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陕西:探寻镌刻在历史年轮里的标识记忆
3947 2016-05-24
《海峡两岸抗日小说比较研究》,,陈颖等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
张帆
研究海峡两岸抗日小说,是对两岸被殖民历史的深刻回顾和反思,是挖掘台湾被本土意识形态遮蔽的“中国性”,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重建两岸的文化共质,是对台湾抗战历史的一个梳理和保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陈颖先生的《海峡两岸抗日小说比较研究》,选取20世纪海峡两岸具有代表性的抗日小说作品展开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通过台湾抗日小说的繁盛与衰落的对比,可以看出台湾社会场域、意识形态、统独认同的变化。
一、目前台湾社会的一些本土主义者肆意篡改历史,试图通过否认台湾的抗日斗争,来改变台湾被日本殖民的史实,有一些本土主义者甚至通过重新解读台湾抗日文学,扭曲其中对日本殖民的批判和抗争,从而美化日本殖民历史。本书指出日据时期台湾抗日小说具有两大主题:捍卫民族文化传统和揭露殖民暴政。作者藉由对抗日小说的研究,对台湾的本土主义谬论发起了客观、严厉的批判。
二、纵观目前的学术界,对于抗日文学的论述虽多,但缺乏将海峡两岸抗日文学进行比较的论著,本书从抗日小说创作这一独特视角揭示海峡两岸文学和文化不可割裂的民族共通性。作者将两岸抗日文学发展放置在中华民族整体历史文化变迁的格局下考察,透过两岸抗日文学的发展,建构出20世纪中国文学在战争背景下的宏大版图,具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填补了目前学术界的空白。
三、海峡两岸抗日小说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恐怕不下千部,尤其是台湾抗日小说文本与研究资料在大陆地区很难看到,相关研究也很薄弱,作者填补了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资料的空白,呈现了20世纪两岸抗日文学萌芽、发展的脉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具有两岸抗日文学的史学价值。
四、本书不仅仅是对抗日文学的解读,还反映了20世纪两岸文学思潮的变迁,作者深入分析两岸抗日小说的共性与个性,揭示出这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潮,如日据时期台湾抗日小说体现了当时台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以及反帝反封建的思潮,揭示出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不可割裂的文化联系。对于战后抗日文学的发展,作者的探索更是入木三分。
日本的殖民统治虽然已经结束,但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黑暗、腐朽的历史记忆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理,甚至还在荼毒着两岸关系,只有重新阅读两岸抗日小说,重新反思这段历史,才能肃清两岸人民的精神创伤,批判“去中国化”“本土化”的谬论,而这也是陈颖先生这部著作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