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美女”楼佳悦写真曝光
4562 2016-05-09
央广网北京11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11月8日是第15个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记者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然而近年来,传统媒体记者离职、转行的新闻却屡见不鲜,或转做公司公关,或重建民间公益,或拥抱新媒体,或做创业的弄潮儿……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优秀的调查记者离开岗位?调查显示:一些传统媒体人的转型,投身网络或者其他新媒体,不是对原有工作有多么的失望,只有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选择,还有对未来媒体发展的一个判断,目的是为了紧跟这个多媒体加速融合时代的到来。
罗昌平:从记者向经营者的转型
著名调查记者罗昌平,曾因实名举报贪腐官员刘铁男而名声大噪。而在第十五个记者节当天,他却宣布正式作别调查记者的职业,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的CEO,他表示自己正在经历从调查者向经营者、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
对于目前调查记者行业出现巨大变化的原因,罗昌平认为:一是新技术对传统纸媒的冲击,二是来自于商业模式的改变,传统的以广告为主导的媒体商业模式基本上已被颠覆,很少有媒体现在能够花重金养一个庞大的记者队伍。除此之外,民众口味的变化,社交媒体的快速跟进也在导致调查记者队伍的缩小。
张志安:应给记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路径
中山大学教授著名新闻学者张志安先生2010年曾经牵头做过一份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结果显示,调查记者队伍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约有76%的调查记者年龄在35及35岁以下,50岁以上的不到3%,而且有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新闻报道。
在采访中张志安教授表示,根据自己的观察,中国的调查记者已从过去三百多人,减少到现在的一百多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媒体无法给职业记者提供终身可以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职业路径,这种局限设计就会使有能力的媒体人跳槽转岗或者自己去创业,去寻找更高薪的职位。
(原标题:【记者调查】记者节:新闻记者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