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是华为的娘家,已有万名毕业生入职打拼

Admin 2020-08-07

  长江网8月6日讯 华中科技大学为华为输送了4位“天才少年”,分别是去年入职的左鹏飞博士,以及本科毕业于该校、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钟钊,还有今年入职的张霁、姚婷博士。

  其中,左鹏飞、张霁、姚婷博士,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伴随着最近这些“天才少年”频频刷屏,8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学院党委书记夏松介绍,3位“天才少年”入职,与学校及老师与华为长期合作、相互支持,有很大关系。

  其实,至今已有超过10000名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曾就职华为公司。

  “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

  夏松

  什么是博士?碰到技术不能解决的你要创造技术解决

  对张霁入选华为“天才少年”,他的导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可教授,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没有出乎意料,是跟他长期刻苦努力分不开的。”

  8月6日,周可教授评价张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能力强,“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求知的主动和创新的热忱,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张霁在这方面表现是很突出的。”

  如何培养博士?周可教授介绍,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对其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实际工程系统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做到工程和学术的统一。张霁等同学所在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与企业界有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当然,有了好的科研平台,想要脱颖而出还要靠博士生自身的努力。”

  对培养科技性人才,周可教授举例,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例,在毕业时,本科生要具备模块开发能力,硕士生要具备系统开发能力,而博士生,则要在前二者基础上,具备学术创新能力。通俗说,硕士生要能够运用已有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系统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博士生要在硕士生能力的基础上,如果碰到已有的方法和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创造一种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学校培养接地气 深度对接企业需求

  “学校和企业,虽然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责任,但又有着紧密联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学院党委书记夏松说,教书育人是大学的职责,如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一直以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使命与责任。而华为等企业肩负民族产业振兴使命,需要源源不断补充创新人才,当然企业有遴选判断的标准,学生个人的素质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所在学校及平台优势等应该都会考虑。

  姚婷

  “3位‘天才少年’入选,是国家、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同频共振的结果。”夏松说,这从一个方面表明我们的培养是接地气的,深度对接企业需求。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在存储方面的积累时间确实很长,而且也是大家公认的在存储领域研究比较深入的大型团队,所以跟BAT、华为浪潮等国内企业的合作非常深入。夏松认为,“学生培养,不管是在哪个公司,只要他们具有高能力、高素质,都会很抢手”。

  人才成长离不开三个方面:个人努力,学校培养,行业发展,这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张霁

  夏松说,对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竭尽全力。

  不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设立“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出国开展交流,聆听大师讲座,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践。而且,还有创新平台的优势: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依托平台,接触到最前沿的仪器设备和科研工作。

  另外,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还非常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仰,“学校党委书记邵新宇院士和校长李元元院士,也希望毕业生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以及‘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担当。”

  追求卓越、为国争光,是国光人共同的目标。夏松说,坚持立德树人,家国天下,也是我们研究生教育的灵魂。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系科技部2003年批准筹建的首批5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经过16年的建设,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2017年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正式改名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2017年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

  “华科”与华为深厚渊源 至今有超万人来就职

  华为与“华科”的渊源深厚。

  华为从全世界招“天才少年”的这一决定,也可能与“华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据媒体报道,曾经任正非、李彦宏最欣赏的男人,叱咤华为的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天才——李一男,27岁即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15岁时被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批少年班录取,被外界誉为“小天才”。有人士认为,华为“天才少年”这个点子,可能就是来源于“华科男”——李一男。

  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郭平等10多位校友,在华为公司担任重要职务,为华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华为在华中科技大学聘用的毕业生数量,保持在每年300人左右。据统计,有超过10000名该校毕业生曾就职于华为公司。目前在职的该校毕业生数量在5700人左右,也推动了华为武研院落户武汉。

  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探索面向未来的前沿科学。研究中心与华为的合作也是全方位的,除培养人才外,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有很多合作。去年,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华为共建两个联合实验室(先进光技术和存储器件),目前全国仅8家。

  华为的一位高管,曾在微博上发文称“华科”堪称华为的人才摇篮,“华科是和华为有深厚渊源的学校,我们常董会的3位成员都是华科的,在职员工也有超过6000人是华科的,华中科技大学堪称华为人才的摇篮。”

  8月6日,长江日报记者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经典回答:在华为任正非工号是0001,郑宝用(华科毕业)工号是0002。直到现在,华为里面三个轮值CEO,两个华科的,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华科毕业)任CFO(管财务)。

  而在“华科对华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答案中有这么一句话:华为每年校招的第一站,永远是“华科”。

  这个答案,再次诠释:“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 (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高翔)

上一篇:市政协主席吕岩带队赴部分企业调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下一篇:是谁在威胁美国引以为豪、满世界推销的“美式价值观”?Facebook:中国的科技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