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助力科技初创企业
1501 2017-12-17
五年来,山东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拉动,引领山东农业从“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从产量大省向质量强省转变,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早春的齐鲁大地上,新的生机正在酝酿。而在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日光温室里,绿油油的麦苗已经舒展开了筋骨。就在前不久,2017年中国小麦质量年会发布了国标强筋小麦品种名单,全国只有3个品种入选一级标准,从这里培育出的济麦229就是其中之一。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豪圣介绍:“这个品种主要的特点就是优质强筋,可以制作高档的面包,可以跟美国的DNS(优质商品粮)相媲美。”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科院,第一次提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这一重要指示,山东省农科院将粮食尤其是北方主粮小麦的持续创新攻关作为重中之重,整合全省优势科研团队协同攻关,先后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新品种:济麦22连续多年成为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累计推广2.53亿亩;济麦23等“三兄弟”陆续通过审定。有了良种支撑,山东粮食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
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过去我们靠的是大量的投入,现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到了一定程度,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建成2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全覆盖;向盐碱地进军,我国第一代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向全产业链条、全服务体系发力,大宗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新突破。
因为花生机械化项目,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团队刚刚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尚书旗教授介绍:“新的品种在不断涌现,不同的品种在种植过程当中它就需要新的技术来相应地适应,这样的话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农业现代化也会逐渐地得到实现和提升。”
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5.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7.6%的粮食、15.6%的蔬菜,这是山东的成绩,也是山东的瓶颈。“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山东加快构建生态修复长效机制,每年拿出7000多万元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试点,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等六大工程。
2017年,山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7%,比全国高出5个百分点。山东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粮食产量全国第三,蔬菜、水果、肉类等都是全国第一。今年,山东将以“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为目标,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引领计划”,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登启表示:“加快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山东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有更多方面、更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