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求人气也要有骨气
3163 2016-05-03
原标题:让历史文化建筑“活”起来
——南昌通过挖掘历史文化遗存探索旧城复兴之路
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城乡建设特别是旧城改造、城市更新过程中,南昌积极挖掘历史文化遗存,守住城市根脉,不断焕发城市更新活力,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为魂、民生为本、旅游为体、产业为力”的旧城复兴之路,以历史文化建筑为代表的文化遗存逐渐成为支撑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
走进八一公园,可以看到一处仿古建筑“一壶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建成后,它将成为梁书美术馆。据了解,梁书美术馆是东湖区在《南昌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指导下,继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之后的又一座“公办民助”博物馆。该博物馆于2019年底开始筹建,预计今年年底前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在4月13日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梁书先生之子梁西江与东湖区签署了《捐赠协议》,向梁书美术馆捐赠梁书画作119幅;部分收藏家一同捐赠梁书画作19幅,共计书画作品138幅,这些作品将集中在梁书美术馆展出,届时,市民和游客可在馆中欣赏到著名画家梁书的国画作品,感受艺术的熏陶。“将父亲生前的画作捐赠出来,就是为了积极响应南昌市打造文化强市的号召,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好让其发扬光大。”梁书先生之子梁西江介绍说,规划中的梁书美术馆分为五个篇章,分别是序厅、传奇人生、妙绘井冈、翰墨丹青和薪火相传,全方位展示父亲梁书传奇的艺术生涯,为广大书画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搭建一个艺术交流平台。
“东湖区作为首善之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对西起抚河路、北到阳明路、东到八一大道、南至中山路,这一核心4平方公里区域,我们准备邀请一流的专家对其进行总体规划,同时,通过借鉴学习国内其他先进城市,特别是杭州西湖景区改造的经验,努力打造一个全流域、全天候的宜游宜业宜居的老城复兴样板,展示省会南昌应有的担当。”东湖区委书记刘闯表示。
梁书美术馆、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的打造,是南昌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老宅重生”的缩影。去年下半年,江南酒版博物馆、煌上煌酱卤博物馆、八零油画社美术馆等一批非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先后开馆。建设模式既有民营企业单独举办,也有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举办。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副处长刘鹍表示,建设非国有博物馆的根本出发点就是科学保护利用文化遗产,适应我市旧城改造文化复兴的新形势,同时,广泛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民间私藏”走向“大众共享”,不断拓展公共文化网点布局,提升文化惠民的效能。
近年来,南昌市从传承历史、激活文脉出发,对具有城市特有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的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等城市空间,本着“修旧如旧”原则,采取大项目驱动、小规模微改造等多种形式,出台专门政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并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发力,盘活散落的历史建筑资源,为历史建筑注入历史文物、文化艺术、展览展示等新的文化内容,使这些建筑更接地气,也更有人气。“在我看来,旧城改造中的很多建筑都带有浓厚的文化印记,每一栋历史建筑都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都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因此我们要善于甄别,善于利用它的文化价值。仅仅靠修缮、保护现有的这些历史建筑是不够的,还应该为其注入一些文化内容,通过搭建文化载体,打造文化精品,真正让历史文化建筑‘活’起来,从而实现城市更新与发展。”南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米欧说。
同时,我市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通过植入文化、情怀、体验等元素,将文旅项目建设、文化业态丰富、昼夜景观布置等结合起来,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高端现代文化产业集群,实现了传承文化、保留遗存与城市发展的平衡。
截至目前,我市有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000余处,各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28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全市现有博物馆(纪念馆)17个,其中,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0个、非国有博物馆6个,国有单位馆藏文物近2万件套。(记者 蔡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