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官员“免职”不能替代事实真相
4993 2016-05-05
日前,发生在北京街头的一起交通事故,引发公众关注并迅速传播。事件双方是一名骑摩托车的外籍男子和一位过马路的中年妇女。事后迅速有网友和媒体爆料:此事真相是“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瞬间,网上又是一片感叹:好人不能做啊!怎料事件很快便发生了180度逆转,经过多家媒体记者调查,该外籍男子驾驶无牌摩托车确实撞倒了中年妇女,并用中文对倒地大妈爆粗口,网上又是一片哗然。
“做好事反被讹”之类的新闻如今在网上很常见。前段时间,四川达州三个孩子扶起摔倒的老人后,却反被老人咬定为肇事者。此事一经媒体曝光后,便引起了网民的公愤,有人批判社会险恶缺乏公信,有人感叹做好事风险太大,还有人认为这类事件频频发生源于保障制度不完善。总而言之,网友都认为现在做好事代价太大,“助人为乐”还不如“各扫门前雪”。这样的负面情绪在网上不断发酵,慢慢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导向——只要再发生类似的事件,网友下意识地便会认为被“撞倒”的人一定就是骗子,而被“索赔”的人肯定就是受害者。
在如此一边倒的负面情绪影响下,发生“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这样的假新闻就不足为奇了。这条由公众情绪绑架而成的新闻,完全是在没有事实依据的前提下,由网友主观臆想的产物。虽然新闻有着明显的漏洞,缺乏警方和当事人的说法,但网民都宁愿相信这就是事实真相,或者说,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事实真相”。依靠这样的“事实真相”可以“坐实”此前人们对于“好人难当”的消极思想,,更能帮大家解脱背负在身上的社会责任,所以人们在潜意识里,通过合理想像臆造了事实真相。这种不良的公众情绪一旦绑架了事实真相,就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让整个社会失去公信、失去规范。
公众情绪需要找到发泄的出口,但不能以此为由来绑架事实真相。我们需要敢于正视事实真相的勇气,而不能在虚幻中营造自己所需要的“真实”。
原标题: 别让公众情绪绑架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