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关于组织开展“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
2214 2017-10-24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20年04月16日 星期四
欢迎您:用户ID名称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人民日报》数字报取消收费的通知
返回目录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知新觉)
吕 京 张海东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6日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着眼长远、聚焦聚力,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尝试探索阶段发展到细化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政府热、社会冷”的现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状况。再如,由于认识理解上的狭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出现学科化倾向。面向未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高水平发展,必须走出“就业教育”的初级阶段,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而言,在纵向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而不是变成大学生毕业前的“临门一脚”教育;在横向上加强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之间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当前,高校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找准突破口,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对象从“小众”向“大众”转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目前,一些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对少数具有创新意愿、创业理想学生的培养工作,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小众”到“大众”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等为重点,让更多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延伸途径、专业教育的重要补充。只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加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在专业教育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能创新会创业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推进教育目标融合,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专业教育目标体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之一;实现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尤其是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升级改造,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最新的理论、技术以及实践等内容。此外,还要注重教学方式融合。比如,丰富实践教学方法,支持学生以科技创新成果、创业项目等形式申请学分。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开放协同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校内外多部门协同、跨专业融合、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水平发展,需要搭建开放协同平台,鼓励多方参与,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比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以兼职师资、资金、市场、技术等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创新;利用国际合作网络,积极参与联合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国际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作者分别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
返回目录
上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着眼长远、聚焦聚力,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尝试探索阶段发展到细化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政府热、社会冷”的现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状况。再如,由于认识理解上的狭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出现学科化倾向。面向未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高水平发展,必须走出“就业教育”的初级阶段,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而言,在纵向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而不是变成大学生毕业前的“临门一脚”教育;在横向上加强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之间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当前,高校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找准突破口,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对象从“小众”向“大众”转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目前,一些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对少数具有创新意愿、创业理想学生的培养工作,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小众”到“大众”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等为重点,让更多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延伸途径、专业教育的重要补充。只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加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在专业教育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能创新会创业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推进教育目标融合,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专业教育目标体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之一;实现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尤其是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升级改造,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最新的理论、技术以及实践等内容。此外,还要注重教学方式融合。比如,丰富实践教学方法,支持学生以科技创新成果、创业项目等形式申请学分。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开放协同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校内外多部门协同、跨专业融合、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水平发展,需要搭建开放协同平台,鼓励多方参与,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比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以兼职师资、资金、市场、技术等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创新;利用国际合作网络,积极参与联合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国际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作者分别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