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驴肉火烧进京推介助力河间美食文化新发展
2835 2019-05-09
6月13日,我们将迎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昨天,从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传来好消息:自2016年起,历时五年的全市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即将告一段落,第一批历史建筑将挂牌。
每一幢历史建筑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但很多历史建筑并非文物保护单位,难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而今,一批历史建筑获得“法定身份”,兼顾了保护与发展,将为无锡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更多文化遗产。
【普查】
五年来走了1000个点
这是无锡首次对历史建筑进行全面普查。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同年,住建部办公厅印发了《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完成惠山古镇、清名桥、小娄巷和荣巷四大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和保护规划的编制。历史建筑的确定工作变得迫切。“就是从2016年开始普查的,五年走访了差不多1000个点,得到了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所长施莉说,他们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普查团队,这些年走下来,大家深感无锡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历史建筑保护之重要。
惠山区村前胡氏钟楼,砖墙和花窗极富历史感;凤翔高架下的江苏省无锡船厂,不同于传统的红砖房,是运河畔难得的工业遗产;接官亭弄、三里桥一带也有不少老房子,那里曾经是无锡最繁华的商业街……无锡开展历史建筑的普查原则是抢救优先、重点地区优先、新发现优先,优先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中的争议点和难点。施莉介绍,历史建筑的普查范围不光是民宅、房屋,还包括门头、桥梁、园林等等。
无锡历史建筑的认定标准:建成30年及其以上,且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建筑物、构筑物的对象,具有建筑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反映城市文化和特点等。
施莉表示,30年的建筑有很多,历史建筑的认定并非越老越好,而是要突出历史文化、风貌特征、地域特色等价值,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建筑也可能被认定为历史建筑。
【探究】 老房子的历史天下白
“健康路77号是我们在档案馆查图纸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施莉印象很深,这处老宅被围在一圈门面房内,在马路上能看到它颇具特色的外观。老宅的西面,一路之隔就是“国保”单位薛福成故居,西北角是“省保”单位薛福成之孙薛汇东的旧宅。
那么,健康路77号这处老宅是何来头?与薛家有无关系?
经多方打探,规划师们获知,健康路77号的原房主可能是无锡工商巨子薛南溟先生(薛福成之子,薛汇东之父)建造的,无锡解放后曾作为苏南行政公署等办公场所。由于老宅历经数次易主,内部结构或发生变化。为了全面了解它,规划师们跑到无锡市档案史志馆查档。
“很幸运,我们查到了,是当时的华盖建筑事务所绘制的图纸,叫做‘薛寿萱先生住宅’,1937年设计的。”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人员王嘉介绍,经过仔细比对建筑总图的周边街巷和城区老街巷名称的演变,并与健康路77号现在的影像图和外立面进行了叠合,确认这就是薛氏老宅。
薛氏是无锡望族,有“薛半城”之称。薛福成长子、丝绸业巨擘薛南溟有三子,其中次子薛汇东、三子薛寿萱。据查询,1917年,薛南溟在今前西溪2号建造巴洛克式欧风楼三幢,即薛汇东旧宅。1924年,薛南溟准备在附近再建一间别墅。1929年,薛南溟病故,建造暂停。1937年,薛寿萱聘请沪上知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继续完成了父亲别墅的建造。与设计图纸对比之后,规划师们欣喜地发现,老宅整体保存良好,建筑结构没有大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坚守】 老住户或将盼来曙光
无锡地方志专家郁有满参与了无锡历史建筑的普查,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普查对象之一——小三里桥志强路2号德仁堂。
敲开大门,主人黄树鑫已等候多时了。地处拆迁地段,德仁堂如同一座“孤岛”,很是坚固。老宅建于1938年,为一幢四开间两进一备弄建筑,由当时北塘三里桥大成米行老板陈永儒所建。建筑平面为无锡特有的平行四边形平面,第一进为石库门,内有彩色玻璃弓形窗,第二进二层加高阁,一层厅堂二层卧室,外有廊,清水墙砖,方砖铺地,木质楼梯,保存完好。
“这是我爷爷亲自设计的,都是用的85砖(比普通砖要薄,略小),一块块手工刨的,做工好得不得了,这么多年没有开裂过。”74岁的黄树鑫指着墙壁有些激动。
郁有满介绍,德仁堂为典型的民国中西合璧小洋房风格建筑,是三里桥米市的历史见证。施莉对德仁堂也很有印象,当时,文史专家和规划师们认为,这是三里桥、接官亭弄一带为数不多保存至今、又有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的老建筑,有望得到“法定身份”。老房子得以保存至今,离不开黄树鑫一家的坚守,他还在宅子门口加装了监控。而今,德仁堂成为了“老北塘”们日常聚会的地点。
从德仁堂出来,没走多远,郁有满又带记者来到了信德桥1号。这处徐家祖屋已有100多年历史,楼上的栏杆是民国式圆木,屋檐下有漂亮的雕花板,屋沿头是猫头瓦,风韵犹存。而今,省造船厂退休职工、70岁的徐仪康仍住在这里。老徐说,过去这里门前河浜纵横,围墙外有2000平方米的造船厂。
【破题】 历史建筑利用更灵活
在历史建筑踏勘过程中,规划师们每每为老房子的精美建造和深厚底蕴所吸引,为老专家们的专业精神和工作作风所折服,为老房子里坚守的人们所感动。
目前,全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仍在继续,历史建筑的认定已排上日程。近期,首批历史建筑将会挂牌。今年起,历史建筑会逐批公布,计划到今年底,基本完成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确定工作;2021年底,基本完成历史建筑的挂牌建档工作。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历史建筑被认定后,会对每个建筑单独测绘建档,列出保护重点。与文保单位不同,历史建筑的利用可以更为灵活,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保护和发展。“一定要用,我们欢迎最大限度地使用历史建筑,通过灵活利用,起到保护建筑的效果。”施莉进一步解释,历史建筑的保护,是针对有价值的部分进行保护。比如,有的建筑价值体现在内部装修,有的价值可能就体现在一个门头上。在历史建筑的利用中,只要保留需要保护的部位,留存它特有的文化符号,其他部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造,这就给了使用者较大的发挥空间。
不管是规划师,还是文史专家,大家都觉得,在对历史建筑灵活利用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建筑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让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既有效保护了建筑本身,又提升了地块的文化含量,现代与历史完全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
(晚报记者 张月 巫晓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