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关注:湖北本科为何取消三本?
4096 2016-06-02
还有40天就要高考了,不少同学和父母们面对最后的高考冲刺已经是身心疲惫!但高考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面对,高考志愿填报。多年的经验看,迷茫与焦虑、困惑与纠结将一直伴随着考生和家长们直到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那一刻也许是进入理想大学和专业的兴奋与欣慰,也许是因为填报失误的伤痛和遗憾,或许是因为不知,无所谓得失的“坦然”!作为一名长期与考生和家长打交道的职业规划与志愿填报指导老师,提醒即将面对今年高考志愿的同学和考爸考妈们,过来人的经验也许是值得学习的,那些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用孩子青春作为成本换来的经验也许是你家孩子少走弯路最好的引路人。
下面转给大家的是一篇河北廊坊2012年一位父亲在高三阶段准备志愿的心路历程和填报经验。他们在提前一年多就开始准备高考志愿,对高考志愿的重视程度,对大学、专业、政策等信息准备的细致程度,以及对孩子未来职业方向、婚姻情感、就业、大学环境、地域文化等思考深度都是大部分父母们值得学习的。虽然关于分数判断上有失误值得警醒,按照单科成绩来考虑选择专业方向以及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离家近以及对将来婚姻和就业的考虑)来为孩子选择未来值得商榷(另外谈及的一些政策信息因为高考录取是分省制,每个省有些不同,大家也要甄别),但其中很多关于高考志愿选择思路和信息也对大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祝愿同学们高考顺利!
锦宏高考咨询李世川
走过高考谈感悟
闲云阁主人
当你的笔,落在那几条线叠起的小框框的时候,或许你未必感受到,你的笔在这一刻勾勒的,远远不是那几所大学的轮廓,那是你孩子在人生岔路口的选择,那是一个年轻人对理想的向往,那更是你们这个家庭在多少年后的走向。也许,也许在这一刻,当你的字再落到电脑上被切换成另一个页面的时候,一种全新的生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
不想说什么感悟,因为经验和教训总是交织着,我们只不过是那30多年高考汇成的千军万马洪流中的一员,就像在非洲赫拉马拉河上蜂拥着跃入河中的角马,其实不是不知道那河中有睁大双眼等候的鳄鱼,但是当我们从远方蹒跚走来的时候,在十二年前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前面有蓝蓝的天空、鲜嫩的草坪、清澈的湖水,那才是我们矢志追求着的。
本来知道,以自己孩子平时的学习水平,我们不该有所谓名校的奢望,但我还是和万千的家长一样惴惴着,熬过了等分的那一个个不眠之夜,在群里乱纷纷的信息里纠结并感动着,一直等到孩子填写志愿的那几天。其实,在几个月前,我们就听了好几场讲座,而且妻子买了好些书耐心的钻研,买了几种卡,自认几乎弄通了志愿的每一个环节,但是现在想来,好多工作其实仍然是无用功的。志愿的选择,功夫在题外,没在书上,也没在卡上,更没在培训上,书上卡上培训上所讲的内容,只在志愿填报指南那短短的几十页纸里的几句话上,那里说的是你不必熟记但必须掌握的几条原则。
说功夫在题外,作为一个家长,更多的应该是你对社会、对学校、对专业、对地域、对孩子性格、对家庭追求方向等诸多因素的把握。填志愿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其真谛不过也就在这儿。参加完一次高考,填写完一次志愿,我终于明白,钥匙在你自己手里,没在专家手里;钥匙在家长手里,没在孩子手里。也更加明白了,“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这句看似荒唐滑稽,实则蕴含许多家长无耐、纠结或者激动、兴奋的深层道理。
怎样找你需要的志愿信息
在中国,高考已经演化成了一个产业,甚至可以说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千上万的人奔波在这个链条上,在高考那两天用手指点着唾沫数着成筐成捆的真金白银,凭什么?不凭什么,凭的就是他们手里掌握的高考信息,不是吗,如果不是的话,怎么会有那么多家长趋之若鹜的将银子送到人家的手上。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家长要想不拿银子就把孩子理想的大学通知书收入囊中,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收集和整理高考的志愿信息,之后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消化这些高考信息,并把他们转化为志愿表上的那几个方块汉字。
我是从春节前就已经着手做这项工作了,但是,让我感到滑稽的是,直到把孩子的志愿表送上去之后,我才真正明白,原来这之前有四分之三的时间自己在跟自己着急,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大多的没有用上,而不需要占用那么多时间的地方,恰恰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因为,多数的时间用在了钻研规则上,其实恰恰是规则不需要占用那么多时间,例如,今年大家普遍关注的平行志愿,其实不就是那点内容吗,不明白的可以找人点拨点拨,聪明如当代家长者,有半个多小时就足够弄明白了。
