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致全国多地气温“跳水” 北方大部已正式入冬
679 2019-11-14
原标题: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厦门的医院儿科接诊量翻三倍
五一小长假,厦门主要几家三甲医院的儿科依旧照常门诊,小患者络绎不绝,除了发烧感冒之外,还有一些患儿露出了皮肤上的小红点。接诊的医生说,厦门已经进入了春夏儿童传染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这段时间有了明显的增加趋势,每天接诊确诊的小患者比2月增加了将近三倍。
每个确诊病例都需报告
导报记者昨日在中山医院的儿科看到,候诊室里不少孩子额头上贴着退热贴,一个小女孩在妈妈怀里哭闹着说:“疼……嘴巴疼”,,挥舞的手上可以看到有些红色的疱疹。孩子的母亲告诉导报记者,孩子今年5岁,在幼儿园读中班,前天晚上孩子突然有些轻微的发烧,刚开始以为感冒了,后来孩子直嚷嘴巴疼,发现嘴里、手心、屁股上都出现了红色疱疹,这才带孩子来医院。等看上了了医生,孩子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幸好属于轻症,只需服药输液多休息即可。
“天气热又潮湿,正是病毒细菌最繁盛的的时候,各种流行病一个接着一个,大概从4月份就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每天都能确诊十几个手足口病,比2、3月大概翻了3倍,还收治了几名比较重的患儿入院治疗。”中山医院儿科的当班医生一边向导报记者介绍,一边认真登记了被确诊手足口病的患儿信息,包括住址和就读学校等。医生说,手足口病的每一个病例都必须报告,以便相关部门进行检测。
据介绍,手足口是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所以家长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做好备战的准备。大多数的患儿是轻型,可以自愈,重点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
幼托机构患病有所上升
根据厦门疾控中心历年的监测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每年的4月—9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近期托幼儿童患病的比例有所上升,严重危害了儿童身体健康,是目前需要重点防控的高发传染病。
厦门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工作人员说,由于近期气温上升,湿热的环境特别适合肠道病毒的生存和传播,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由于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的发热、流口水等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一些家长未能及时意识到这是手足口病,可能会简单当作普通感冒处理。虽然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但也有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肺水肿以及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能导致死亡。
实际上虽然二者初期症状相似,但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中等热度发热(38℃左右),进而出现咽痛,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注意预防 带孩子远离病毒
预防手足口病,不仅是孩子,家长也要做出行动,因为成人虽然不会得手足口病,但却会成为肠道细菌的携带者,勤洗手能够阻断肠道细菌由口侵入人体,是预防中最重要的一步。
“五一假期很多家长可能要带孩子出去游玩,最好尽量去大自然里比如公园或者爬山,少到拥挤的公共场合。”传防科的工作人员提醒,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手在接触眼耳口鼻前后、外出归来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要记得洗手;家长应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做好晨午检工作,如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应按要求采取停班、停园措施,家长应给予理解与配合,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蔓延。手足口病患儿在症状消失后的一周内最好不要上学,以免疾病传播扩散。(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文 陆军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