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城市争夺 谁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Admin 2019-03-18

中国政界一年一度的两会大幕终于落下,期间热议话题不少。其中,争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言频频刷屏。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填补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尚无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空白,构筑形成新的战略支点。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长蓝绍敏建议:“恳请国家在相关规划、政策和顶层设计方面给予南京支持,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在长三角区域形成全球城市(上海)+国家中心城市(南京)的世界级城市群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市长孟凡利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进一步明确青岛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海帝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宪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而这些建议,早在各地的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有提及。除了济南、青岛、沈阳、南京之外,杭州、厦门、长沙也加入其中,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越发激烈。

1

国家中心城市的由来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最早出现在2005年。当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10年)》过程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中规院提出这一概念的初衷,是在城镇体系的最高位置设立国家中心城市,让它们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并在上述规划中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心城市。

但这一提法并没有引起高层和地市的关注,4个中心城市也没有获批。

直到2010年,中规院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中,再次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在北上津广的基础上,增加了重庆。随后,住建部公布这份规划,5大国家中心城市由此而来。

随着中国城镇化不断深入,城市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不断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愈发突出。2015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曾表示,“中国要解决北京这样特大城市存在的城市病,需要再有10个类似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行。”

关于国家中心城市数量的传言,高层一直没有明确的表态。但在批复行动上,却在加速。

2016年4月、12月,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发改委上报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在这两份文件中,提出支持成都、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宣布西安正式成为全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七大城市争夺 谁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的批复,都是在区域性的城市群规划中,而不是像此前的5个城市,被官方直接划入国家级规划中。

但不管最终是10个还是12个,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的难度都在增加。这也是多个城市急于加入的原因之一。

2

七大城市,谁更胜一筹?

要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一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是最基本的门槛。而如今争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7个城市,谁又在数据上更胜一筹?

七大城市争夺 谁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先看人口规模,除了厦门城市太小,人口只有400万之外,其他6个城市的人口都在800以上,杭州和青岛在900万以上,差距并不算不大。

这两年的抢人大战,对于这些二线城市来说,成果显著。尤其是杭州和南京,新增人口规模都不小,照此速度,杭州今年人口或许能突破千万。

而从经济规模上看,7个城市中有4个GDP突破万亿,在全国也排在TOP17。其中,杭州依然占据优势,7个城市中唯一在1.3万亿水平的。其次是南京、青岛和长沙,而济南合并莱芜之后,突破万亿规模也会马上到来。

经济增速来看,南京和长沙都超过了8%,高于全国水平。其次是厦门的7.7%、青岛和济南的7.4%(若计算合并莱芜后的增速,则是9.4%)。而杭州基本与全国水平持平,沈阳虽只有5.4%,但较前几年的低增速,已有所反弹。

财政收入看,与GDP排名基本一致。杭州依旧领跑,只是长沙反超到第二位,超过了南京和青岛,沈阳则排在济南和厦门后面,掉了队。

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看,杭州、南京都超过了3万亿,杭州更是接近4万亿,从这点能看出包邮区经济的厚度。而长沙、沈阳和济南反超青岛,都超过了1.7万亿。青岛沉淀资金的能力,与经济规模有点不相符。

上市公司数量看,杭州>南京>长沙>厦门>青岛>济南>沈阳。

总结来看,杭州、南京整体的优势十分明显,无论是经济规模、财政收入、资金总量,还是上市公司数量,都处于领先地位。长沙整体优于青岛,沈阳看起来最不乐观。

3

谁是下一个?

一座城市一旦被确认为国家中心城市,意味着国家对该城市的认可,一些重大改革创新举、政策红利、资金倾斜都会优先被考虑,城市在一些重大项目比如机场扩容、高铁枢纽、地铁建设等方面的审批会更容易,在吸收集聚金融机构、资金、人才等各方面资源也会更容易。这也是各个城市挤破头竞争的原因。

但在国家层面看来,一座城市能否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关键是能担负国家发展战略中的职能、能否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经济数据是基本面,在设置国中城市时,区域格局是更重要的因素。

从这一点看,沈阳被选中的概率最大。

在目前的9个国中城市中:

华北有北京、天津,二者在这个区域的地位无人匹敌;

华中有郑州、武汉,长沙入选的几率已几乎没有;

西北有西安,西南有成都、重庆,三座城市足以带动整个西部的发展;

华南有广州,加上粤港澳的其他三个中心城市,活力无穷大;

华东有上海,上海太强,杭州和南京又离得太近,新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即将出炉,不可能再在这一区域设置国中城市;

而济南和青岛,位置就更加尴尬,被京津冀、长三角、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围住,设置国中城市,仅能带动山东,但这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功能重合,所以概率也不大。

唯独东北区域缺了一个。

去年,国家大力支持东北全面振兴,养老金调剂、省对省市对市结对帮扶,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战略方针面前,东北不能被落下,这个曾经的共和国之子,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中城市来带动。

这也有先例可循。

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西安市委书记向总理建言,“国家明确了8个国家中心城市,没有一个位于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的西北地区,建议国家将西安列入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引领西北的发展。”

总理随即表态:“陕西是过去西北局的所在地,大秦帝国也是从关中起来的。你们研究一下,可以考虑,如果衔接好,给国务院专门写报告,尽可能给予支持。把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扬起来。

这才使得西安成为第9个国中城市。

而沈阳,很可能走西安这条路,即便经济数据并不亮眼,但其在东北的战略地位,足以承担这一重任。

国家的竞争,本质是城市的竞争。众多城市争相竞逐国中城市,争的还是“面子”问题,这些城市应更多关注的,还是“里子”问题。

一座城市怎么在高端要素集聚、门户开放、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环境品质、体制创新、与所在城市群的协同互动等等因素上努力,才是重点所在。

上一篇:会德丰:2019年香港楼市不易看清 上上下下不奇怪
下一篇:房贷利率连续下调 深圳楼市明显回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