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多地雾霾锁城,应急预案如何应急?
2687 2017-08-27
浙江在线7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春华)分还是合,这是一个问题。
三门县行政服务中心,新开设的新生儿“一件事”、退休“一件事”两个窗口受到市民欢迎。这两个窗口把相关的事项集中联办,比如“小毛头”要办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户口登记等6个事项,原本要跑四五个部门,现在这一个窗口就能办好。
新窗口行之有效,该中心最近又在推进设立身后“一件事”等窗口。业务科长吴佳丽负责此事,心里又隐隐担心:5月底,省里新公布群众“一件事”34项、企业“一件事”19项,若逐一开设窗口,场地、人员跟得上吗?国家、省里提倡“一窗通办”,设置专窗又是否符合改革要求?
担心背后,是浙江基层在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时面临的新课题:窗口设置的分与合,是优先满足基层的办事实效,还是完全遵循顶层设计要求?
去年4月印发的《2018年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要点》,要求当年10月底前,全面推行市、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力争实现“一窗通办”。一年多过去,“无差别全科受理”推进情况如何?基层在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我们离“一窗通办”还有多远?记者近日深入多个市、县(市、区)进行了调查。
创新不违原则
改革理念和现实需求如何相向而行
“一窗通办”,按字面理解,是指一个窗口可办所有业务。提出这一“升级版”目标,省里有战略深意。
省委改革办改革一处负责人解释道,“一窗通办”若实现,说明各类系统已打通。跨区域跨层级通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等深层次改革,就能“水到渠成”。
对此,基层深有体会。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从288个缩减至116个,办事大楼由三层缩减为一层,群众办事等待时间平均已减至半小时内。窗口工作人员有事请假,中心也安排得出替代人手,不会像以前要考虑再三,甚至婉拒。
得益于丽水把“一窗通办”延伸到“全域一证通办”改革,72岁的景宁人蒋泉张不用来回奔波400公里回老家办事。他仅凭身份证,就在常年居住地青田县巨浦乡申请到了老年人优待证。目前,丽水市民只凭身份证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便可在全市任一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办理近300个高频事项。
但这项旨在提升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助力融合发展的改革,正面临一些困难。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省尚未有市、县能完全实现“一窗通办”;相反,设立“一件事”专窗却成普遍选择。如杭州上城区开设常态化企业办事专窗,台州黄岩区设立退役军人“一件事”窗口,开化县设立退休审批专窗……
如此选择的原因何在?基层回答:保证办事效率。这是现实需求。
三门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冯程举例道:有群众下午3时前来办理烟草营业许可。这是个即办件,现被纳入综合窗口。当天正好遇到办理商事类业务(一般用时半小时至1小时)的群众比较多。这名群众等到4时多才轮到,但5分钟就办好了。他惊讶地问:以前有烟草专窗,可以随到随办;改革后怎么反而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