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记者”办“假周刊” 《经法周刊》是李鬼
3640 2017-12-07
5月11日17:00,我市市属及各县区事业单位的报名入口关闭,5月13日上午,有不少考生向本报反映,报名结束后,他们收到了多条“包过”短信,称“熟背好答案即可轻松通过考试,支持通过后付,把握机会让我们帮你圆梦。”刚刚过去的江西省公务员疑似泄题事件备受关注,明目张胆地发送“包过”短信究竟是顶风作案还是诈骗?考生则质疑:“是谁泄露了我的信息?”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多名考生收到“包过”短信,考生质疑信息被泄露
5月10日晚上,市民刘先生报考了东营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自从报上名之后就经常收到10690477827257、1069025902933175等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刘先生说:“短信内容是请于5月13日前加QQ369827593接收资料,零基础,零失误,可助您一次完美过关。”
记者在刘先生的手机上又看到另外一条短信,上面显示内容为:“2016东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权威渠道,稳妥资源。连续多年成功经验,为您保驾护航。”
记者还发现,在有些包过短信的最后,还写着“中公教育”“华图”等知名公考培训机构的字样。记者从中公、华图等机构的东营分校了解到,这些短信并非他们所发,记者在与短信中的客服QQ沟通的时候,对方也亲口证实了自己并非上述机构。
刚报考事业单位,“包过短信”就来了,刘先生对于自己的信息被泄露表示十分不解:他们怎么知道我报考了,而且速度还这么快,,又是如何拿到我的电话?到底是谁泄露了我的信息?
记者加入了几个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QQ群,许多考生当即晒出了自己收到的“包过”短信的截图,1个小时之内,聊天页面被“包过”短信的截图刷屏。
有的考生在13日上午就收到了5条包过信息。而且以直指广饶县、垦利县和河口区事业单位的考题最为集中。
“前段时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疑似泄题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们也知道这是骗子利用考生的心理设计的骗局,但是还是觉得受到了骚扰。”考生王冬表示。
对方称答案准确率在90%以上,实为连环骗的开始
5月15日上午,记者加上了考生收到短信里的2个QQ号,两个QQ的昵称分别为“华图教育”和“助考直通车”。添加好友成功后对方马上发来消息:“您好,我们提供东营事业单位考试原卷和答案。”记者将询问试题和答案何时能拿到的消息发送给“助考直通车”,对方表示“考前就知道”。
随后,记者问到试题的来源渠道及真假,对方回应:“渠道来源:专业人员命题→试卷打印→试卷密封→试卷运输。我们是通过其中一个环节弄来的原卷,质量问题您无需担心,至于具体哪个环节不方便透露,毕竟政府整治力度大,请你们理解,谢谢!”
两个QQ的客服人员均表示试卷确保是100%的,并分别承诺答案准确率在90%和95%以上。
在记者的不断追问下,“助考直通车”发给记者一个名为“合作指南”的文档。
记者看到,除事业单位考试外,对方的服务项目还包括“2016年各类教师、会计、建筑、造价、司法、自考、同等学力、考研原题及答案”。
付款方式分为考前付、分期付、考后付。价格分别为一科1600、1800和2000元。后2种方式还需将准考证等证件拍照传给对方。对方还“明确告诉考生”:“内部会泄漏出来完全在于金钱与关系,我们彼此双方各有所需,我们专业走这个渠道操作9年时间,同样存在风险与投资,考生需安全通过考试,机构也要安全操作。”并称“此类交易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我们信奉自然法。请您自行抉择!”
对于为何限制办理500个合作名额,对方的答复是:“对于一个长期专业操作的机构,考生及我们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利益只能排在第二,名额限制这项措施就是预防明显泄题最有效的方法。”
知情人士称,这只是不法分子连环骗的第一步,他们根本没有试卷和答案,在考生打款后,对方又会以各种理由要考生追加付款以获取答案。
报名网站安全稳定登记个人信息需谨慎
针对多名考生收到“包过”短信的事件,市人社局表示,考生信息并非从人社局泄露。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人事考试信息安全的投入力度,配备了主机加固系统、入侵防御系统、防火墙及应用安全网关;与专业网络安全机构建立合作机制,考前抽调专业人员进行报名系统软硬件安全检查;报名期间还安排专职人员进行24小时技术值守。截至目前,人事考试信息网运行稳定,未发生任何安全事件。
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发布了“严正声明”,表示“近日,有不法分子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或QQ等方式向考生提供所谓的‘2016年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试题’,严重扰乱考试秩序。东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命题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组织,请社会各界及广大考生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此次,广饶县事业单位考试成“包过”短信的重灾区,据了解,考试报名软件由第三方开发,面对记者“是否是软件提供方利用便利泄露信息”的推断,广饶县人社局招考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之间都签订了保密协议,就连后台的审核人员都无法看到考生的联系方式。”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包过”短信的触角早已延伸到考研、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资格证等各类考试中。
东营市人事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分析称:“部分考生收到信息,排除了考生信息大面积泄露的可能性。有可能是考生在领取某些培训机构的资料或其他情况下登记过个人信息,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在领取资料、参加活动等需要登记个人信息时,一定要慎重,尽量不做登记。收到“包过”短信,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