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助力科技初创企业
1501 2017-12-17
11月13日,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购买了一台带有卫星定位的救援应急车。这台车是长江救援志愿队成立后,在相关部门支持下购置的首辆救援应急车,用于卫星定位,实现远程与救援现场的互联互通,奔赴武汉远城区、省内参与救援,目前车辆上牌工作正在进行。
就在一个月前,长江救援志愿队还首次购进了自动体外除颤仪,方便更多人对特定心血管疾病利用仪器施救,而不用完全熟练掌握有关心肺复苏的全部知识与手法。
汉江畔,武汉云豹救援队在今年秋天又添置了新版多功能拉索救援直升机、多功能水域救援无人机等,部分无人机系云豹救援队队员自行研制。
武汉民间救援力量正在依靠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救援能力。
购置应急车志愿队7名理事全票通过
今年10月,价值2万元的自动体外除颤仪被引进长江救援志愿队。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有助于实现“急救3分钟”,被称为“救命神器”。目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配备了40台这种设备。
“长江救援志愿队配备这一设施,也是为了能够依靠科技力量,救助更多人。”总队长张建民说,看中这款设备是因它可以由非专业人员操作。
11月12日,志愿队召开理事会,商讨购置救援车辆一事。会上,7名理事全票通过,赞成购买。
2016年,湖北遭遇强降雨,志愿队一方面在武汉实施救援,一方面前往荆门、监利、天门等地协助救援。
此前把主要精力放在两江四岸值守的长江救援志愿队,走出武汉中心城区,前往远城区或者外地,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专业车辆——为了尽快赶到救援现场,志愿队队员只能驾驶私家车。
救援路上,由于道路积水,障碍物无法第一时间看清,有队员的私家车前保险杠被撞断,张建民的私家车轮胎因为损坏两次更换。“看到队员的车损坏,我比他们还心疼,他们搭着钱去救援。”时隔3年,张建民依然心存感激。
更大的问题是,私家车内空间有限,无法装载冲锋舟和搜救无人机,车辆也无法实施卫星定位、准确前往事发地点,更谈不上在前往救援现场时与其他救援力量实时互联互通,设备升级亟需解决。为此,今年11月,志愿队购买了救援应急车,方便执行任务,车辆上有卫星定位设施,内部有微型冲锋舟,冲锋舟承载3人,马力足够。
外出救援云豹救援队要带上16类基础设备
持续更新装备的还有武汉云豹救援队。
今年秋天,云豹救援队加入了数架功能不同的救援无人机,它们或能够投掷救生圈,或能够投掷绳索,或能够在空中完成横向物品交接。更重要的是,新加入的无人机实现了智能控制,仅仅有过车模、航模玩耍经验的操作者,都能在半小时内熟练掌握相关操作,实施基本救援。
无人机的更新之余,热成像设备、绳索升降仪已经成为固定配置,并且运用实战。
在云豹救援队内,先锋出勤装备目录上,写明有出行必须配备的16类装备。
“先锋出勤是指救援情况发生,救援队值班的3至4名队员先期赶往事发现场,完成情况勘察、先行救援,并将现场情况传回,随后其他队员携带升降机、特种无人飞机等多项先进设备前往增援。”云豹救援队队员王森说,16类装备只是基本量。
无人机已被武汉民间救援力量广为应用
对于装备的升级,长江救援志愿队和云豹救援队都谈到了科技:救援不仅仅是奉献,更是一场科技能力的不断释放。
“云豹救援队的建队理念就是以科学为先导,高科技救援装备大量应用。”云豹救援队队长向东说:无人机可以实时监控整个救援现场的情况,极短时间内把救援设备投递到位;热成像技术确定被困人员或者火场火情,还有一些灾害气体的探测,在救援同时,保障救援人员安全。
过去云豹救援队的救援设备以国外购进为主,现在开始有了自行研制的救援装备,“多功能拉索救援无人机”就是其中的代表。
向东开办有武汉中智航无人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队员是设计人员,他们在无人机上加载模块,使得简单的无人机能够递送物品、抛下绳索、扑灭火灾。前期配备的无人机遥控车则保证车在地上跑,指挥无人机在天空工作,实现天地一样。
包括珠海、三亚、宁波等地区的救援队,在高科技救援方面,都已在云豹救援队进行过取经交流。
科技的运用同样体现在长江救援志愿队中,曾经冲锋舟地毯式搜救变成了无人机配合。志愿队收获了诸多荣誉,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群“以命搏命”的英雄,但张建民并不提倡这样。他说,凭借肉身,仅靠一只救生圈,风险很高,“不断提升科技救援水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此次购进应急救援车是前进路上的一个脚印。(长江日报记者姚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