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搭建全国教育调研平台
279 2020-05-22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长期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坚持协同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涌现了一批典型学校,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劳动教育传统。
一、市区校层层组织有力、上下沟通顺畅,构建了“三级联动”劳动教育协同育人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以2019年机构改革为契机,在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率先成立了体美劳教育处,全面负责拟订和推动落实全市学校劳动教育的规划、年度计划和有关政策,统筹指导全市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明确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劳动教育的职责,各区教育局成立了体美劳教育科,指导本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督促各学校落实劳动教育,各学校根据统一部署并结合本校实际具体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有劳动教育教师8494人,其中专职教师670人,同时聘请劳模、职业学校教师、民间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非遗传承人等作为兼职教师。二是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1个区建有15个区级劳动教育基地,可为全区、全市中小学生集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场地。同时学校因地制宜建设了校内劳动教育基地,与学校周边社区、企业、公益单位合作共建了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补充。三是健全督导评价体系。市级主要通过专项督导开展劳动教育督导评价,涉及学校劳动教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劳动实践、考核评价和特色创新等。部分区制定了区级劳动教育督导评价文件,形成了专门的督导工作体系。大部分学校建立了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学生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并将劳动教育纳入对班级和教师的考评中。
二、落实国家课程,开发区本课程、校本课程,构建了“1+2”劳动教育课程育人体系
各级各类学校均将劳动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落实劳动与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等国家课程,制定课程计划,按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劳动教育课。各区结合本区实际研发区本课程,各校根据本校特色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了“1+2”的劳动教育课程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和其他诸育的有机融合,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努力渗透劳动教育。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主要通过手工、家政、烹饪、园艺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习惯;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主要通过服装设计、模型、摄影、3D设计与打印等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与创新能力。义务教育学校劳动与技术教学内容还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普通高中主要通过开设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的通用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中职学校主要通过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锤炼技艺,陶冶劳动精神。
同时,我市学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了各类特色劳动课程。涉农地区学校主要开展花卉、园艺、种植等劳动课程,城区学校主要开展手工、设计、创意类等劳动课程。和平区劳动技术中心实施“送课入校”办学模式,开发出“菜单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行网上选课,服务全区所有中小学,实现了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共享,带动了全区劳动教育快速、高位、均衡发展。
三、学校为主导,家庭和社会为两翼,构建了“一体两翼”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体系
我市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着力完善劳动教育实践育人体系,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学校发挥主导作用,中小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卫生保洁、公益宣传、值日、种植、园艺等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高校在教学培养体系中确定了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类劳动,在实训中心开展手工劳动和实践锻炼,尤其是工科院校对此有明确的课时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自1958年起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平山道小学从1986年开始探索城市小学劳动教育,从1989年开始举办“小蜜蜂节”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家庭发挥基础作用,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各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大讲堂、劳动教育讲座、班级博客、家长联系群等渠道,推送劳动教育信息,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引导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分年级建立劳动清单,设立家庭劳动岗,由家长指导和协助学生做好家务劳动,既培养了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又营造了融洽的家庭氛围。
社会发挥支持作用,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大中小学校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与职业体验、非遗项目、实践课堂、志愿服务、传统节日等有机结合,通过进社区、村镇、养老院、福利院、企业、科技文化场馆等,建立劳动教育基地,设立劳动教育岗、服务点等,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实现了学习空间从学校到百业现场的延伸,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获得最直观的劳动体验,大大提升了劳动教育的实效。
四、全面加强我市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思路举措
进一步突出劳动教育地位,谋划布局好全市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把“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研制出台《天津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搭建平台,为区域和学校优秀特色课程、创新项目案例提供交流分享渠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举办全市劳动教育经验交流、专题研讨会,推广和宣传学校劳动教育富于创新的经验做法,为打造更多天津劳动教育品牌奠定基础。
继续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保证稳定性、连贯性。进一步加强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等劳动教育主干课程建设,确保开足课时。统筹劳动教育与其他诸育,统筹劳动实践与学科教学,统筹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实践,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继续提高劳动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整合资源,以学农、学工为重点建设两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个区至少建设1个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建设,确保各区至少有1位劳动教育专任教研员,各校至少有1位专职劳动教育教师,鼓励学校聘请劳动经验丰富、有技术专长的人士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逐步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开展劳动教育研究。依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学生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创新为导向,开展更深层次的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国内外劳动教育经验比较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我市劳动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