要说志愿信息,个人认为核心的核心是大学信息和专业信息。大学信息又分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的层次信息,例如大家熟知的985、211、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在这方面群里的许多前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像有的家长把全部大学的3到5年的录取信息以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是否211或985等栏目列出详细的表,一目了然,非常实用,建议这些工作提前做,到时候辅之以孩子定的大厚本,自然轻松坦然,否则临时抱佛脚填志愿的那几天再进行整理势必手忙脚乱。二是大学的实力信息。中国有句话叫“包子有馅儿不在摺儿”,除去我们数得过来的一些知名大学,其他的大学我们无从比较,或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通过今年报志愿,感觉大学的实力比较还是有迹可循的,例如大学的知名院士、学者、图书馆藏书等,这方面一些卡用软件设计的都很直观,可以作为参考。我自己的感受是,如果能选985、211的就尽量选这样的学校,之后退而求其次,另外还有参考专业的排名,因为有的大学的专业还有嫡传和庶出的差别,要区别对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借用个不很恰当的比喻,省长的干儿子未必就比县长的亲儿子更有竞争力,这方面以后在谈大学专业的时候再细说。有的家长花大力气搜集到的全部专业的前5专业排名,下的功夫值得钦佩,对报志愿时,家长全方位把握大学的实力也有相当高的使用价值。三是大学的发展信息。您孩子毕业了,他明天的发展今天的大学是基础,可能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这个基础。所以一所好的大学,她的就业怎么样、升研的比率、保研率等等好多信息是需要现在就掌握清楚的,如果信息不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造成影响。四是大学的名声信息。这个大学好那个大学不好,每人心中都有杆秤,但是不管怎么说,当事人最有说服力,如果你要真想弄明白,那就不是书面上能找得到的了,例如校风校纪、研究气氛等许多方面,你可以问上届的学生或家长,也可以在网上搜这方面的信息,即便是羚羊挂角,相信也必有迹可循,如果一个学校没有钻研学问的风气,只知泡妞打架,这个学校即便曾经再辉煌,也只能是曾经的贵族今天的破落户,将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相信没有哪个家长会放心。而这些信息是必须多关注才能够挖掘到的,我今年报了一所北京的大学,但是在临交志愿的前一天,我搜到了这个学校的一个校内论坛,里边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把这学校说的很糟糕,之后我再了解,还真是挺乱的,之后我就果断的把这个备选的学校干掉了。
怎样选择你的专业
有个朋友曾经颇为生动的形容大学和专业,他说选专业就像男人找媳妇,不管有多少女人,属于你的就那么一个,也许你赶上个漂亮的、中意的、疼人的,也许赶上个胡搅蛮缠不说理的,有的你一开始看着不顺眼,但是却越看越好看的,有的是一开始你喜欢,却越过越糟糕的,可不管怎么说,那都是你自己选的,明媒正娶的,这就是你媳妇。当时听了这话,不禁哑然,但一想倒也不是全没道理。
说句心里话,说到怎么样选学校,我还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可要说到专业,说到去哪挖掘专业方面的信息,我还真说不明白。但是,您听好了,不是我说不明白,我估计玉皇大帝下凡变成专家,他也说不明白,哪个好,哪个坏,哪个专业有前途,哪个专业垃圾,如果他给了你答案,那也是他顺嘴瞎编来骗你的,因为专业的好坏本来就没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答案是发展着的,偏激一点的话,就是碰大运碰出来的东西。
尽管如此,我并不是说对于这么大的事,让你闭着眼去选择,或者听天由命,我觉得就因为专业难选择、费斟酌,那就更需要下大力把功夫做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争取,因为专业基本上决定了你的职业、决定了你人生的方向、决定了你这一辈子的收入、决定了你是否活的快活,虽然专业也未必全由得你,但是那毕竟是你选择过的。
说了半天,其实到什么时候专业的选择是大学问,除非你是官二代、富二代,否则你一定要在专业上下点功夫。这里谈几点经验也是教训:一是在专业和学校方面,是需要取舍的,有取就得有舍,除非你的高考分俯瞰四海,或者唯喜欢独尊。二是如果不是你绝对喜欢的,尽量不要往上面填,有太多的遗憾是在凑个数的情况下,一下子打了十环的那种,那可就是纯粹的坑爹了!三是大学的专业不是那么好改的,不要寄太大的希望在大学改专业,因为你知己但是绝不可能知彼,除非你家道路通天。四是不要相信高中母校红口白牙的说必须要填服从调剂,除非你觉得你特别担心你上不了好大学,因为高中母校都不保你一辈子幸福的,他们只保学校的升学率;更不要相信大学信誓旦旦的所谓专业级差什么的,当他们争生源争得什么都不顾的时候,或者这所大学被挤爆了的时候,他们是不在乎他们的简章里是不是有庄严承诺的。五是如果你想到大学改专业,那么最佳时机是在你知道分后到发录取通知书之前的几天,这段时间是可以争取的,如果你能提前找到门路的话,那几天是最佳时机,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毅力、足够的银子和足够的资源的话,在我们这个特色社会都不是不可以想象的。
