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中国楼市:没有炒房 才会有住房

Admin 2017-08-18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国的房子终于要回归本源。

疯涨的房价、狂热的房市、浮躁的人心,那火热却泛黄的记忆最终定格在了2016年9月30日。彼时,一系列剑指引导楼市平稳发展、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的政策纷纷落地。此后,从中央到各级省市,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与完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历经一场史上范围最广、力度最强的行业调整。

楼市投资投机的疯狂不灭、百姓居住房屋的需求不得,因城施策的天网便连绵不绝。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国已超过60个地级市、30个县级市出台楼市政策,堪称“天罗地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论是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的“五限”制度,还是对开发商、地产中介的严格监管,或是土地、旧改、租房等多渠道供应政策,以及资金端去杠杆、控制货币流向、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手段,均是为此目标保驾护航——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政府供应再多的土地,也难以填满炒房者的投机胃口。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庄少勤此前表示:“据我们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和住房供应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

没有炒房客的楼市:

交易稳中有降

当第一财经记者找到他后,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我已经不炒房了。” 林先生(化名)从2003年就开始专业炒房,其退出的理由是“房价翻了一番,门槛高了,空间小了”。

那群曾经扬言让“不动产动起来”的炒房客,如今已大量地退出了投资圈或者说是炒房圈。

随着这场从上至下的楼市大调整的大步前行,投机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炒房客们也随之蛰伏,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了平稳运行的常态。如同中指院在上半年楼市总结报告中所言,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房地产市场在“房住不炒”的政策指引下,热点城市投机性需求得到迅速抑制。

2017年上半年,热点城市交易稳中有降。统计局数据显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自去年9月以来,无大起大落,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而第一太平戴维斯提供给第一财经的数据显示,上述15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下滑幅度均在50%左右;而合肥、无锡则分别下滑74%、70%;福州的降幅也达六成。

“现在首付比例那么高,炒房可以用的杠杆越来越少,那炒房本身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一位从事房地产投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不过,让炒房者们望而却步的,可不仅仅是“无钱可贷”这么简单,在购房资格、资金门槛、交易时间、交易品类等方面的监管严控也给炒房行为带来了极为巨大的压力。

2016年国庆前后,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率先出台限购、限贷、限价新政,提高购房门槛,意在冻结市场,此后多个环一线的二三线城市跟进;到了2017年,政策再次升级,延伸到三四线城市,河北涿州、浙江嘉善、安徽滁州等多个市、区相继出台或升级限购、限贷政策。

几乎同步,在限购、限贷、限价的手段之外,限商与限售政策也被制定:从北京开始,各地相继发文清理整顿商办类项目,严格限制了其改居住用途以及转让、分割销售等方面的条件;而限售制度也在各热点城市,明确了新购买住房需取得产权证后满一定年限方可上市交易。

至此,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五限”已齐,从一二线到三四线,国内楼市全面进入深度调整时期。炒房者彻底进入无房可炒、无钱可贷、无人接盘的“三无”境地。

活跃在深圳房地产投资圈、已小有名气的郎先生(化名)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表示,不方便透露手中持有的房产数量。不过,他也坦言,已经一年多没有交易了。

一位从事二手房交易并与职业炒房者有较多接触的林辉(化名)看来:这一轮上涨之后,炒房的门槛已经大幅提高,加上政策对交易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投资房产的空间变得十分狭窄,普通人投资房产的意愿大幅下降。

回归居住本源的房屋、没有疯狂转手买卖的市场,这样的现状或许才是楼市的最常态。而在这样的常态下,除了炒房客之外,最难以适应的恐怕便是开发商与房产中介了。

链家地产此前发表声明称,截至今年5月,已累计关闭近87家门店。其预计,北京今年约有400余家中介店面关闭,占比将超过7%。而记者走访多家房产中介后也发现,门店几乎没有客户。“这个月没有开单,有同事都离职了。”一位业务人员吐槽。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路边密密麻麻的房产中介曾是此前楼市火热的最大受益者。而事实上,一部分的地产中介与开发商,在上一轮的楼市投机疯狂之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追求利润与去库存的开发商、高度依赖交易量的房产中介,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不惜采取违规行为,煽动消费者购房,推高房价、刺激成交量,真正成为炒房者的“羽翼”。

上一篇:海南多个市县实行楼市限购 价值片区仍被看好
下一篇:未入市 已惊世 距景瑞·天玺营销中心开放还有1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