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沈阳最美乡村:石佛寺村 辽宁首批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Admin 2017-11-06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路向北,沿途稻海连天,满目金黄,好一幅山水田园风光图。

  车行约40分钟,记者来到石佛寺街道石佛寺村。这里地处深山坳,四周群山环绕,景色优美,中间宽阔地带是该村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广场上,大爷大妈们正在欢快地跳着广场舞。

  乡村小传

  石佛寺村位于沈阳市北郊30公里,西与新民市罗家房乡接壤,北与法库县依牛堡子镇隔辽河相望。辽河、尹家公路、石望公路过境。景点有海拔147米的七星山,山上有辽代修建的舍利塔残基等。七星山风景优美、山河秀丽,依山傍水,目前已被划定为“七星山旅游风景区”,是沈阳重点发展的旅游景区之一。

  驾车路线

  从沈阳市中心往沈北进发,途经黄河北大街、道义北大街、七星大街,而后进入尹石线,一路北行,便是石佛寺村。

  七星山石佛寺的根

  走进石佛寺村,抬头便是七星山。远远望去,这座大山有七座山峰拔地而起,酷似北斗七星,山间沟壑纵横,层峦叠翠,如青莲般浮在水光稻影的辽河大平原上。站着村中,遥望山上,能清晰看见古塔。村里老人告诉记者,这座古塔据说是辽塔,塔下有寺,寺下有村。辽代,这里称为时家寨,有双州和双城两城;明代,是辽东镇的十方寺堡;到了清代,叫石佛寺,村以寺得名,直到今天。

  七星山是石佛寺的根,该山形成于侏罗纪末期,山间分布有狐狸大沟等山沟二十多个。山的南坡有泉眼一处,泉水清冽甘甜,四季不断。景区人文景观丰富,历史遗址众多。有建于1074年的辽代古塔,有北魏拓跋氏建设的石佛及寺院,有“双州古城”遗址,有辽金时期兴建的韩家花园遗址。同时由于景区背依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的辽河,在古代曾是交通重地和战略重地,明边墙和烽火台,清时左宝贵修建的辽河套堤和纪念碑及近代战争碉堡等战争遗迹分布于景区各处,自古就有“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之赞叹。

  自古道:“名山必有古刹”。早在北魏拓跋氏时期,这里就兴建了一处佛教场所——净居院;辽代咸雍十年(公元1074年)建造了一座佛教用塔——舍利塔;到了清代,关帝庙、岳王庙、仙人庙、蟒神庙、北斗庵、河神庙等宗教场所相继涌现。

  从古至今,石佛寺民风淳朴,风情独特。而且七星山风景区周围是锡伯族的发源地和朝鲜族的聚居地,同时还居住着满、蒙等少数民族。有保留较完整的少数民族村落,民族特色鲜明,民族风情迥异,是开发民俗特色旅游的理想之地。“经过前几年的努力,以七星山为核心的风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于2003年9月晋升为国家AA级旅游区。2007年7月9日,石佛寺村被省建设厅、省文化厅评为辽宁首批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石佛寺村书记李英山说。

  昔日脏乱差今日换新颜

  采访中,村民蔡正坤正在门前的花坛里侍弄花草,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到处是牛栏、猪圈和旱厕,房屋也是土墙瓦顶的老房子,那时村民们都穷呀。你看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砖瓦房,通了自来水,像城里一样了。”

  石佛寺村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该村就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通过宜居乡村建设,这两年我们村逐渐完善了配套设施,进行道路硬化,推进美化、绿化、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环境变美了,人们的文明素质也提高了,别村的村民看到这里条件好,纷纷搬过来住。”

  “石佛寺村的美丽嬗变,主要得益于宜居乡村建设。”蔡正坤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出现了环卫工,每逢节假日,村干部更是带领村民进行卫生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石佛寺村口就是一个大集市,是七星山附近地区非常有名的乡村集市。集市设有豆制品、水果、竹木制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类等交易区,交易场面十分壮观。来赶集的不仅有石佛寺的村民,周边兴隆台、黄家等地群众也会来此做生意。在民间流行这样一句俗语:在石佛寺,没有买不到的,也没有卖不掉的。“赶集”这一传统习俗,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诸多财气。

