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宝庆卫”武备爱好者:留住骁勇尚武的文化记忆
301 2020-05-14
黄山人字瀑 李可染
近日,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北京彭城两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办的“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美术作品展”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分“古风汉韵”“大家气象”“鉴古开今”三个部分,其中“古风汉韵”以实物、拓本、 3 D影像等形式展现了徐州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大家气象”以文献、图片、原作等形式展示了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王肇民、朱丹、朱德群8位近现代徐州籍艺术大师的文献资料,并展出“彭城画派”领军人物李可染原作23幅;“鉴古开今”以原作、影像等形式展出张立辰、喻继高、程大利、李小可、周京新等徐州籍旅外艺术家书画作品24幅,以及徐州本土艺术家书画作品75幅,展示了徐州当代艺术的新风貌。
李可染与广东的水墨之缘
李可染自幼习画, 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在李可染的艺术创作中,与广州缘分甚深。岭南的山山水水,特别是从化温泉的翠溪山色、肇庆鼎湖的粼粼波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数次南下小住,并留下了一批震动画坛的杰作,不少作品都有“作于从化温泉宾馆”或“南粤从化翠溪宾舍”的题识。据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回忆,1962年李可染在广州从化温泉宾馆,画了第一张《万山红遍》 ; 1963年他和张葱玉、梅兰芳等人一起游丹霞山,在那里写生后,又去了从化温泉宾馆,画了第二张《万山红遍》 ,还画了有名的《漫写漓江雨》《钟馗送妹图》 《赏荷图》等。李可染在西湖艺术院读书期间,虽然是跟法国教授克罗多学习油画,但林风眠对他的影响很大。林风眠举办展览时,李可染送的花篮落款写着“学生李可染” 。李可染对林风眠一直都是崇敬的,晚年评价林风眠是“色彩的大师” ,看了林风眠的画“振聋发聩” 。这位对李可染的艺术之路影响颇深的著名艺术家林风眠,就生于广东省梅州市。
徐州为何大师辈出
画家的产生,与他所在地域的历史人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享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称的徐州,古称“彭城” ,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远古陶器彩绘、先秦青铜铸器、楚汉三绝(汉画像石、汉墓、汉兵马俑) 、唐幢宋帖、明画清卷等,都是彭城历代经典的代表性艺术。在地缘上,徐州介于黄河与长江之间,是一个南北结合点,既有北方宽博豪迈的特点,也有南方温润细腻的特色,历史文脉的传承积淀和多元文化的交汇融通,形成了徐州“楚韵汉风” 、“南秀北雄”的人文气质,孕育了徐州许许多多的艺术家。特别是近代以来,徐州走出了大书法家张伯英、近现代美术先驱王子云、雕塑大师刘开渠、一代山水画宗师李可染、水彩画大师王肇民、法兰西第一位华人艺术院士朱德群等许多艺术大师。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感叹道:“为什么徐州会出那么多大艺术家?我想与徐州的文化土壤和人文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徐州是一座文化气息很厚重的城市,正是徐州的文化水土养育了这些大师。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邹明也表示,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博大雄浑的气象,我愿意将它们归结为一种土地精神,一种历史文化积淀的精神。徐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遗存,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徐州多产艺术家的原因。
“彭城画派”何以成为画派
从中外美术史来看,一个画派的形成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过去的画派都是在历史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彭城画派”虽然未成定论,但作为一个在发展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画派,有其形成的底蕴和存在的合理性。“尽管‘彭城画派’不像‘岭南画派’有明显的一种绘画风格的呈现,但它为我们现代的美术贡献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艺术家。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认为,在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对传统汉文化的了解与传承中流溢出那种宏大的气息,是徐州美术的一个特色。在徐州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无论是从事中国画、版画,还是油画、雕塑、水彩,在个性和风格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对“汉唐雄风”的传承,使“彭城画派”在雄壮、浑厚的气势和内在性上独具特色。这些艺术家们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群体,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发展状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王绍强说:“这次展览,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徐州的历史和艺术生态。 ”
作为此次展览的另一亮点,“古风汉韵”部分第一次在“彭城画派”系列巡展中采用全息投影、Mapping投影和3 D墙体投影等新技术呈现汉画像石的绘画艺术语言和全新视觉体验,同时还展出了汉画像石原石和拓片,并现场进行拓片表演。此外,近百件具有徐州特色的文创产品也在展厅内首次集中亮相。此次展览5月21日结束后,将移至深圳大学美术馆继续展出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