大学与专业之间的取舍
高考前的一年多里,对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我也应该算是下了功夫的,选择的过程真的很痛苦。我一直觉得孩子的专业比大学更重要。尽管是这样打定了主意,可偏偏让我对自己痛恨的事还是发生了,在填志愿的最后一刻,在那关键的时候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并没有按自己设计好的方向走。在保学校还是保专业这一关键的节点上,因为信息的局限,特别是怕掉到不理想学校的恐惧,最后在取舍上没有坚持以往一直坚持的在重大问题上“赌一把”的心态,落下了些许的遗憾,虽然从现在看来,当时的决策在当时的认识水平上并没有错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竟然咀嚼出许多的怅惘出来。
大学与专业到底怎么取舍,每个家长、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存在即合理”,既然选择了就无所谓对错,幸运与不怎么理想之间也许到几十年之后才能看出来,也许这次的选择根本上就无所谓,也许专业跟你一辈子的幸福、发达或者颓唐、困顿之间本来就搭不上一毛钱的关系。不管搭不搭上关系,在报志愿前的这段时间里,有几个环节你还是要注意一些的:一是必须尽早选定专业方向。本科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多个大类,专科大类更多更细,无论专科还是本科,里边还涉及许许多多小类,例如仅工学就涉及将近200个专业类别,对这些专业方向不必要全弄明白,先拣你孩子喜欢和中意的弄明白了再说,之后再从这些你选定的专业方向里确定你孩子的目标专业。选择专业方向除去喜欢这个重要因素外,其他的许多要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性别差异(有的是女生止步的那种)、工作地域(有的可是要去山沟沟的)、资源匹配(你家有这方面资源吗)、就业方向(如果你想让孩子回家而你家的那片地儿根本就没这东东的那种),等等等等,都要做综合的权衡。另外还要考虑孩子的学科成绩怎么样,有的学科对单科成绩要求严,如果孩子有的科目不尽如人意的话,大学几年很吃力,对孩子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二是选定孩子将来大学的地域方向。这方面最好让孩子自己来选,你的参考值是重发展还是重舒服或者是重其他,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年孩子们选大学好像跟大水坑里游动的鱼群一样,从东南沿海一路向北,冷热不均,飘忽不定,现在好像就剩下西北没热过了,不管选哪,北方冷、南方热、西北多风沙、西南饭贼辣是必须得考虑到的。我也见过家长考虑风土人情的,例如有个家长就让孩子上西安,说陕西人朴实、不攀比、民风淳朴,放在那儿踏实;有的家长打死也不去某省某市,除去萝卜咸菜各有所爱之外,估计也说不出更多的理由来。三是选定孩子的学校范围。先不要在上什么学校上浪费时间,学校太多了,有的大学也的确够让人流口水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由孩子的分数来决定的,所以你不要急,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才是你最该做的,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你就可以根据孩子平时的成绩划定一个范围,先给孩子下着功夫,之后等最后几摸的成绩下来(以二摸最重要),结合大厚本上前几年高考录取分数,再上下浮动划出一个更准备些的范围,确定一些学校作为备选,范围不必太大,根据你孩子平时的成绩做适当延伸就可以了。
下面重点说说学校和专业间的取舍。就我个人的理解,如果你对将来的就业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利用,还是要偏重一下大学,选择更理想一些的大学更合适一些,因为大学的实力是不掺假的,多数的学校光吃名气就能让孩子在就业上得分。但是事情也都是辩证的,如果你对专业更喜欢一些,或者孩子的成绩不是十分理想,那么在大学方面要尽可能舍弃一些而偏重一下专业,因为专业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专业的方向选定了,就跟你一辈子,即便你将来修第二专业,或者读研专业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但是毕竟这四年你是属于这个专业的,况且一旦走向社会,社会更看重的是你的第一专业。据我接触到的学生和家长,迈入大学校门后,让他们纠结的往往不是大学,而是专业。因此在大学和专业的取舍上,兹事体大,马虎不得。
