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十九届中国楹联论坛暨中国楹联与群众文化专题论坛,在成都市天府新区三星街道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事业发展处处长王晓松,四川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王成平,成都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黄大超,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孟浩,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文创和会展局及三星街道主要负责人等出席;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楹联大家和成都本土100多名楹联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当日上午,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了三星街道“中国最佳楹联文化之乡”和“中国楹联创作基地”称号,中国楹联学会五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演讲,三星街道发布了《中国楹联•三星倡议书》,宣布了“三星街道南新村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系列活动”内容;下午则举行了现场学术交流,参观考察三星综合文化站楹联作品展、三星南新村楹联文化长廊和三星南新村党群文化服务中心等活动。
(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三星街道“中国最佳楹联文化之乡”和“中国楹联创作基地”称号)
据了解,此次论坛是于9月26—28日在成都召开的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活动内容之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中国楹联学会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共同承办,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文创和会展局、成都市天府新区三星街道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视文化联合执行。
楹联与群众文化深度融合助力天府文化发展
论坛筹备期间,组委会收到了24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论坛开幕期间,中国楹联学会专家陈宏伟、王国仲、曾小云、贾雪梅、姜公醉,分别就《楹联与群众文化深度融合的思考》《简论对联与群众文化融合获新生命力》《关万家忧乐,著一等文章—楹联融合群众文化的实践与思考》《试论楹联与群众文化结合的意义与途径——为成都三星楹联论坛而作》《谈谈创作中的〈中国历史长河巨联〉》题目作了专题演讲。在学术讨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和楹联文化爱好者们一起,研讨了打造“中国最佳楹联文化之乡”、“中国楹联创作基地”,形成了三星“楹联文化旅游”发展基本思路:把楹联文化作为一个产业来打造,进而提升市民文化上的获得感,助力天府文化发展。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孟浩致辞) “众所周知,三星是有名的‘中国特色楹联之乡’,而三星楹联学会,则是这里的楹联人才大本营。如今的三星楹联,早已走出乡镇、走出成都、走出四川,在香港、澳门回归、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全国农运会等重大节日都出现了三星楹联的身影。”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孟浩透露。
她表示,9月25日成都市召开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对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进行了全面动员和系统部署,把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抓手;成都市天府新区三星作为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的三星示范点,举办“中国楹联与群众文化”专题论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普及楹联及中国年俗文化,让楹联文化、春节习俗等中国优秀传统得到更大范围、更多层次地创新与传承,推动天府文化在新时代花繁果硕,惠及当代、恩泽后人,正是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三城三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自觉行为。
(来自全国各地的楹联大家们领略三星杨梅小镇自然风光) “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三城三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离不开雄厚坚实的经济实力,也有赖于澎湃不已的文化力量,而楹联文化,是天府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是成都城市气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都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黄大超在讲话中表示:“为此,将借此次论坛东风,以三星为楹联文化发展中心,建立最大的中国楹联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大力培养楹联文化新人,结合成都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文创中心、会展之都等,开发建设楹联文化主题街区、楹联博物馆、楹联文化茶馆等会展、文旅产业,使楹联文化成为天府文化的重要一环,挖掘楹联产品市场潜力,承载楹联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俱进,开拓楹联文化发展的新道路,承载楹联文化走向世界。”
他强调,这也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提出“要坚持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增强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功能,建成一批重大文化艺术地标项目,聚集一批文化名家和文创人才,培育一批国际型文化企业和文创品牌”,这一具体要求的具体行动。
发展楹联文化产业助力三星乡村振兴
