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关系日渐缓和转暖? G7峰会将是重要的试金石
3333 2016-05-03
从北京起飞不到2个小时,就到达了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从飞机的舷窗看下去,乌兰巴托被笼罩在一层淡黄的尘雾中。刚刚进入10月,这里已经开始供暖了,烧煤的大烟囱冒着白烟,乌兰巴托进入了它一年中污染最严重的季节。这座南北窄、东西长的城市被夹在几道山中,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余地,有限的几幢高耸建筑都集中在城中心。城市边缘,沿着起伏的山丘,有大片细碎的小房子,五颜六色,从空中看,就像马赛克拼图。后来知道,那是棚户区,乌兰巴托接近70%的人口住在里面。中蒙两国首都距离不到1300公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曾经熟悉的近邻如今显得遥远而陌生。
历史纠葛和现实摩擦引发蒙古人厌华情绪
大概没有哪个国家像蒙古国一样,与中国有着这样交错而纠结的历史。在蒙古国的历史地图上,公元前209年至公元93年,这块土地上矗立着匈奴帝国。提到匈奴,记者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蔡文姬和她的《胡笳十八拍》,她和匈奴单于的爱情故事,似乎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乌兰巴托以及这个国家大大小小的场合,成吉思汗像随处可见。看到他横鞭立马的样子,记者又禁不住想起金庸小说里的各色人物,忽必烈、窝阔台、郭靖、杨过……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名字和形象,仿佛一起在草原上策马飞奔。不过,和蒙古国人谈历史是件比较避讳的事,甚至引发过外交纠纷。直到今天,还有当地华侨提醒记者,某些记者完全想不到的事物,可能正是蒙古人的禁忌,比如长城、月饼、岳飞,都会扯出些或真或假的不太愉快的典故。
来蒙古国之前就有朋友提醒《环球时报》记者,蒙古人不喜欢中国人,以前发生过不少中国人在蒙古被打的事件,所以人多的地方尽量少说中文。不过,记者在乌兰巴托等地采访的一周里,并没有感受到蒙古人明显的敌意。但有一个现象间接地证实了中蒙之间的敏感情绪。中国人在蒙古国开餐馆、商店的很多,但记者在乌兰巴托几乎看不到中文招牌。据蒙古国华侨协会会长白双占介绍,2005年,蒙古国出现过砸中国餐馆招牌的事件。之后,蒙古政府规定,在蒙外企的牌匾上最大的字体必须用蒙文,其他文字可用小字。但很多华商为避免惹麻烦,招牌上不再写汉字,有的直接改用拼音书写。另外,记者注意到,中国在蒙援建的项目不少,有桥梁、公路、体育馆等,但很少被当地人提及。
“蒙古人总体上对中国人的印象不好,尤其是上了年纪、受苏联影响比较大的蒙古人,去过中国的年轻人相对好些。”为《环球时报》记者当了一天导游的当地小伙子恩齐说。他今年20岁,曾在中国上海留学。他说,近些年大量中国企业和商人来蒙古做生意,其中有人出售劣质产品骗蒙古人,当地人非常反感。中蒙在矿业领域的摩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感情。山东正元地质勘察院蒙古正元公司副经理李德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06年前后,中国企业掀起了掘金蒙古矿业的热潮,目前是在蒙企业数量和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个别企业不重视环保和维护与当地的关系,在一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发生过中国工人与当地人的斗殴事件。加上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被当地媒体大肆炒作,蒙古人对中国人的总体印象不好,厌华情绪在蒙古大选前后更强烈。
即使对中国有着种种复杂情绪,但中蒙贸易近年来还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1年中蒙贸易额达到63.27亿美元,中国连续13年保持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地位,中国还连续14年保持蒙古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地位。学汉语、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已成为越来越多蒙古年轻人的就业出路。现在,中文已成为蒙古国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朱军利说,目前约有7000名蒙古人在中国留学、生活,蒙古国学中文的人约1万人。