在大学和专业的取舍这个问题上,我一直不崇尚让专家来决定你的志愿,原因也就在这儿,专家的确比所有家长了解的都多,因为他就是干这个的,这是他的职业,他就是吃这口饭儿的,但是别忘了,他了解学校、了解规则、了解专业信息,甚至了解很多很多其他相关的,但是还要问您一句至关重要的,他了解你孩子性格,了解你们家庭追求目标吗?显然不了解,你跟他说再多,专家也钻不到你心里去。所以我说,在大学和专业之间取舍的时候,专家的意见你可以听,而且一定要多征求专家的意见,对于一些资料要舍得投资,因为孩子这些年这么多钱都花了,这时候投点资是值得的,但是大主意还必须你自己来拿,怎么拿,就需要你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靠自己的理解综合权衡,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更好的法子。
高考志愿中的地域情结
对于是让孩子上大学守着近一些,还是随了孩子的意愿,以上更满意的大学为依归,估计每个家长高考前后的日子都曾经为这个问题闹心过,同样的分,走远了能上211甚至985,而守家待地却只能上个一般靠上的大学。是远还是近,怎么抉择,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但却包含着家长深谋远虑的多重考量。因为它不仅关系着孩子的大学四年是否心情愉快、关系到就业,同时也关系到孩子们婚姻的选择(因为他们大学四年正是谈恋爱的时节,而恋爱的对象肯定是他们接触到的人,家长把握不了),也关系到你的养老(因为离远了,无形中就增加了他们就业结婚安家远离你的概率),还是那句话,兹事体大呀!
,但是,却让我真实的体悟到了个人资源所显示的让你心里的踏实,那真的不是高考成绩多多少分、能进哪所名校的炫耀心理所能支撑得起的。第三,是家长对家庭的理解。我的思想保守些,一直把一大家子人团团围坐在一桌吃饭当做最大的幸福,因为是这么想的,所以更希望孩子是留在自己身边的,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就业。家长追求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功本无可厚非。可反过来又一想,现在的孩子差不多的都是独生子女,尤其到孩子参加高考,家长大多已经四五十岁的年纪,在家长的天平上,事业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在这个社会,孩子多大的成就才是成就呢?我总对一些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不理解,当你把孩子送出国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是鳏寡孤独的那一类人了,难道不是吗?不要说孩子还有自己的事业,即便在同一个城市,你一年能有几次和孩子享受家庭的温暖,二十三十年后,当你只能围着轮椅打转,或者只能靠在广场上盲目的瞎转打发时间,甚至不停地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的时候,你所享受的虚荣的成功往往会被你的孤独打得粉碎。所以还是让孩子离得近一些吧,特别是上大学,正在孩子谈恋爱的时间段,你把孩子留在你身边近一些,未必影响他多少事业,可对于当父母的就不同了,往往在你现在不经意的一念之间,你就多抓住了一些靠近幸福的希望。
说了半天以上这些,其实并不是否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努力,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就看你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如果你追求的是让你孩子成为比尔盖茨,那你就把孩子放飞吧,天空的高远足可以让他(她)翱翔,人生的理想足够支撑她(她)尽情挥洒;如果你追求的是暖意融融的家庭空间,那希望从现在开始你就该谋划了,作为家长,在您工作之余,在你的身边开辟一间精致的小屋,留一把钥匙在孩子手上,无论天寒地冻、数九寒天,相信,,温暖总在你身边守候着。
关于吃透志愿规则
关于志愿规则,其实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在高考前的几个月,学校都会让孩子们预订《高考志愿填报说明》,也就是只有二三十页的小册子,那上面都说的明明白白,如果你心里实在没底的话,建议你提前向往届的同学借用一下,做一个大概的了解,看完了之后相信你就不会觉得心里空落落没抓没挠地到处打听了。
虽然规则就在那明摆着的,但是里面也并不是没有弯弯绕儿,如果真是一目了然,考试院招生办也就不会汗牛充栋的印那么多少书,真金白银的从家长手里抢钱了,所以,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家长,都应该踏踏实实的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志愿填报规则,做到万无一失。
在填报志愿方面,有些专业群里的家长们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可以提前向她们咨询,虽然理解的都未必如出一辙,但是对于答疑解惑肯定是足够了。有几点需要大家注意的,一是对你孩子的成绩在全地区的排名,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除去特殊情况,成绩的排名与大学的对应,往往比分数与大学的对应还要准确。二是对往年大学提档线的线差要算清楚,参考前三年的足矣,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例如2012年高考,2011届才刚刚实行平行志愿,因此,对2012届学生来说,2011届的最有参考价值。三是报志愿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就是你拿到大厚本之后,按照线差算出你孩子去年同期的成绩,之后找到大厚本上标注的分数列,把你孩子的分数固定在录取最密集的那一两列上,除去大小年儿等特殊情况,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出入。四是对多次检索一次提档、专业清等概念要有清晰的把握,几所志愿大学之间要尽量拉开梯度,避免上面的大学没录上,一旦掉下来,下面的大学接不住,那就是相当麻烦的事了。
