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2424 2018-01-08
今年5月20日是我校解放68周年。这一天,《西农解放记忆》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为何要编辑这本书?期间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为此,我们采访了该书主编、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祖书,和他一起重温不一样的西农记忆。
问:编辑出版《西农解放记忆》的目的是?
答:《西农解放记忆》的编辑出版要从《西农抗战记忆》说起。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上,我们收集整理了学校在抗战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人物,编成《西农抗战记忆》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历史表明,我校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一个大学应有的贡献。《西农抗战记忆》是专属于我校的爱国爱校荣校的历史教育题材,体现了我校师生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
在西农解放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西农人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了解这一节点的历史,并形成自己的历史文化体系,所以经过两年多走访与整理,《西农解放记忆》这本书和大家见面。
这两本书在时间上是延续的,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在编辑方式上都是通过对历史档案、亲历者记忆、史料文献等的整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鲜活的西农历史。
问:编辑整理这段历史有何特别感受?
答:一是深感工作紧迫。因为历史的亲历者越来越少,原始的材料挖掘不充分等都影响了历史的完整呈现。一位校友在我们采访不到一个月后就去世了,这让我们倍感遗憾,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加快采访进度,挽救历史的迫切性。
二是青年学子的担当精神令人敬佩。西农解放后,王震将军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准备建设新中国,并号召知识分子参军,挺进大西北,建设新疆。我校学子积极报名,最终有101名青年学子穿上戎装,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向西挺进到达新疆,新疆解放后成为建设新疆的中坚力量。
三是校友们对母校的爱令人感动。党委宣传部记者特地赴新疆采访,校友们谈起母校对他们的培养,那种对母校深深地爱让我们难忘。这些耄耋之年的校友,把对母校的感谢和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具体到行动,扎根在荒漠沙滩屯垦戍边,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宝贵的青春。
问:可以聊聊属于您的西农记忆吗?
答:我在西农学习生活了三十多年,见证了西农的发展变化。刚入校时,西农周围的条件只不过是比乡村好一点。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校教学科研硕果累累,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西农从改革、合并到走向蓬勃发展。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1999年学校合并到成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等,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家对学校的重视与关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虽然没有来过西农,但是对学校的专家教授关怀很多。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李岚清等领导人来校视察指导也是对学校格外关爱的体现。在党和国家对学校巨大关怀的背后,是学校对“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理念的坚守。
问:《西农抗战记忆》和《西农解放记忆》是一个系列性文化建设工程吗?
答:《西农抗战记忆》与《西农解放记忆》是我校系列历史文化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后面我们还将编辑出版西农改革记忆。这是党委宣传部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确立的目标任务,其最终目的是将分散的零碎资料编辑为有体系的历史文化书籍,展示我校的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
问:此书想要读者获得哪些启示与共鸣?
答:《西农解放记忆》的出版,传播的是文化,更是对西农历史的尊重,希望读者通过它了解西农在我国重大历史时期的突出贡献,感受知识分子不顾艰苦环境,扎根黄土、淡泊名利、勇于创新、默默奉献的精神,深刻体会虽处小镇但培养数十万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西农担当,从而激发西农精神与文化的内化与传承。
问:您怎么看待“诚朴勇毅”校训与西农抗战、西农解放中体现的西农精神?
答:校训是师生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的行为指导,更是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追求。诞生于抗战时期的校训极具时代特征,凸显了我校师生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同仇敌忾,勇作抗战先锋的崇高志向与历史使命感。无论是抗战、解放时期还是现在,校训都在与时俱进,与国家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西农人心怀社稷、情系苍生、勇往直前、不断创新。
问:《西农抗战记忆》选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出版,《西农解放记忆》选在西农解放68周年出版。如何发挥两本书应有的作用?
答:作为文化产品的书籍,其价值更在于传播。我们要从内宣和外宣两方面入手,让更多人通过两本书了解西农历史,尊敬西农历史。我们给各院系师生赠书,在学校图书馆、宾馆、博览园等陈设展览,向广大校友赠阅,还要借助媒体对外推介,来扩大两本书的宣传教育作用。
问:作为主编,对《西农解放记忆》一书是否还有遗憾?
答: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我们整理编写“西农记忆”系列书籍,其目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挽救不断离我们远去的历史,因此在史料完整性及充分程度等方面难免存在欠缺。我的遗憾就是现有史料记载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纯文稿,没有录音、视频等多形式呈现。希望书中的故事可以引起老校友的共鸣,也希望他们提出批评,更欢迎他们补充历史材料,填补这些遗憾。
问:大学生应如何尊重了解西农历史,并将其中的精神内化为己用?
答:大学历史绵延不断,每一个人都是西农历史中的演员,读懂历史我们就可以成为历史的主人。通过书中的历史故事,就是要激发同学们爱国、爱校、荣校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担当,建立学生对西农文化的自信,讲好西农故事。
在校时,年轻的我们并不觉得母校有多么可爱,但当离开了这个地方才知道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大学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关键阶段,这里搭建了我们的知识体系,形成了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的心理不断成熟。工作后,当别人对学校有很好评价时,想到母校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时,我们对学校的热爱便会油然而生,这是一种情结,一种深深的母校情。
所以,在校大学生更应该以历史中的西农进步青年学子为榜样,听从党与国家的召唤,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学农爱农,做西农历史的主人。真正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