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市教育局: 确保学籍信息准确无误
2456 2017-09-06
蔡颂 杨卓
湖南是教育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显著。2018年,湖南成为教育部批复的首个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开启了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当前,湖南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还存在培养模式较为单一、育才理念有待提升、开放意识相对薄弱等问题。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是湖南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战略选择。
——从供给侧着手,强化技术赋能,驱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转型。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截至2018年12月,湖南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4600余家,需要更多“高精尖”创新人才。打造湖南特色优势产业人才链,需要从教育供给侧着手,以教育信息化驱动教育理念转型升级。
一是立足“互联网+”时代特色,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湖南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缺口较大。各教育主体应积极探索“夯基础、补短板、强特色”的人才培育路径,注重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实现培养理念的转型升级:从以学习知识为本,向以培育创新精神及能力为本转变;从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向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协作互动方式转型;从单一、封闭的教学设计,向复合、开放的教学体验升级;将创新意识、信息技术渗透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是立足大数据分析,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机制。建立包括入校选拔、课程培养、拨款资助、标准架构、学业评估、就业形势等多方面内容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数据库;以跨文化研究中心、跨学科课程建设为抓手,形成资源共享、交叉融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教育信息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在教学端发力,强化数据集成,驱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
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根据《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要求,我省将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并建成“湘教云”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更是驱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关键举措。
一方面,应着力智慧教育发展,构建“互联网+教育”新模式。通过物联网应用场景搭建,对现有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多媒体教室进行智慧升级,营建可支持学习者自主进行创新实验研究、协作学习的移动互联环境;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平台和数据共享的标准与管理办法,实现差异化教育、管理平台的资源共享。
另一方面,应着力教学教法革新,打造数字化教学新模式。一是继续优化课程设置及体系设计,建立多元化、开放型的学习模式;二是充分利用微课、慕课、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数字化教学新模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网络化、平台化和系统化;三是将培养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数字化学习习惯纳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
——向国际化延展,强化开放共享,驱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提升。
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当下,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相互交织,教育信息化加速了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又促进了教育信息化,使先进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湖南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没有明显区位优势,必须直面挑战,紧跟时代步伐。
一是强化开放思维,将国外先进育人理念“请进来”。通过开设网络国际课程、举办互联网学术交流沙龙等方式,提升湖南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充分借鉴国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利用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手段,针对重点产业领域培育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应将国内培养与国外培养有机结合,在我省重大科研平台聚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
二是强化共享思维,让湖南拔尖创新人才“走出去”。一方面,加强湖南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合作,共建网络教育资源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在国际网络教育中的参与度;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评价标准,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加强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研修改革,培育扎根中国大地、接轨世界前沿,具有湖湘精神、中国品格、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一流创新人才,为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