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生源计划跨省调控 如何保障公平公正?
2544 2016-05-19
央广网北京3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上周,首张医生集团营业执照落户深圳。从2009年“多点执业”开始试点以来,国家一直在推进这项政策,但实施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去年年初,试点多年的广东表示要进一步降低多点执业门槛:医生多点执业不必经过所在医院批准,只需向医院“备案”即可。什么是医生集团?这张营业执照对于推进医生多点执业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医生集团营业执照获批
去年四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林锋、谢汝石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张子谦联合创建的“私人医生工作室”集团,吸引了国内外300多名知名的医疗专家参与。今年3月,“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成立,营业执照于3月11日获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创始人林峰表示,建立“医生集团”的初衷是希望利用深圳的意愿,让民众没必要去挤大医院来治疗。创始人谢汝石解释医生集团运营模式,医院相当于机场,医生相当于航空公司,有需求就降到“机场”去:“医院提供场所和基础的条件,我们去那里完成我的手术、或者是查房或者是会诊、或者是诊断。”
这张营业执照,在林峰看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以前叫医生工作室,没有法人地位。我们现在解决了这个问题,跟医院真正可以谈医疗技术的合作,这是有划时代的意义。”
广东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对媒体回应称,这是深圳探索医生资源流动、推动医师多点执业的一次创新性的突破,标志着医生在深圳有了新的执业方式,并将成为推动分级诊疗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
公立医院的限制
大家对医生多点执业抱有期望,因为实现了这个,可能缓解看病难、推进分级诊疗,甚至还能有利于号贩子问题的结局。以民营医院为例,在采访中,大家对这方面相当期待,但同时也很担心公立医院舍不得现在的地位。
在河南的采访中,任希晓表示,现在民营医院只能聘用从公立医院退下来的医生,很多人已经70岁左右。想要请到公立医院正值当年的医生很难。他说,如果公立医院的知名专家能够到民营医院,可能就会分流一部分公立医院的病人:“打个比方来说,我有一盘红烧肉我自己能吃的完,那我肯定不会给别人,其实就跟这个多点执业是一样的,我肯定不希望有其他人分我这个病人资源。”
2009年,原卫生部开始试点医师多点执业,河南省2011年起步,2012年全面推行。当时,王袁刚还是河南省一家省级医院的医生,他希望能去民营医院坐诊。但河南省规定,医生要在两个以上地点执业,必须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由于医院不批准,王袁刚最终选择了辞职:“医院根本不放人,想出去,只有辞职。”
2015年,国家卫计委网站挂出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征求意见要求“取得第一执业地点的书面同意”,现改为“取得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的同意”。郑州市卫生局工作人员杨建华认为,原来书面同意,说明必须白纸黑字,加盖公章,而仅要求“同意”,灵活性大了一些:“有些地点开展试点以后,可能就不需要第一执业地点盖章,只是需要多点执业医师,你告知一下这个医疗机构就行了。”
尽管政策鼓励多点执业,但很多医生还是认为,出去给别人干,医院不可能支持。而且多点执业后,如何给第一执业点补偿,《意见》没有明确。在王袁刚看来,医院根本不可能支持自己的医生出去给别人干:“你不管是签字盖章还是口头约定,其实对医生来说,没啥变化。医生出去坐诊、手术的,哪个医院都应该有,但是谁会走正规手续跟医院说呢?”
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工作人员刘笑天也印证了王袁刚的看法。他说国外的医生都是聘任制,可是国内情况是,医生从入职到独当一面,医院投入了很多,不可能把医生培养出来了,让他去别的地方服务“我们看到很多症状,比如大的公立医院的院长舍不得放人,他们认为,一个名医,要费很大的时间,很多的精力才能培养出来,他流动出去对本医院的发展不利。”
其实多点执业只是通往自由执业的一种过渡,杨建华认为,多点执业目前的瓶颈是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体制,医生是“单位人”,不是“社会人”,涉及到晋升、提拔等因素,很多医生不敢提出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未来如果不改变医生“单位人”的属性,他们还是流动不起来:“整个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是需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
福建南平某医院针炙科的黄医生从业多年,不少患者都是慕名前来就诊。但谈到多点执业,用黄医生的话来说是“恐怕很难执行”:“这怎么可能执行?我们医院要调走的人,你要出去的都要交钱的,像我们正高出去至少是8万。你在正式退休之前你不能外出。所以他的执业医师证还在医院扣住。”
在调查中,这样的现象还真不是少数。闻海是合肥一家三甲医院普外科的医生,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刚一出台,他还挺高兴的,也参加了多点执业的活动。而当记者昨天联系闻海时,他无奈的告诉记者,因为受到的制约比较多,已经不再参加多点执业了。
医生的顾虑
今年40出头的陈医生,从医超过20年,但对于多点执业,他还是慎之又慎。陈医生坦言,不少民营医院开出的条件很好,但他仍有顾虑。一方面,他所在的公立医院工作本就繁忙,多点执业需要耗费更多精力,另一方面他也担心万一出了问题,责任究竟该谁承担。
南平建瓯市某公立医院从医20年的徐医生,临床经验丰富。一直有几家诊所向他抛出橄榄枝,想让她利用业余时间执业看诊,且给出的酬劳不低。虽然心动过,但徐医生也始终不敢去尝试。徐医生:“在外面接活肯定赚的更多一些,但是有点冒险,一旦被发现,可能就会被开除,所拥有的待遇就会都没了。”
据徐医生透露,同行中靠走穴提高收入的医生并不多,可以说只有极个别,徐医生认为多点执业的瓶颈很大程度上来自医生自身。徐医生说:“虽然现在网上有很多文章会说要敢于走出体制、实现梦想,但真正有勇气走出体制的人会有多少呢?在公立医院的时候,可能会有几十个患者排队等着我们做手术;但出来以后的第一个月可能只有两三个患者,其实这是一条很艰辛的路。”
除了医生自身的问题让他们不敢轻易走穴外,徐医生认为,体制也是其中关键一环。虽然大部分人觉得体制对自己束缚大,但不能否认的是,多数人又必须依靠体制,尤其是当面对一些医患纠纷的时候,这种依赖性更明显。徐医生说:“如果说,我在外面接活,说的不好听一点,万一手术出现意外,那么我们就要负全责。我们面临的除了法律责任之外,还要被患者家属围追堵截,甚至医师执照也会被吊销。但是如果还在公立医院,我们就会觉得有庇护,说难听点,不管发生什么事,还会有医院顶着,能把一些不好的结果程度降低些。”