据透露,为了迎接此次论坛,6月-8月,三星街道举办了“2018三星街道有奖征集家训家风楹联”活动,从入围的158幅作品中评出了一等奖1幅、二等奖2幅、三等奖3幅、入围奖8幅。此外,9月26日晚,出席此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和嘉宾,参加了在三星街道文化广场举办了党建引领城乡社发展治理暨社区大党委建设“爱满三星、活力三星”项目暨乡村音乐节启动仪式, 三星中学原创的歌伴舞《中国对联》赢得了阵阵掌声。
(三星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实冲(左三)陪同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事业发展处处长王晓松(左二)、成都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黄大超(左一),考察三星街道南新村楹联文化廊)
据介绍,三星楹联深入群众、深得人心,三星群众热爱楹联、三星人民创作楹联,成都天府新区三星街道目前建成的标志性的楹联场所较多:南新村建有楹联文化长廊、三星楹联文化广场,文化站建有同心亭三柱联廊,三星场社区建有“孝、廉”文化廊,三星成教校内建成三星楹联展览馆,集中展示三星地方楹联文化特色与创作成果,成为人民群众学习楹联文化好场所。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中)带领楹联大家们参观三星街道楹联文化廊) 不仅如此,三星街道楹联充分发挥了楹联提升本地区名胜古迹文化品位的积极作用。三星楹联学会为三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卧云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半边寺撰联撰写对联并悬挂,提升了两处古迹的文化底蕴与知名度。三星是云崖兔之乡,“农村美景农家乐,玉液琼浆玉兔香”这副楹联,为每届“云崖玉兔美食节”争光添彩,促进了三星乡村旅游的发展。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为三星街道文化站留下墨宝) “按照这次论坛上众多领导、专家和楹联文化爱好者们研讨形成的思路,在中国楹联学会和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把楹联文化作为一个产业来打造,大力发展以楹联文化和云崖玉兔美食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相信今后三星的楹联文化更加独具魅力,更加彰显新时代特色,为三星的乡村振兴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星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实冲信心满满。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认为,在“一带一路”提出五周年之际,发轫于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支点城市成都的天府文化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楹联与群众文化深度融合,产业化传承发展天府文化,历史将在这里发光。
【相关链接】
《三星倡议》:中国楹联·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倡议书
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家族成员立世做人的家庭文化。好的家规家训会酿就好的家风,好家风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最接地气的道德力量。
楹联因其在传统民俗与节日活动及多种特定空间中的“刚需”属性,而成为人民喜闻乐见、应用广泛、最接地气的文学呈现。
以楹联助推家风建设,是新时代社会需求,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楹联家的使命与责任。
为以楹联文化促进家风建设,让楹联进一步增广受众、贴近群众、服务大众,兹借中国文化馆年会暨第十九届中国楹联论坛在成都举行之机,结合三星镇“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先进经验,中国楹联学会向全国楹联组织提出倡议:
把培育优良家风作为楹联创作的重要内容。“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规家训则是人生的第一部教材。楹联,即是这部教材的扉页。楹联宣示着家庭追求,承载着家庭梦想,展现着家风成色,也往往浓缩了家规家训的核心思想。
中华传统家规家训,有较丰富的传承与呈现方式。它们以楹联、诗文等形式,或悬挂于家祠中堂,或珍存于家书谱牒,或书写于门楹坊栋,或雕刻于几案戒尺,或决议于宗仪族会,或集录于乡规民约。而楹联之言简意赅,宜使家规家训文本简洁凝练、表达精准;楹联之妙思巧构,宜使家规家训深印人心、启智悦性;楹联之雅俗共赏,宜使家规家训受众广泛、易记易传;楹联之博关经典,宜使家规家训思想厚重、内容丰赡。要充分发挥楹联的文艺特长,以其艺术魅力、道德推力、应用活力,助力家规定立,助力家训传承,助力家风涵养。
把以家风化世风作为楹联呈现的必要任务。一家之良风,千家之典范。楹联不仅要为每个家庭提供家风滋养,还应大力铺向社会,以助力于正社风、淳民风、清政风。
要充分利用公共文体场馆、文化设施承载呈现,形成百乡并举、多“馆”齐下、村村见对、处处有联之势,让成风化人的联墨作品担纲公共空间的文艺主角;要充分利用文化公园、城乡节点、交通元素、建筑物品、广告牌位、移动媒体,让尚德崇贤的楹联作品充盈公众视野,淳化民心世风,涵育公序良俗,消解社会戾气;要充分利用楹联适于铭金刻石、描木镂砼、雕玉印瓷等承载方式,构筑楹联文化地标。将弘扬家庭美德的楹联作品与建筑、园林、书法、雕刻等艺术集成表达,强化其节点性、受视率、知名度;要充分利用楹联的袖珍优势,制作适合张挂、装饰、摆设、收藏、赠与、传家等纪念品与工艺品,将优秀家规家训浓缩承载,借助线上与线下传播与产业化驱动,强化优秀家规家训的影响力。
把新时代好家风作为楹联活动的主要议题。“文章合为时而著”。以家规家训家风为主题的楹联文化活动,也应与新时代脉搏共振。
中华传统家规家训涵盖了爱国、孝老、教子、勤俭、励志、自律、廉洁、守法、睦邻、诚信、仁义等丰富内容,但囿于时代局限,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封建教化思想。在围绕家规家训家风的楹联创作、论坛、征集、采风、培训等活动中,在主题设立上,要贴紧新时代、瞄准新风尚、聚焦新典型;在思想内容上,要唱响主旋律、传播新思想、传递正能量;在作品创作上,要在传承古训中择精去糙,在师承古法中创新升华,在继承传统中关照现实。
三星街道结合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和乡村振兴,充分利用楹联艺术魅力和文化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上下联动、家家参与,在以楹联文化助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走出了自己路子,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国楹联学会号召全国楹联组织,借本会之机、效此地之范,融汇心中正气、腹内底气、笔端灵气,围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积极深入基层、投入创作,以优秀楹联作品为新时代加盖鲜红的中国印,为好家风提炼精美的主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