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事件蜕变成娱乐八卦(快人快语)

Admin 2017-10-12

曹操墓究竟是真还是假?实际上,从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安阳西高穴村发现曹操墓起,这场关乎真伪的争论在全国范围内就从未停歇。这恐怕是国内考古史上受关注度最高和参与面最广的一次讨论,不足一年时间,这场讨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已经由考古界内部的学术争论扩大发展成公共文化事件,直至蜕变为今天的娱乐八卦。

随着近年来遗产理念的广为传播,考古学作为与民族血脉最直接的勾连,越来越近地走入公众视野。互联网的普及,理论上让每个公民都拥有了一只麦克风,进入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考古学的勃兴遭遇网络民主的高扬,曹操墓的争论高烧不退就几乎成为一种必然。曹操墓真伪的论辩,已不仅是学术界的“家事”,而成为人人都有资格谈论的公共话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提供了监督氛围,使得专家学者的学术判断要符合科学规范和学术良心。学术的这种社会责任已不单单是拿出一个结果,而是要面向公众进行耐心的解释。对于属地政府的文物保护,则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监督。

然而,在网络这个“放大镜”之下,这场真伪之辨确实有点变了味儿。个别利益群体的自我炒作,捕风捉影的猜测指责,个性与叛逆的自我标榜,恰恰因为击中了当下学术公信力下降和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要害,而深得民意。网络意见,往往就被贴上了民意的标签,只要振臂一呼,就会应者云集。个体的偏见不可怕,怕的是将偏见视为对现有秩序的反叛,冠以“民意”,进而演化为多数人的网络暴力。近年来频发的“人肉搜索”等事件,就不断提醒着我们网络民意非理性的一面。

而今,这种无形的暴力已经让学者备受干扰,正常的学术研究也被侵扰。在“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上,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白云翔就代表深受其害者呼吁“西高穴二号大墓是不是曹操墓,说到底是一个学术问题。学术讨论应当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和民主平等的原则。大胆假设是必要的,但最后必须落脚在小心求证上。”

曹操墓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的是时下世态——对学者专家的集体失信,对河南一省的地域偏见,对所谓民意的盲从和迷信,以及国人的冲动、浮躁与自负。欲还这座千年古墓以历史真实,考古学家、地方政府、公众各方,其实不妨放下偏见,以宽容平和的心态,通过时间和学术的手段去剥离迷雾,探寻真相。毕竟,面对未知的久远过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研究。

netease

上一篇:新春娱乐八卦多:赵本山有私生子 郑钧离婚(图)
下一篇:盘点2010年娱乐八卦 爱情剧伦理剧精彩上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