  庭院经济打造特色产业

  宜居乡村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发展,带火了当地的乡村游、农家乐。记者在石佛寺村七星山半山腰的石佛采摘园看到,一群群笨公鸡、笨母鸡正在果树下面啄食鲜嫩的野菜叶。“采摘园不仅卖新鲜水果、笨鸡蛋,还出售在果园里散养的笨公鸡。”李英山说,去年,采摘园里光笨公鸡就卖出6000多只,让村里收入了30多万元。

  目前在石佛寺村,几乎家家都有小果园。每年秋天,在桃、李子、山梨、葡萄、苹果梨、寒富苹果等果实成熟时,采摘园便热闹非凡,大批的游客不仅可以采摘新鲜水果,更是可以品尝笨公鸡、笨鸡蛋。记者在采摘园里看到,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树枝,果农们正在树下挑选水果装箱。62岁的果农孙开权告诉记者:“要是天晴,采摘园里都是游客。有的带着孩子采摘,有的全家老小都来了,陪着老人在果园里徜徉,嗅着秋天果实的芳香,临走还不忘记捎上几箱苹果。还有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既能游玩、拍照,又能买到最新鲜的水果。”

  李英山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办的七星山民俗旅游文化节暨林果采摘节非常受欢迎,既丰富了广大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又带动了当地经济转型,促进了农民增收,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这两年,石佛寺村以宜居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旅游开发为先导,以林果采摘为依托,发展庭院经济,打造特色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李英山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开展的旅游项目有:参观七星山历史遗迹文物,欣赏锡伯族和朝鲜族民俗——马术、犬术表演,游览七星山、石佛寺,逛庙会大集,林果、蔬菜采摘,现场参与制作锡伯族大饼、朝鲜族打糕、泡菜等活动。这不仅能使游客感受七星山悠久的辽金历史文化、锡伯族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还能使市民游客品尝绿色有机食品,亲身体验锡伯族和朝鲜族民俗风情。

  新型农业撑起老村未来

  宜居乡村建设让石佛寺村焕发新的活力,现在村中各种产业齐头并进,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就拿最普通的种水稻来说吧,石佛寺村有了新的产业形式。“我今年打了3万斤稻米,存到‘稻米银行’。每过一个月,一斤稻米就涨一分钱,我算了算,一年就能多收入3600元。”农民朱建国对记者说。

  “稻米银行”是咋回事儿?石佛寺七星米业公司的总经理洪蕴来告诉记者,“沈北新区的大米远近闻名,但是种粮农民卖稻米总是把握不好时机,卖早了怕卖亏,卖晚了又怕市场万一变化价格掉得更低,心里总是不踏实。”洪蕴来说,为了让农民吃个“定心丸”,他琢磨出了一个办法: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稻米,如需变现,就直接付现金。如果不变现,存入他公司的稻米就在收购价的基础上每月每斤涨一分钱。这样一来,像朱建国的3万斤稻米存入“稻米银行”一个月就能多收入300块钱,一年就能多收3600元,比3万斤稻米的变现收入4.5万元存到银行一年的利息要多很多。农民们高兴地把这种方式叫“稻米银行”。

  据了解,“稻米银行”是个双赢的招法。一方面,种粮农民把稻米早早送到米业公司来,减少了晒粮、存粮的麻烦,存粮可以自由兑现,随时拿到现钱。不急着用钱的话就可以放到“稻米银行”里吃利息。另一方面,对于公司来说,这样做大大减轻了资金兑付压力,使公司腾出资金更新设备,提高贮存能力。据了解,七星米业公司最近又投入17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稻米能力500吨的烘干塔和能存放7000吨稻米的仓库。“过去没有烘干塔,稻米要有大晾晒场。如今不用了,收购的稻米全部经过烘干处理,可以确保没一点霉变。”

  “通过这两年的发展,村里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种粮的通过土地流转,收入很可观;搞果园的,通过采摘和网络销售,现在赚的也比以前多了,再加上现在村子环境也比以前好了,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李英山兴奋地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张爽)

相关报道

  >>返回频道首页

点击进入东北新闻网首页

返回本网站首页


2017沈阳最美乡村:石佛寺村 辽宁首批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2017沈阳最美乡村:石佛寺村 辽宁首批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2017沈阳最美乡村:石佛寺村 辽宁首批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2017沈阳最美乡村:石佛寺村 辽宁首批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2017沈阳最美乡村:石佛寺村 辽宁首批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上一篇:滕州市官桥镇
下一篇:欧冶池至城隍庙启动征迁 未来冶山将再现古时风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