为记者开车的蒙古司机大叔时常会问一些他从新闻中了解的信息:中国经济是不是放缓了?钓鱼岛争端怎样解决……不过,与大多数蒙古人一样,他对中国人现在的生活并不了解。蒙古桑斯尔电视台(中蒙合资)中方代表安东生告诉记者,除牧区外,蒙古国几乎家家有电视,70%的家庭接收了有线电视,能收到全世界的节目。韩剧很受欢迎,但中国影视剧引进得很少。十几年前《还珠格格》在蒙古播放时曾万人空巷,但自那以后中国的影视作品就很少看到了。
一个建筑大工地,城市化的真实写照
在乌兰巴托,几乎每隔100米就能看到一幢在建住宅楼,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个草原国家推进。据说,2009年到2010年,乌兰巴托平均房价涨了45%。当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约190美元,但普通新房售价约每平方米1000美元,地段好的甚至高达3000至5000美元。政府提供低息贷款鼓励人们买房,尽管很多人买不起,但新的住宅楼还在如火如荼地建造。如今,在市中心苏赫巴托广场周围几公里半径内,现代摩天大厦与苏式矮楼交错林立,成为这个资源大国迅速富裕起来的典型标志。
从苏赫巴托广场向北,开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乌兰巴托的另一个世界:棚户区。贫与富的极度分化,是这个国家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环球时报》记者的车一直开到山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漫山遍野的蒙古包和小木屋,像倔强的野草,在这个人口占全国1/2的城市顽强地生存着。
蒙古人民党书记、《蒙古真理报》社长蒙赫巴特自豪地对记者说,蒙古人有选择居住在哪里的权利。目前,该国游牧人口和城市人口差不多各占一半。牧区的人靠天吃饭,每家的牛羊多的有几千头,少的上百头,每年卖羊毛和奶,生活就差不多够用了。可一旦发生雪灾,牛羊冻死了,生活就很难了。出于这个原因,加上为子女教育考虑,从上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牧民向城市迁移。蒙古国人口约280万,差不多一半人生活在乌兰巴托。政府近年来不得不通过发许可证、收税的方式控制进入首都的人口。蒙古国政府规定,在城市中,每户蒙古人可以拥有500平方米地皮,不少牧民在城边找块地围起来自己盖房。没钱时先搭个蒙古包,也就花两万元人民币左右。等有了钱再盖木板房,大约需要六七万元。
恩齐结合自家的情况说,蒙古国是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国家,富人大概占10%—15%,其中大部分人是矿产主、建筑商、高官。富人拥有直升机,而穷人的唯一财产就是蒙古包。中等收入群体占10%左右,像恩齐家,父母是工程师和老师,住在乌兰巴托三室一厅的楼房里。
除了触目惊心的棚户区,严重的堵车是这个草原国家的首都给记者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在市中心,十几公里的路开一小时很正常。今年8月,乌兰巴托开始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至于拥堵的原因,首先是汽车数量快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乌兰巴托汽车拥有量从2005年的8万辆发展到现在近30万辆。其次是城市道路发展缓慢,许多路面坑坑洼洼。另外,大量从日韩进口的淘汰二手车车况差,经常抛锚,也造成交通拥堵。公路少、路况差是整个蒙古国发展的软肋,也是这个国家现实的无奈,因为人少,道路使用率低,出了城汽车就可以随意在大草原上奔驰,没有哪届政府愿把钱花在修路上。据给记者开车的华侨老李说,他的丰田越野车每年要换4套轮胎,以每个轮胎1000元人民币算,在蒙古国开车成本真的很高,“不过,又能怎么办呢,总不能再回到马背上吧”。
包罗万象的生活
在蒙古国,既能领略独特的游牧文化,也能看到原苏联老房子、老铁路的历史印记,还能感受到可口可乐、facebook带来的巨大冲击。1990年以前,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外交上完全依附苏联。1990年后,和平过渡为多党议会制,改国名为“蒙古国”,当地人的生活也开始逐渐西化。除了在婚礼上和边远地区能偶尔看到穿传统长袍的老人外,绝大多数蒙古人的穿着打扮都和中国人无异。据说这里90%的衣服都是中国货。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没酒喝凉水。大多数蒙古国民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活理念。不攒钱、超前消费是很多蒙古人的真实状态,据说很多人宁可借钱也要抢先看平板电视、买苹果手机。当然,这些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为供两个儿子上大学,恩齐的父母也不得不存钱。蒙古国实行义务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例很高。近几年,出国留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条件好的去美欧,条件一般的去中国、土耳其等。蒙古医疗福利也不错,看病不用花钱,只有买药花钱。不过,当地华人说,蒙古医疗水平不行,遇上大病,他们还是多选择回国治疗。
