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掌门人"尹智君:茶馆茶香溢着传统文化(图)
2891 2016-06-02
本报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对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来说,让更多的人接受“真正的快乐是文化消费带来的享受”的理念,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与坚持。
1996年,马未都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并先后在杭州、厦门等地设立分馆,,引领文化消费的“纯文化”,“我想提醒那些想赚钱的人,文化消费不要仅仅关注‘消费’和金钱,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化。”
12月20日,马未都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千和汇·首届文化投资与文化消费论坛”并发表演讲。会议间隙,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现场采访。
《华夏时报》:什么是文化消费?
马未都: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消费,都是指大众的文化消费,与投资无关。过去,我们认为文化消费就是看电影,我们小时看电影是露天的,就不愿意花钱。现在不一样了,电影观众数量比原来少多了,数据统计说是鼎盛时期的1/400。
我说的文化消费,指的是“纯文化”,而不是“亚文化”。“纯文化”不是派生出来的,而是文化的本意,是直接而不是间接的文化现象。不管深浅,“纯文化”消费的改观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同时还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比如培养人们关注内容而不是形式。像电影这样的“亚文化”消费,是不太追求美学素养的,比如人们并不能通过电视剧来提高美学素养,但通过戏剧就可能,所以戏剧现在开始活跃起来。收藏就属于“纯文化”。
《华夏时报》:历史上来看,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观是怎样的?
马未都: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观,自古就比较奢靡,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盛世,有盛世的时候就炫富。今天也是如此,在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炫富的新闻,中国人是历史上比较能折腾的民族。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丰衣足食的时代,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物质都是比较匮乏的,没有人有投资的概念,唯一的概念就是挣钱养家糊口。今天大家都有闲钱,没有了衣食之忧,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既包括物质的文化消费,也包括精神的文化消费。物质的文化消费是很容易满足的,比如说,过去的住房小,就想换个大房子,但等房子真正大了,也未必舒服。可以设想,如果卧室大到几百平方米,晚上一睁眼就怀疑是不是在仓库值班。
相反,精神上的文化消费则是可以无限大的,不说无形的,就说很具体的文化消费也是让人受用不尽的,比如家里日常用的一套茶具、一双筷子,因为它的精致,让你用心了,都可以给你带来持久的心理上的愉悦。
《华夏时报》:现在有一种说法,市场上草根文化甚至说通俗文化占主导,而高雅文化、精英文化似乎慢慢受到冷落。你如何看?
马未都:历史上和现在没啥区别,草根文化和精英文化不对立,很多喜欢草根文化的人,不代表不能接受精英文化,只不过是精英文化怎么有效传达的问题。其实任何领域都是金字塔状的结构,艺术也是如此,过去很多最大众的艺术年画、年塑,过去也没人把它当做收藏,这些年都成了收藏品。
从艺术表现上讲,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没什么坏处,但不管怎么说,精英文化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文化,肯定是需要保留和弘扬的。最底层的文化,作为娱乐肯定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作为传承,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所有能传承下来的,往往不是草根文化,而是精英文化。
《华夏时报》:你曾经说,如果有一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一定是文化在背后起推动作用。
马未都: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不间断的国家,我们民族的文化是非常独特的,它主要取决于我们是使用象形文字,在这个文化的推动上,我们有无尽的文化宝藏可经发掘和利用,中国要想再走向世界,在世界上有影响力,肯定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文化背景,因为我们的科技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即便追上了西方,也处于贫穷的阶段,也不可能说有什么更重大的发明走在前头。相反,我们现在可以依赖的就是留下来的古老的文化,这个文化对我们科技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也决定于中华民族是否再一次能够屹立于世界。
(责任编辑:HN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