技术上下功夫,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是企业必经的“逆袭之路”,也是企业家应有的担当。
全国两会期间,我省企业家李书福说了一句大实话:“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制造业的崛起。很多企业不想创新,也不敢创新,甚至认为创新不如‘抄新’,致使中国制造业创新水平在低位徘徊。”一本拿过普利策奖的书《新机器的灵魂》写道,细致地观察一个产品,就可以窥见所属企业的结构,进而大致推断企业的文化、管理等一整套模式。同样,产品背后也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制造水平、工匠精神和消费生态。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硬起来,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如果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那么企业家的魄力就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近来,社交网络上有这样一段话走红:“大西洋和太平洋彼岸很多巨头公司的创始人,他们在骨子里并不是商人,而是‘极客’,热衷于创造新奇的事物,热衷于解决难题,热衷于在某个极细分的产品上把质量和性能或功能做到极致。”我们的企业家也应该有这种“极客精神”,像缔造苹果帝国的乔布斯一样,用技术创新赋予产品生命和灵魂。我们的企业家,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企业家也要仰望星空,计利之外,还要有民生情怀和民族使命感。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但不可否认,中国却不是制造强国,世界公认的品牌仍是少数。一直以来,“中国制造”是“廉价”的代名词,而非“品质”的保证。我们的消费者不惜漂洋过海去买国外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我们自己的企业还没有能力生产圆珠笔芯,更不用说跨境消费势头凶猛,去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达2150亿美元,为全球最高……通过创新提升质量、擦亮品牌、为国争光,在标志性技术上下功夫,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是企业必经的“逆袭之路”,也是企业家应有的担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浙江拥有市场主体471万家,一大批锐意开拓的企业家是支撑浙江制造业发展的脊梁。要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争做科技创新领域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