恩齐说,蒙古年轻人喜欢上网打游戏、看娱乐花边,或者上twitter等社交网站聊天,但不是很关注新闻。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等蒙古人都照过不误,但一些传统节日仍然最受重视。
缺油少电的资源大国
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156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国土下面,蕴藏着巨大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已发现53个矿种,主要有铜、铅、锌、金、银、铁、煤、萤石、磷等。蒙古国已探明储量铜2亿吨,煤1520亿吨,黄金3400吨。
蒙古正元公司是目前中资企业在蒙最成功的探矿公司。在该公司,《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一张蒙古国主要矿权分布图。该国大部分地区都被密密麻麻的方框和数字标注上,以表示哪里有矿、有什么矿等。据该公司副经理李德亮介绍,蒙古矿产准资源种类全、品质高,但开发率不到1%。
资源的富足给了蒙古国极大的自信,但蜂拥而至的外国矿企也让当地人充满了戒心。今年5月,蒙古政府匆忙出台了一项规定,对外资在矿业、金融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业等战略部门的投资进行限制。政策的多变让很多外来投资一时间裹足不前。受这一政策的影响,中国铝业公司前不久放弃了一项总额近10亿美元的在蒙古国南戈壁的投资项目。蒙赫巴特说,蒙古没有海岸线,发展地下资源很重要,和谁一起开发、如何开发是关系蒙古国民的重要问题。
这个资源大国还面临缺油少电的尴尬。蒙古国虽然产煤,但煤电站不多,发电量较低。记者发现,连苏赫巴托广场旁的路灯晚上有时都不亮。该国的成品油市场90%被俄罗斯控制,即便是矿产资源,蒙古国在开发上也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要拉长矿业产业链,既需要技术和投资,又要耗费大量水,而蒙古国缺水,解决起来有难度。
畜牧业也是蒙古国未来发展的潜力股。蒙古国有约5000万头牲畜,人均约20头。但这样一个畜牧业大国,其超市中的奶制品却几乎全部是进口的。因为蒙古没有冷链、低温保存技术,加上路不好,乳制品运不出去,95%的奶都浪费了。同样,因为没有大规模屠宰能力、供应跟不上,无法满足城市对肉产品的需求。
不断变幻的政局也让这个国家的发展政策摇摆不定。今年6月底,蒙古国原来的反对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议会将形成以蒙古民主党、蒙古人民党和蒙古人民革命党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围绕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政策,三党势必将上演一场政治博弈。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王小龙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中蒙有4300公里的边界线,无论从安全上还是经济上,蒙古都对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政府与蒙古的三大政党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虽然目前蒙古国对中国的投资有一定的戒心,但它对别的国家也同样有戒心。只要双方悉心维护,蒙古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蒙合作的未来,都存在巨大的潜力。
临别时,记者开玩笑地问恩齐,上海那么繁华,读完研究生,有没有考虑留在中国?恩齐挺严肃地摇摇头,坚定地说:“不会,我会回乌兰巴托,我觉得蒙古未来的发展会很好。”▲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