高中三年,一路走来,徜徉在孩子们用青春气息编织的高考记忆里,非常幸运的能与大家一起快乐、一起怅惘、一起憧憬、一起感动,流连在那些虽然不再属于我们但却仍然属于我们的美好的日子。夜色阑珊的浅秋时节,非常幸运的将一些闪光的零星记忆,编辑出以上这些不揣浅陋的文字,希望以此能勾起一起走过高考的家长们,曾经的美好记忆,同时也希望借助这些文字,给后来者以启迪,愿高考的孩子们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愿五湖四海一起走过高考的家长朋友们架起相知相勉的桥梁,斯愿足矣!
西历二O一二年仲秋于廊坊
锦宏高考李老师点评:这位家长花了一年多时间准备高考志愿,应该说考虑的因素很全面,站得高,也看得远,很多思路和信息值得家长和考生们学习。从自己多年与考生和家长交流高考志愿与职业规划的经验来看,有以下三儿重要的方面值得家长们填报志愿时重视和完善。
1、简单根据过去的录取分数来分析大学和专业的录取分数,分数判断出现偏差是志愿填报基础性失误值得大家警醒。再好的策划在高考志愿的现有录取规则和程序中,分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大学录取分数的判断是大家要多花时间和心思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志愿填报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提醒家长们参考大学、专业过去几年的录取分数外,还应考虑当年本省、本地区考生填报的动态信息,比如一些重大政策变化、地震、SARS等都会影响一些区域和专业的分数的波动,在高校和专业招生计划有限的前提下,考生填报流向将对录取分数产生决定性影响。
2、根据单科成绩来决定专业方向对孩子未来职业发展带来一些风险。一方面看高考志愿涉及3000多专业,高考只有6门课程,不可能一一对应;另一方面从科学的选择方法来说,孩子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内在因素应该是选择职业和专业方向的出发点。一位女生高考数学考了140分,大学选择了数学专业,进入大学后,在学习那些枯燥的数学理论,需要大量逻辑思维的课程中她感觉很痛苦。她其实具有喜欢和人打交道,很有的同情心和关爱精神,沟通和表达能力很强等特点,按她的话说,整个大学四年都在为60分而奔忙。数学好不一定就喜欢和数字、数学理论、逻辑打交道,从她的特点来看也许更适合当老师、当医生或者从事商业、管理、投资等方面的职业。简单根据单科成绩和对高中某门功课有兴趣来选择专业和职业方向是有风险的,有的父母因为缺乏对孩子性格兴趣深入的分析,或者说没有得到这方面的专业服务,容易给孩子大学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3、根据父母的意愿(包括生活态度、就业收入、家庭人脉资源等
)选择大学和专业方向有风险。每年与考生和家长交流发现,很多父母(特别是在现在发展很好的金融、电力、石油、建筑、公务员等领域)因为自己在所从事的行业发展好,或者说考虑就业安排有优势等因素,考虑孩子进入相关领域。去年一个家长因为自己在电力系统做管理工作,考虑好就业就准备安排孩子到华北电力大学去学习,但女儿并不愿意。她的成绩能够录取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更好、更喜欢的大学,而且女儿性格也不是很适合学习工科专业。后来我建议父母支持女儿的梦想,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经济、管理、法律、新闻等专业方向。现在孩子状态很好,父母也很满意。父母职业背景、行业发展与就业等现实因素是职业规划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毕竟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当下,给刚进入社会的孩子一个好的开始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但不能忽略孩子自己的兴趣性格、人生理想和目标,如果父母能够引导孩子接受这些现实因素,把孩子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孩子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自己的未来,请父母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未来。社会在发展,行业在变化,只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如果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他们的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