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键一招”决胜“关键之年”
567 2019-12-11
编者按:2017年8月下旬,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振兴我省中医药发展,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分赴西安、咸阳、延安等地的高校、中医药科研机构、市县中医院、中成药制药企业等10余家单位进行专题调研。陕西网记者随同调研组,观察了解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同行业专家充分交流并记录下调研过程中所思所想,以期抛砖引玉,希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陕西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药产业连续滑坡,陕西如何“半坡起步”?
“陕西在全省建立了72个县400万亩种植的药源基地,解决了十万多农民工的脱贫致富和就业创收问题。”省政协常委、陕西省中药协会会长徐社会介绍说。但不容忽视的是我省中医药产业却存在优势品种种植规模偏小,产量上去但质量下降等问题。
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陕西在困境中如何突围?值得深思。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医药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技术和临床疗效,一直承担着人民群众医疗、预防、保健等任务,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隐居秦巴山区为民采药治病,人称“医圣”。唐代的“药王”孙思邈深入秦岭发掘药物,著有《千金翼方》,为唐代颁布的世界最早的“药典”《唐本草》奠定了基础。独特的历史人文地位,使得三秦大地医著经典,名医辈出,中草药资源丰富,自古便有“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之美誉。
延安制药厂酸枣种质资源苗圃基地
陕西中药产业陷入滑坡局面
陕西是我国“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调查显示,我省中药资源共计2668种,居全国第5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植物药462种,我省有 340种,占73.6%;优质地道药材32种,大宗药材400余种,拥有全国最大的杜仲和天麻基地,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丹参、山茱萸、绞股蓝、五味子、黄芪、杜仲、酸枣等是国内著名道地药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全省72个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规模列全国第四位。
尽管我省中药产业多年来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作为医药大省,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我省中药产业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药产值只居全国第12位,特别是中药饮片产值居全国第31位,中药材年交易额从之前的5亿多元连续下降到现在的7000多万元,整个行业出现滑坡现象。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的中药工业总产值以20%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了7866亿,占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近1/3,中药大健康的产业突破1万亿,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陕西现有中药企业(包括中药化药兼制)约160余家,而全省2016年医药产业总产值650多亿元(中药250亿元),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距离中医药强省目标相差甚远。
陕西中药以步长集团为领军,依托幸福制药、东泰、世纪盛康等10户品牌企业,产品主要有脑心通胶囊、生血宝合剂、华蟾素胶囊、肾康注射液等;生物医药主要依托艾尔肤、金花、迪赛等5户生物医药企业,重点推进疫苗、多肽、蛋白等生物药基地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约80亿元。但由于中药种植产业经济链构建不足,产、学、研、商协同发展不够,医药物流与中药材市场发展滞后、中药商贸聚集度不高、缺乏区域交易中心等瓶颈问题制约,中药产业始终难以发展壮大省。曾是全国八大市场的西安万寿路中药材交易市场因周边拆迁等因素导致功能下降、市场萎缩,年交易不足亿元(同比安徽亳州300亿元,河北安国100亿元,成都荷花池20亿元);
“全省中药企业产值加起来抵不上外省一家企业,中药的种植、加工、制剂、流通、仓储、使用、开发、产业、保护、监管等环节涉及多个部门,没有综合协调部门。”从事中医药工作数十年的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建书对此忧心忡忡。他介绍,咸阳市依托中医药保健资源,早些年各地保健品、药品的经销商云集古城咸阳,赢得“中国保健品之都”之称,一时“咸阳药贵”,然而如今辉煌业已不再。
“用延安精神治好药”的延安制药厂发展也面临困境
从"图纸"到"落地",业界充满期待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业内专家认为,从外因分析: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国家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中西医的定位还存在误区,对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任务这一原则认识还不够清晰,也看不到中医药在基层尤其是农村的重要作用;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认识还停留在“一根针、一把草”的传统中医层面,忽视中医创新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或者存在有了综合医院就不再需要中医院的认识误区。二是对中医药发展规律研究不够深入,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中医药发展涉及发改、卫生、财政、农业、人社、药监、编委办等多个部门,但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关部门对中医药行业的特殊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对中医药的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参照西医药执行,未能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变化及中医药自身规律作相应调整,给予特殊扶持政策,造成中医药在发展趋势上明显落后于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从内因看:主要是中医药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特色优势未能很好体现。目前,中医药自身的继承与创新不足,特别是中医药学术、临床基础研究和特色流派发展缓慢,影响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纵观我省中医药产业,还有诸多短板,产业发展水平与药材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匹配,从大省到强省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为充分利用我省中药资源,加快发展我省医药产业,省政府印发的《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中提出要发展壮大中药产业,充分利用我省现有大品种、大基地,建设大市场、大平台,打造大企业、大品牌,实现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到2030年实现中药种植面积、产业产值双1000亿目标。
在中药产业连续滑坡的路上,陕西如何紧急“刹车”?继而“半坡起步”再出发,缩短"图纸"到"落地"的距离,我们对此充满期待。(陕西网记者 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